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国:前阿里第46号员工的创业历程


【导读】22岁,他背井离乡加入阿里巴巴;27岁,面对丰厚的收入,他选择从零开始创立口碑网;29岁,他带着他的口碑网,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重回阿里巴巴;33岁,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再次挑战新角色,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他是李治国,36岁创业者和投资人。

  2004年4月的一天凌晨,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李治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憋闷之下,索性起来上网。

  那一年,阿里巴巴形势一片大好,李治国负责的诚信通业务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第二大收入来源,创造了1个亿的收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本人对这块也十分重视。这令一心想创业的李治国纠结于该如何向领导开口。

  在阿里员工的沟通工具雅虎通上,他收到一条来自马云的消息,询问淘宝是否当机了——当时,马云正在美国出差。李治国后来回忆,或许那个时间点,整个雅虎通上只有他在线。

  聊了几句后,如鲠在喉的李治国忽然脱口而出:“马总,我想离开阿里去创业。”

  “你今年几岁?”马云并不正面回复,反而这样询问。

  2004年,李治国27岁。

  “你年龄还没到,在阿里再干两年再出去。”他给李治国提建议。

  可是,李治国决心已定。“再干两年,我的机会就错过了。”

  与口碑结缘

  出走的代价是昂贵的,但李治国并不后悔。因为互联网瞬息万变,需要跑得快点再快点。也因为没有当日的出走,便没有后来名噪一时的口碑网。

  口碑网的名字,来源于还在阿里巴巴时一次与同事的聚餐,一桌十来个人七嘴八舌的讨论某款产品的口碑,灵光一闪间,决定了李治国和口碑的缘分。

  当天没吃完饭,李治国便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打开电脑查询查口碑的域名是否被注册。

  在此之前,李治国保持着注册域名的习惯,每每想到有商机的名字,就会注册相关的域名。按照规定,一般域名注册有三个月的保护期,如果到时候没付钱再释放出来。他一直等待着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起个好名字。

  早在1999年,创业这个想法就已经在李治国脑海中出现。彼时,他背井离乡来到杭州加入阿里巴巴,最大的困扰就是住房问题。最开始,他在BBS上只看到三条房源,信息匮乏让他根本无从选择,只能将就着把其中一套租了下来。

  租房是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房东找不到房客,房客不知道房东在哪里,如果通过中介,费用又十分高昂,一番分析之后,李治国发现,租房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客观的数量级,阿里巴巴的模式在租房这个细分领域也能够成立。但当年的阿里巴巴只有B2B业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战略,而淘宝网也只是初见雏形。在整个市场中,真正涉及生活服务的领域几乎无人踏足,仍然属于空白期。自此,创办一家生活服务类公司的想法就像一枚种子,埋在李治国的心中。他判断,生活服务还会有一两年的窗口期,而自己需要笨鸟先飞,抢占先机。

  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创业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更愿意去做平台,匹配双方资源。李治国最初创立的口碑网也是如此。

  6月,李治国在古荡湾新村租下了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子。怀揣着在阿里四年省吃俭用的8万块钱,真正开始创业。他将4万放入公司运营,剩下的4万作为生活费。

  新公司口碑网延续了阿里系的文化基因——让员工树立起一种使命感:赚钱并不是第一位的,只要把事情干好,钱自然会来。

  “阿里营造的文化,就是让我知道,创业不能挖阿里的人。”李治国的原则性极强,创始团队的4个人都跟阿里没有关系,其他两个合伙人都是之前一两年已经离开阿里的。

  身边熟悉的人不能挖,李治国只能靠碰运气寻找合适的人。口碑网的第一个工程师便是个网友。至今,李治国清晰地记得两人见面的场景——他们约见在文三路丰潭路口,只看到一个留着一头长发,骑着一辆窄轮山地车的年轻人匆匆赶来。他不仅没有提条件,还答应在一个月内把整个网站搭建完成。两人一拍即合。

  但创业后,他才发现,钱远比自己想象得更不经用。而在当时生活服务尚未起来的情况下,融资谈何容易,李治国尝试找过VC,可是大多数投资人认为生活服务投入巨大,并且无法马上看到收益,纷纷表示并不看好。这让李治国有些沮丧:“走了一圈,大家并不知道李治国是谁。”

  转机来自于老东家、马云夫人张瑛的投入,这笔200万人民币的款项,解了李治国的燃眉之急。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雅虎中国。不久之后,马云找到李治国,问其对口碑网日后的打算:“是想让口碑独立上市呢,还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针对2C的事?”

  这时候,淘宝网已经慢慢起来,阿里巴巴也正式收购雅虎中国,并在集团内部成立了B事业群和C事业群,从各方面可以看出,阿里针对C端客户的战略已经逐渐清晰。

  由于马云的盛情邀请,加上对马云的认可和感激之情,李治国并未多想便选择了后者。2006年10月26日,阿里巴巴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正式战略投资口碑网。随后又在2008年初全资并购口碑网,并和雅虎中国进行合并。

评论问答

李克,一位经历过三次创业失败的80后大学生最终找到了他的创富之路——家电清洗。短短三年,这家公司就从最初投入的2万元升值到了数百万元。目标:在创业板上市李克在2006年创办海南格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格科),到2009年,营业额已经突破300万元,净利润也已经增长到了150万元以上。企业的快速增长和..

李学友,42岁,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安德镇园田村人,他与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勤劳、朴实、憨厚、单纯。他总爱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腔,腼腆地说:“没啥子没啥子,种地的嘛!”但谁也没料到,城市里的时髦玩意儿——微博,竟然改变了这位乡村农民的平凡生活,他拥有了自己的“粉丝”,被称为“最潮的农民..

一个18岁就背负20万债务的青年,用5年的时间,跃升为总裁。他的成功验证了他的一句话:有了激情什么都能实现!2004年8月,郑州。面前,是一位已经在商场打拼了5年之久的职业经理人,他刚满23岁,清瘦、英俊。他就是越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总裁郭俊峰。他喜欢穿休闲服饰,除了必要的应酬,他都会换掉..

北京朝阳公园西门附近有一个叫做"珍妮璐"的小超市(JENNY LOU S SHOP),招牌一点不显眼,可进进出出的顾客大部分都是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让人很好奇。与周围的居民一打听,人人都知道这是个"专门挣外国人钱"的店。和店里店外的老外一聊,几乎人人都翘起了大拇指--"我喜欢那里。"进到店里仔细一看,吃..

人们总是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幼稚、骄纵、享乐、浮躁、桀骜不驯,然而有这么一批80后,却以自己的果断、坚持和创新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们不谈父辈雄厚的财力,只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陈豪:一人横跨六家企业1982年出生,商人兼投资人陈豪2005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管理专业学士学位。他从大学..

“创业过程无比艰辛,历经艰辛后我品尝到的是醇醇甘甜。政府给创业者的优惠政策让我振奋,我要通过自己的创业帮助更多的人就业。”这是大学生创业者谢俊在QQ日志中写下的一句话。初见到谢俊,T恤、牛仔裤、运动鞋,浑身上下充满阳光与活力,很难让人相信这位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却整天与土地、大棚“纠..

最初与鲜花结缘,张家琦只是想利用节假日多赚点零花钱。现在,大学毕业两年的张家琦已经是一家年销售额400多万元的高端网络花店老板。今年25岁的张家琦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一时他就想着怎么能赚钱。他做过每天50元工资的兼职,“但给别人打工赚钱太少”,张家琦想找成本低、好入手的创..

“啊,快迟到了!”这是宋何非从睡梦中醒来的第一句话。于是,他匆匆忙忙地赶到公司,恰好踩到上班的点。本以为一次不吃早餐没啥,谁知还没到十点钟,饥饿感就像涨潮的水,来得猝不及防,伴随而来的还有肚子“咕噜咕噜”的抗议声。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灌水充饥,然而并没什么作用。同事吴波不..

虽说金融危机,市道不景,但也有在积极寻找办法的人。一名在上海打工的农民工网友失业之后,开了个烙饼小店,初算下来一个月也有13000元左右的纯利。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创业的经过发到网上,甚至想招其他失业人士跟他一起开连锁店。主人公自述:我是一个农民工,老家在安徽,过去的十几年,我都在上海..

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小伙子,在创业短短的八个月时间里,能在塑胶礼品行业中露出尖尖角,他,有着创业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创业那么累,创业那么苦,就如上刀山下火海,为了什么呢?礼品王子刘太军创业,为了培养他刚出生的儿子,在工厂就那几千元工资,难以实现伟大的父爱,为了他儿子以后的幸福,他..

本内容由谢琰发布在电商创业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李治国:前阿里第46号员工的创业历程是一篇由谢琰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电商创业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谢琰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773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