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金山画竹


扬州八怪里有两位最有名的书画家,一个叫郑板桥,一个叫李鳝,两个人都是兴化人,常在一起写呀画的。

  有一次,李鳝和郑板桥到镇江,金山大僧人据说李鳝到了,随即派小僧人送去一份金字请柬。

  李鳝接到请柬,望望坐在身旁的郑板桥,笑嘻嘻地说:你老说你名气大,你看我一到镇江人家就来请我了,怎样?明天,你就看我一个人去吃素菜!

  郑板桥看看李鳝两眼笑成一条缝,一脸自得的样子,脱口说道:明天我也去!

  李鳝说:嗓!人家请的是我呀,又没请你,你怎么去呢!

  郑板桥笑笑说:我比你年青,明天我装个书童去,不就一起有得吃了吗!

  嗯,好!这个措施良好!李鳝一听,兴奋得直点头。郑板桥给我当书童,多有台面啊!

  第二天,李鳝在前,妆扮成书童的郑板桥在后,刚来船摆度过了江,大僧人已在山门迎接了。大僧人陪着李鳝进了方丈室,小僧人陪着扮书童的郑板桥也随后走了进来。立即,茶啊点心啊,全奉上来了。李鳝心里话,你找我没得旁的事嗅,老是想要些字啊画的。便启齿说:当家的,你可准备点纸啊!

  这个,贫僧早已备好。说着,就把李鳝引进了客堂。门一开,只见桌上文房四宝:笔、墨、砚台、宣纸,摆得逸逸当当的。

  李鳝再看看郑板桥,心里说:你想吃素食呢?今天就拿你开个玩笑,叫你给我掌墨。便说:书童掌墨噢!什么叫掌墨呢?从前,书法讲求,要把字写得龙飞凤舞,总要书童出手托住砚台,跟着写字人的笔锋走,字写到哪块,砚台就跟着送到哪块。

  郑板桥一听要他掌墨,心里那个气呀!我装个书童嘛,不过是闹着玩玩的!你认真把我当书童使了!这怎么行呢?想不干,又不便启齿,哪个要你自己提出装书童的呢!只好忍住不吱声,托起砚台。

  李鳝笑眯眯地把笔在砚台上蘸蘸舔舔,摆开架势,刚要下笔。只听扑笃一声,砚台从郑板桥手上一滑,掉在宣纸的正中间,咕溜溜地直往纸角上滚。

  李鳝一望,哎呀,这下不得了,好端端的一张桌面大的宣纸,打下端向上角染了一条墨黑墨黑的杠。再加上砚台在上面颠啊颠的,这根黑杠,断断续续,顶天立地。李鳝气得脸像个紫茄子,这怎么写啊?把笔一摔,对住郑板桥气呼呼地说:你写吧!

  我写!郑板桥看看满脸急得通红的李鳞,又望望宣纸,笑笑说:我不写,我画!

  你画,我看你画!李鳝心里话。这张宣纸染上了墨,倒看你怎么画?

  郑板桥不客套地拿起笔来,蘸了些墨,就在宣纸上涂了起来,大僧人急坏了,我这宣纸,好不轻易派人从安徽宣城订做的大开张,给你这小小书童倒满了黑墨,怎么办?主人不画,你还要逞能动手画,便想上前阻挡,但看看李鳝并不吱声,他也不好发火。

  这个书童着实有两下子呢!只见他三下两下,在断断续续的墨线上勾勾画画、点点戳戳,哎,竟变成了一群墨竹,粗细浓淡相宜,其中那条墨印变成一竿顶天立地的墨竹,清瘦秀拔,像活的一样立在面前,不由脱口而出:妙哉妙哉,好一根竹!只见书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章,在下款盖了一下。大僧人望望鲜红的方印是郑燮两个字,呆住了!他千万没想到站在眼前的竟是赫赫有名的郑板桥,立即接二连兰地直打招呼:贫僧不知先生来镇,望先生不要在意。说着忙喊小僧人沏茶,一想过失,又加了一句泡好茶!

  这时,郑板桥笑嘻嘻地望着李鳝直眨眼睛,意思是说怎样,你看大僧人请我了吧!李鳝这才醒悟过来。本来,郑板桥是有意把砚台弄翻泼墨画竹,他心里对郑板桥真是一百二十个钦佩!

  当下,大僧人又请李鳝题了字。传说,李鳝和郑板桥就合作这么一次,这幅画解放初期还保存在镇江金山寺里呢。

评论问答

王华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派人迎接父亲王伦去北京供养。十一岁的王阳明也跟着爷爷一起去京城。他们从余姚出发,一路北上,这天来到镇江。当地的学士名流听说来了新科状元的父亲和儿子,便在金山寺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酒过三巡,便要吟诗。出于礼貌,众人要状元的父亲先赋诗。可是王伦由于高兴,多喝了..

一向“好斗”的王欣也有冷静的时候,她将金山毒霸与奇虎360之间的战争归结为一点:金山动了360的“奶酪”,触犯了其实际利益。女人想成事要忘我11月10日,正值“杀毒”界硝烟弥漫之际,金山安全联合可牛公司宣布正式合并为金山网络。与此同时,金山网络还出台了令业界震惊不已的一大举措——将旗下拥有..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而他的书画价格,也颇多传奇色彩……雍正十三年(1735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个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

管理寓言故事:有一只海马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有了七座金山。但是它现在手上只有七枚金币,它想让七枚金币变成七座金山。于是它决定去寻找。它出发了。它在海里 游啊游啊,海马是竖着身子游的,它游得很慢。它希望马上见到金山。但是出现在它面前的是一条鳗鱼。鳗鱼对海马说:“我把一只鳍卖给..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学问深,得民心,就是不会吹牛拍马,冒犯的人多,官做不下去了,铺盖一卷就回了扬州。好在郑板桥不在乎当官,名气也不小,专门在家吟诗画画,倒也自在。当时,扬州乡下离城十几里路,有个老秀才在教馆里当先生。几十年下来,年纪大了,六十开外了,店主意思要回这个先生。老先..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精于诗画,尤以画竹闻名。同时,他又是乾隆朝的进士,曾在范县、潍县接连当了好几年的知县。郑板桥年幼丧母,家景清贫,全靠乳母扶养成人。因此,他十分体恤百姓黎民的痛苦,审案时经常为黎民着想。他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其中就有一个芦席枷的故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全国..

王华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派人迎接父亲王伦去北京供养。十一岁的王阳明也跟着爷爷一起去京城。他们从余姚出发,一路北上,这天来到镇江。当地的学士名流听说来了新科状元的父亲和儿子,便在金山寺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酒过三巡,便要吟诗。出于礼貌,众人要状元的父亲先赋诗。可是王伦由于高兴,多喝了..

郑板桥是清代箸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三岁丧母,生活贫困。五十岁以前,读书、教书、卖画;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作了十二年知县。勤于政事,政绩显着..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上呈上状子。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哑巴原来会说话,5岁时生了一场病才失声不能说活,但耳朵却好使。哑巴有一个同胞哥哥,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一大..

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告诉大家另一个真实的郑板桥,因为我坚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都一直将这位扬州八怪之一视为傲骨铮铮、极具操守的文化名流,甚至奉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楷模。但是,当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有关板桥的史料之后,我觉得,应该是言说真相的时候了。在四十四岁之前,郑板桥的生活几乎..

本内容由韩擒虎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郑板桥金山画竹是一篇由韩擒虎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韩擒虎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425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