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芦席枷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精于诗画,尤以画竹闻名。同时,他又是乾隆朝的进士,曾在范县、潍县接连当了好几年的知县。
郑板桥年幼丧母,家景清贫,全靠乳母扶养成人。因此,他十分体恤百姓黎民的痛苦,审案时经常为黎民着想。他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其中就有一个芦席枷的故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全国午,大盐店安老板来到县衙,说抓到了一个贩卖私盐的人。贩卖私盐但是犯罪的,郑板桥立马升堂问案。可当衙役将那盐贩带上来一看,只见他长相敦朴诚实,却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看上去不像是胡作非为的坏人。
郑板桥问道:你可知贩卖私盐是违法的?
那盐贩跪在地上。早吓得满身打颤:小人知。知道。
郑板桥又问:你明知是违法,为何铤而走险?
盐贩忙低头答复:因今年收成不好,苦于没钱,想赚点钱来为久病的母亲治病。现在我知道错了
你已贩了几次?数量几许?
只有这么一次。我哪有那个成本啊。总共只卖了20斤盐。
郑板桥问安老板:他说的是否属实?以前发现过他贩卖私盐吗?
安老板说:这倒没有。不过。望大人要严惩此人,杀鸡儆猴。不然,刁民们纷纷仿效,那还了得!
郑板桥内心十分同情这个盐贩,何况他是因母亲久病、无钱医治而冒险犯罪的。可他又知道安老板这个人,自私小气,为富不仁,此刻是得了理不让人。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安老板说:这种人光是责打几下,见到的人少,收不到什么轰动的效果。我看就让他在贵店门口戴枷示众,以警世人,你看怎样?
安老板连声说好。
郑板桥即令衙役用芦席编成一个大枷,高八尺,阔一丈,中间剪出一个孔来,令盐贩套在头上。他又取纸十余张,用判笔刷刷刷画起了竹子,只见他笔势纵横,淋漓挥洒,霎时便成。他又叫衙役用糨糊将纸一一贴在芦席枷上,然后才押那盐贩到盐店门口示众。
有人戴着芦席枷在示众。这可轰动了县城,甚至连文人书生也络绎不绝不过,大家可不是来看这个犯罪的盐贩的,而是来赏识芦席枷上的竹画。这下盐店门口天天观众如潮,车水马龙,弄得来买盐的人无法进出,只好前往别处买盐了。这可急坏了安老板,而更让他难熬的是,有的人还责怪他小题大做,贫民被生活所逼,偶然为之,又不过是几斤盐,何须前往报官,害得人家在此示众。
不到三天,安老板就愁眉不展地来到了县衙。
安老板,郑板桥笑着说,这几天示众效果怎样?
大人。安老板苦着脸说。看的人太多了。连交易都无法做了。能不能换一个地方去示众?
不不。郑板桥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令出如山。岂能随便变动?
安老板支支吾吾地说:那能不能提前放了他?念他是初犯。
这好,既然安老板为他说情,那就顿时释放吧。郑板桥对衙役命令,为了让他吸取这个教训,干脆连芦席枷也给了他吧。
盐贩回去后。将芦席枷上的竹画卖掉,反而得了一笔钱,不但治好了母亲的病,并且还做起了小交易。从此走上了正道。提起这件事,母子俩对郑板桥真是感激涕零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