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刺杀事件,最终影响了整个日本的历史进程,也害了整个东南亚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一场被日本人称作不详的事件,那就是“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该事件对于日本的影响颇深,毫不夸张的说:“这次事件对于当时整个亚洲政坛都是一次不小的震动。”此次事件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
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后,经济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甲午海战后,日本在世界的地位也与之前大不相同,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熏陶后的日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其实,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第一次世界的大战期间,有很多外国商人为了躲避战乱,到日本进行投资,国外资金的注入让日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繁华喧闹的街市,让这一时期的日本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在这一片祥和的背景下,日本人民开始追求民主,民主运动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大正天皇统治时期,而就是这一时期,民主运动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日本人亲切的将这一时期称为“大正时代”。然而,这种一片祥和的民主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
大正天皇病逝后,民主状态也逐渐走向末路 。其实,日本民主状态逐渐消亡是必然的结果,根据当时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的经济水平完全不足以维持大正统治时期的民主状态。连年的地震灾害,加上,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已经压的日本不能喘息。总之,此时的日本也存在着资本主义初中期那种贫者越贫、富者更富两极分化和资本垄断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果,日本想要继续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改变当时的统治方式。
根据对日本当时国情的分析,日本现任天皇昭和天皇决定对日本采取军法统治。昭和天皇的这项提议,受到很多日本实权派人士的认同。军部真正成为日本实权派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扩张。虽然,表面上看来,军国统治的思想在当下最适合日本发展。但是,日本高层却始终无法避免军队内部的矛盾,军中的掌权者不止一个,各派系之间的争夺也从未停止。
军中的多个派系间,主要以两个派系的争夺为主:小畑敏四郎为首的“皇道派”和以永田铁山为首的“统制派”各自占据了派系争夺的半壁江山。
“皇道派”的主要思想就是一切以天皇最大,对于那些试图用手中权利干扰天皇决策的军官予以镇压。这些思想的来源和“皇道派”的人员组成也有着不小的关系,在主张“皇道派”的成员中,基本没有手握大权的高级军官,可能,这就是这些军官希望天皇全权统治的原因所在。
反观“统制派”,在成员组成上多为手握重权的高级军官。而“统制派”口中的国家改革让“皇道派”成员完全无法参与,这也是两派系之间不和的主要原因。之后,两个派系之间的争夺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当中,“二二六事件”爆发后,“统制派”在派系的争夺中明显的占据上风,“皇道派”在军中的话语权也一天天的被削弱。
虽然,两个派系虽然在执政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是,两派的骨子里都怀揣着一个军国主义的梦想。在“统制派”上台后,日本军国主义化的速度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相比于两派相争时期变得更加的迅速。这种恐怖的军国主义化速度,为日本后期对东亚各国的侵略埋下伏笔。
“皇道派”的领军人物辞职后,两派系之间的争夺甚至愈演愈烈。该派系中仍然有很多激进分子暗中做着很多活动。
1936年2月25日,东京降下一场史上罕见的大雪,整个东京都被皑皑白雪覆盖,雪后的东京万籁寂静,素裹银妆十分美丽。然而,就在这恬静而美丽的东京夜下,却暗藏着层层杀机。不甘心失败的“皇道派”成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敌人”展开刺杀。“统制派”的许多核心成员在这场刺杀中不幸遇害,这件事情轰动了当时的日本,对于日本政坛的统治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皇道派”这次鱼死网破的行动并没有改变什么,然而,却将自身推向末路。在日本天皇的亲自镇压下,“皇道派”的成员可以说被彻底消灭,有别于先前数次类似的青年军官刺杀政府要员的从轻发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谋起事者多被判处重刑。在历经一系列的非公开审判后,共有19名叛军领导人物被处以死刑,另有40人被判处监禁。可以说,这一派系自此从日本政界消失。
让人想不到的是,正是因为这次失败,却让“皇道派”的精神在日本得以传承。更为讽刺的是,“皇道派”发动政变时所积极追求的目标,例如:军部独裁、国家政权法西斯化,在政变失败后反而得以实现。这不仅是因为同属法西斯派别的统制派牢牢掌握了军部大权,而且,内阁也被以新首相广田弘毅为首的文官法西斯集团所控制。
有时候,日本人真的很奇怪,他们所敬重的英雄很多都是经历过战败消失的人,这种思想让笔者十分不解,至于原因何在,也只有这些人自己才知道吧。
参考资料:
『《日本的“帝都不祥事件”经过》、《皇道兵变80年:昭和维新之歌》、《李树藩:论二·二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