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从互联网开始创业的故事
人们总是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幼稚、骄纵、享乐、浮躁、桀骜不驯,然而有这么一批80后,却以自己的果断、坚持和创新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们不谈父辈雄厚的财力,只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
陈豪:一人横跨六家企业
1982年出生,商人兼投资人
陈豪2005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管理专业学士学位。他从大学开始创办自己的第一个公司,现管理着涉及互联网、新媒体、无线增值、高分子材料等行业的六家企业。更是蓝海天使资本管理合伙人,蓝海创投董事。
见到陈豪的时候,他正在浦东一家咖啡厅内的靠窗座位前把玩着笔记本。和王成锦一样,他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深沉。无论是交谈还是看电脑,他好像一直在思考问题,一句“你想了解什么?”开始了当天的采访。
偷懒时觉得良心不安
进大学之前,陈豪就对自己大学四年有了规划:大一读书,大二实践,大三创业,大四开拓市场。与很多辍学创业的经历不同,陈豪认为学习是必经阶段,实践需要知识支撑。
“计算机对于我不是难事,但英语令我很头疼,不过我确定了一个目标,偷懒的时候就会觉得良心不安。”有这样一份坚持,大一他就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等众多等级考试。
“我喜欢把目标都告诉朋友的人,要做一件事情,就告诉周围的人,这样为了不丢脸也会去努力。但是刚开始还是很迷茫,不知道要创什么业、怎么创业,也想过考公务员、想过考研。”和其他人一样,陈豪也有过迷茫和犹豫,不过真正的不同是,对于认准的事,他一定要坚持到底。
陈豪的“创业之路”从卖旧书开始:5毛钱一斤。和收旧书的叔叔伯伯混熟了,陈豪就直接从他们的垃圾摊里把别人可能需要的旧书挑出来,以每斤多出几毛的价格从他们那回收,分类整理后,在学校食堂、宿舍等地方贴宣传单,书按新旧程度以三至五折的价格出售,当时接到的需求电话很多,利润也算可观的。
“那时候每接到一个要买书的电话都会很兴奋。”卖旧书算不上什么创业,不过却让陈豪对怎么赚钱有了些许的概念。
意识到卖旧书这个项目不适合长久经营后,陈豪在学校租了两间店铺,开起了“杂货店”。“衣服、书、化妆品,那时候基本上学生需要的东西都卖。”由于店铺不需要陈豪自己打理,陈豪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另外的项目。
一月利润10多万元
浙江校园流行的一种20元可以发1000条短信的学生卡,有点经商头脑的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有戏。他把这种短信卡拿到华东理工校园去卖,赚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那时候觉得年薪十万是很高的薪水,从来没有想过卖手机卡能卖那么多钱。”陈豪很兴奋,甚至为这个校园打折卡项目注册了一个公司,还推出了“愿推此惠及天下?熏 无远无近同欣欣”的宣传语。
“大学生创业,广告语都那么‘高雅’”记者打趣道。
不过大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个项目最终交给了其他几个合伙人管理。由于意见分歧和管理问题,这个“优雅”的项目最终宣告失败。“到毕业的时候,我分到公司的两条板凳和一块白板。”陈豪说,花钱买了一个教训,知道了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性。
有所失必有所得。卖卡的时候,陈豪得到一个反馈情况,百元的新卡内总会少一、两块,这钱去了哪?“被SP服务商扣除了。”这个答案让陈豪立即决定要从事SP行业,成立一个SP公司。
“那种兴奋跟大二时发现卖旧书机会很像。”尽管如此,因为上次的教训,陈豪为了等一个好的合伙人等了半年。
一边是高薪加中层的职位,一边是前途未知的小公司,陈豪心仪的合伙人一开始不答应跟他一起创业。一边做着创办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边隔三差五地去和这个未来的合伙人交流是大四时的陈豪乐此不疲的事。
“经常跟他聊到凌晨,宿舍关门回不去,就睡在自己小店的板凳上。一天,跟合伙人聊到半夜12点后,他让我回去等电话。”在小店内根本睡不着的陈豪,早上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终于等来了合伙人愿意加入的电话。“我当时真的很激动,游说他等了半年。”
事实证明,这半年的等待是正确的,由于合伙人丰富的经验和客户的意愿,公司开张第一个月,就产生了10多万元的利润,营业额达到千万元,现在依然有着稳定的收入。
转身成为天使投资人
陈豪接着又创办了高分子材料的塑料公司;引进风投创办了一个团购网;其他创办的企业涉及文化传播、环保节能等多个行业。但陈豪并不满足一直从事的商人角色。如今,1982年出生的陈豪被一家注册在英国的投资基金相中,出任后者的执行合伙人,管理着3000多万美元的天使基金,转身变为一位投资者。
“我主要选择种子期的项目投资,投资金额都在500万以下,投资风险较低,而传统项目发展的中后期阶段,要价很高,投资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项目价值。”陈豪这样解释自己钟爱种子期项目的原因。
陈豪现在的目标不是做企业家,不是创业,而是从一个资深创业人转变为投资人。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他将渐渐淡化手上的经营项目,不再插手管理,专注扮演好投资人这个角色。
王成锦:饭碗网,帮流动人口找工作
1985年出生,创业经历N次
担任过三家网络公司创始人的王成锦更像一个哲人。
员工都比老板大
“外面很冷吗?”见到王成锦的时候他在位于中山南路自己的办公室里踱着步子,办公室面积不小,老板椅不小,电脑主机箱也不小。
当记者问及员工的年龄时,王成锦想了想回答:“好像都比我大,哦,除了有一个比我小两岁。”
2000年,王成锦还在读初中,那时候同学间缺少互动的平台,他就试着用记事本、frontpage上传自己制作的东西,用聊天工具半夜传给同学朋友看。
“开始有了一些效应,我就发传单。”他的第一次创业就是从互联网开始的,不过王成锦并不熟悉互联网技术,点来点去也就五六个页面。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几个月后,因为广泛地派发传单,一个小王成锦3岁的初一学生主动找上门,这个学弟在计算机方面是个厉害角色,结果一个做技术,一个做推广,“肯肯网”就这样运作了起来。
学生网站在当时很流行,但王成锦从没想过在肯肯网上盈利,所有创立网站所需要的资金都由自己负担。“说白了,就是个人网站,一个服务器,一年也就几千块。”王成锦对于第一次创业过程轻描淡写道。
“个人网站很多都是半途而废,我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出国留学的原因,王成锦第一次创业历程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