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芦席枷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精于诗画,尤以画竹闻名。同时,他又是乾隆朝的进士,曾在范县、潍县接连当了好几年的知县。

  郑板桥年幼丧母,家景清贫,全靠乳母扶养成人。因此,他十分体恤百姓黎民的痛苦,审案时经常为黎民着想。他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其中就有一个芦席枷的故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全国午,大盐店安老板来到县衙,说抓到了一个贩卖私盐的人。贩卖私盐但是犯罪的,郑板桥立马升堂问案。可当衙役将那盐贩带上来一看,只见他长相敦朴诚实,却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看上去不像是胡作非为的坏人。

  郑板桥问道:你可知贩卖私盐是违法的?

  那盐贩跪在地上。早吓得满身打颤:小人知。知道。

  郑板桥又问:你明知是违法,为何铤而走险?

  盐贩忙低头答复:因今年收成不好,苦于没钱,想赚点钱来为久病的母亲治病。现在我知道错了

  你已贩了几次?数量几许?

  只有这么一次。我哪有那个成本啊。总共只卖了20斤盐。

  郑板桥问安老板:他说的是否属实?以前发现过他贩卖私盐吗?

  安老板说:这倒没有。不过。望大人要严惩此人,杀鸡儆猴。不然,刁民们纷纷仿效,那还了得!

  郑板桥内心十分同情这个盐贩,何况他是因母亲久病、无钱医治而冒险犯罪的。可他又知道安老板这个人,自私小气,为富不仁,此刻是得了理不让人。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安老板说:这种人光是责打几下,见到的人少,收不到什么轰动的效果。我看就让他在贵店门口戴枷示众,以警世人,你看怎样?

  安老板连声说好。

  郑板桥即令衙役用芦席编成一个大枷,高八尺,阔一丈,中间剪出一个孔来,令盐贩套在头上。他又取纸十余张,用判笔刷刷刷画起了竹子,只见他笔势纵横,淋漓挥洒,霎时便成。他又叫衙役用糨糊将纸一一贴在芦席枷上,然后才押那盐贩到盐店门口示众。

  有人戴着芦席枷在示众。这可轰动了县城,甚至连文人书生也络绎不绝不过,大家可不是来看这个犯罪的盐贩的,而是来赏识芦席枷上的竹画。这下盐店门口天天观众如潮,车水马龙,弄得来买盐的人无法进出,只好前往别处买盐了。这可急坏了安老板,而更让他难熬的是,有的人还责怪他小题大做,贫民被生活所逼,偶然为之,又不过是几斤盐,何须前往报官,害得人家在此示众。

  不到三天,安老板就愁眉不展地来到了县衙。

  安老板,郑板桥笑着说,这几天示众效果怎样?

  大人。安老板苦着脸说。看的人太多了。连交易都无法做了。能不能换一个地方去示众?

  不不。郑板桥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令出如山。岂能随便变动?

  安老板支支吾吾地说:那能不能提前放了他?念他是初犯。

  这好,既然安老板为他说情,那就顿时释放吧。郑板桥对衙役命令,为了让他吸取这个教训,干脆连芦席枷也给了他吧。

  盐贩回去后。将芦席枷上的竹画卖掉,反而得了一笔钱,不但治好了母亲的病,并且还做起了小交易。从此走上了正道。提起这件事,母子俩对郑板桥真是感激涕零哪。

评论问答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而他的书画价格,也颇多传奇色彩……雍正十三年(1735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个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学问深,得民心,就是不会吹牛拍马,冒犯的人多,官做不下去了,铺盖一卷就回了扬州。好在郑板桥不在乎当官,名气也不小,专门在家吟诗画画,倒也自在。当时,扬州乡下离城十几里路,有个老秀才在教馆里当先生。几十年下来,年纪大了,六十开外了,店主意思要回这个先生。老先..

郑板桥是清代箸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三岁丧母,生活贫困。五十岁以前,读书、教书、卖画;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作了十二年知县。勤于政事,政绩显着..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上呈上状子。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哑巴原来会说话,5岁时生了一场病才失声不能说活,但耳朵却好使。哑巴有一个同胞哥哥,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一大..

扬州八怪里有两位最有名的书画家,一个叫郑板桥,一个叫李鳝,两个人都是兴化人,常在一起写呀画的。有一次,李鳝和郑板桥到镇江,金山大僧人据说李鳝到了,随即派小僧人送去一份金字请柬。李鳝接到请柬,望望坐在身旁的郑板桥,笑嘻嘻地说:你老说你名气大,你看我一到镇江人家就来请我了,怎样?明天,..

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告诉大家另一个真实的郑板桥,因为我坚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都一直将这位扬州八怪之一视为傲骨铮铮、极具操守的文化名流,甚至奉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楷模。但是,当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有关板桥的史料之后,我觉得,应该是言说真相的时候了。在四十四岁之前,郑板桥的生活几乎..

郑板桥在县令时,当地的财主为了巴结他经常请他赴宴。郑板桥不屑与他们为伍,都一一回绝了。有一次实在无法拒绝,出于应付,他来到一个大财主家赴宴。席间,财主们频频向郑板桥敬酒,不一回儿,郑板桥就醉了。财主们早就耳闻画技高超,便乘此机会向他求画。郑板桥乘着酒兴欣然应允。家人端来笔墨,踏看..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郑板桥来到集市..

郑板桥在县令时,当地的财主为了巴结他经常请他赴宴。郑板桥不屑与他们为伍,都一一回绝了。有一次实在无法拒绝,出于应付,他来到一个大财主家赴宴。席间,财主们频频向郑板桥敬酒,不一回儿,郑板桥就醉了。财主们早就耳闻画技高超,便乘此机会向他求画。郑板桥乘着酒兴欣然应允。家人端来笔墨,踏看..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他的"道"是什么呢?他..

本内容由徐道覆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郑板桥的芦席枷是一篇由徐道覆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徐道覆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903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