明代一个方子,把痰湿和瘀血一网打尽了!
结节、囊肿我们称之为癖块,症瘕。主要由于痰和瘀形成,而且女性高发。这个“痰”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口痰”,而是一股气,当气机运行不通畅,就会形成结,就像一个长条形的气球,从中间凸起。
另一个原因就是“瘀”,当人体内垃圾过多,排泄不及时,或者气血运行不通畅,就会形成一团淤,比如常见的淋巴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
大家如果细看会发现,好发结节的这些部位,要么是循环系统,要么就是排泄的器官,因为循环、排泄的不顺畅而出现问题,可见气血的顺畅有多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女性高发原因,因为喜欢生气。一生气,就容易出现气滞、气结,如果这股气不散,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结节,囊肿。
明代有位医家叫龚廷贤,这位龚老先生创立了一张方子,把痰湿和瘀血一网打尽了。
双合汤: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9克、生地9克、陈皮9克、半夏9克、白茯苓9克、桃仁9克、红花3克、白芥子9克、甘草3克。
这里用到了桃仁和红花,很多医家在开方子的时候喜欢把这两味药放到一起,也确实,桃仁红花配在一起,工作效率会更高。
把瘀血化掉就像是疏通堵塞的河道,河道通开以后,还要有新鲜的水流通过,否则那河道依旧是干枯的,毫无生机可言。换句话说就是要补血,让气血尽快充盈脉道,这样一边通,一边补。
补血用到了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也就是四物汤,四物汤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市面上看到的补血的方子很多都是以四物汤作打底,在它的基础上做些增减。所以别看它只有四味药,却是不折不扣的祖方,基础方,在中医界是相当有地位的。
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志趣相投,自发组合在一起,这四味药都有化痰的作用。
在中药里呢,化痰,陈皮不错;化瘀,三七不错。这两个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
如果您痰湿的表现比较重,可以单服用陈皮。瘀血的表现比较重,可以服用三七。那么,当痰瘀一同出现时,就两味药一起来用。
三七能活血止血,加快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冲开瘀血。
陈皮可以理气、化痰,五脏六腑的痰都可以化,尤其擅长化肺里的痰和脾胃的痰。
我们将三七和陈皮按照1:3的比例,假如三七的用量在10克的话,陈皮可以用到30克,两味药打成细细的粉末,每次取陈皮粉3克,三七粉1克,温水送服即可。
容易上火的人还可以加10克西洋参,三味药的比例是三七、陈皮、西洋参1:3:1。因为三七性热,有些人承受不了,加一点西洋参进去,养阴清热,刚好解决这一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