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盛世:看一个王朝的鼎盛程度,国土面积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一个王朝的鼎盛程度,国土面积似乎就是很好的证明。
唐朝在鼎盛时期,疆域面积达到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而明朝也有个鼎盛时期,那就是“永乐盛世”,当时的疆域面积在明朝的历史上是最大的。
既然是永乐盛世,那就绕不过永乐皇帝,也就是朱棣。对于这位皇帝,有人说他残暴,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还有史籍说他因爱妃之死,杀了三千宫女。也有人说他是个英明的皇帝,在位时应是明朝最好的时代,国家强大、经济富裕、外交成功。再看看明朝后来的那些皇帝,似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奇葩皇帝都集中于此了。
其实,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当然不能以点代面。从朱棣的角度上来看,当年他夺位更多的则是一种自保,朱允炆上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发展经济而是削藩。但朱棣和其他藩王不同,他有战功。当年,朱棣和朱元璋没少南征北战,而且,朱元璋还非常欣赏朱棣,不然不会让他镇守燕京。这可是国家的门户,当年的宋朝就是差了如此安排才会变得那么被动的。
客观来说,从朱允炆在位几年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让他来管理国家很是差强人意。虽然,朱允炆的爷爷朱元璋很的工作非常努力,但是,边患问题依旧突出。再看看朱允炆和他叔叔之间的较量,明明一开始时朱允炆无论兵力还是财力都占了上风,但却不会用人,最终,导致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朱允炆不是看能力用人,而是看与他的亲密关系。
那时,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伺机而动,若是朱允炆继续主持朝政,还真不好说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在叔侄俩较劲的几年时间里,塞北的疆域就丢了不少。但朱棣不是一个含糊的人,上位后首先就将国都迁了,去镇守国家的大门,然后,就是亲征以扩展疆土,不但将丢的地拿了回来,还继续向西南推进。更重要的是,永乐四年朱棣更是设置了安南布政使,来管理这些被拿回来的地区。
另外,朱棣在位时,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修长城,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明长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了,其目的就是用于军事防御。到了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更是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后来,历代都有修筑长城,毕竟,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军事防御还是很管用的。秦长城虽历史悠久,但目前却很难看到,现今的长城大多都是1381年到1620年修建的。
这里,我们再来看看明永乐盛世时期的疆域面积。
史籍中多次提到了这段时期的疆域面积,《名史》直接说“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足见朱棣是靠战争让明朝的国土面积增大了不少。那时,到中国进贡的国家一度超过了三十个。而明朝永乐盛世的版图情况则是“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领土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
疆域辽阔,就是国力强盛的最完美证明,所以才会有财力建造大船,屡次派出郑和使团,主动向世界展示明朝强大的一面。当然,这只是后人看到的正面,要支撑起战争及国家各方面的建设,还得需要钱。因此,后人批判朱棣,更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任期内老百姓的赋税很重。
另外,朱棣还很喜欢排场,自然就少不了大兴土木,尤其是迁都工程非常浩大,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从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从而导致在永乐十八年爆发了唐赛儿起义。虽然,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但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但若将朱棣放于历史的大背景中去看,他依旧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毕竟,朱棣这段时间的努力,为以后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朱棣一些政治上的举措,让中国的皇权制度更加完善,如:内阁制度。
那么,永乐盛世的时间是不是仅指朱棣在位的这段时间呢?
对此,很多史学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更主张将这个时间往前移,也就是说要将朱元璋后期的那几年都算上。
朱元璋是一位异常勤奋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经济很快就走出了凋敝,举国上下开始呈现出了一股向上发展的活力。朱棣在位一共22年,他和朱元璋之间还有个朱允炆,若是按照这种说法,那永乐盛世怎么都超过了三十年。
其实,每个王朝似乎都难逃脱一个结局,那就是:前面几代拼命攒下的家业,后代们却似乎毫不在意,如后来的嘉靖皇帝明世宗,在他眼中朝政就没有道教重要,甚至,还给道士封官。这样的国家还能在正轨上发展吗?所以,一个国家即使疆域再大,若不能好好守着,最后还是一败下场。
1449年,明朝经土木堡之变后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了农民起义。
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参考资料:
【《明史·太祖本纪》、《明史·卷四·本纪第四》、《明史·本纪第五·明成祖一》、《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