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问题青年之华歆
思来想去,如果没有华歆,问题青年似乎就不全了。在看了华歆的传之前,觉得把华歆排进来是天经地义;看了之后,又觉得有些牵强附会。最后找不到人代替,只能继续充数。不过也给我打开了思路,就是把曹丕从里面删除而代之以曹操。之所以要加上曹操,等到谈到曹操的时候再说。这里继续用华歆,是因为裴松之的注,让我觉得演义中有关华歆的部分,不是空穴来风。
演义载曹丕篡汉之时,先是华歆领众公卿跟献帝摊牌,大肆附会,为曹丕正名。然后是对献帝进行威逼,说不禅位性命不保。献帝大声道:谁敢弑朕耶?华歆厉声道,若非魏王,天下人敢于弑君者不止一人,你不思报效魏王,想要天下人都来讨伐你吗?王朗在那边给华歆打了一个眼色,华歆就跳上去扯住献帝的袖子,说许与不许,只在一句话。演义的描写真是惊心动魄,把一个文人在改朝换代之际的所作所为夸张放大,引人深思。
无论是志中还是《后汉书献帝纪》都没有这段记载,志中华歆传也只字未提。看来华歆在这里是被罗贯中笔伐了。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要笔伐华歆,我们不是罗贯中,自然不能明白个中关窍。不过管宁割席的故事应该多少有些影响。这个故事大概记载在《世说新语》,我没有仔细考证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故事说管宁和华歆小时候在一起读书,曾经一起挖地,挖倒一块金子,管宁不管那块金子继续挖地,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后来他看到管宁没有动,又把捡起来的金子扔了。又有一次,两个人正在读书,外面有达官贵人的车马经过,管宁不为所动,而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出去看。他回来后,管宁就把两个人一起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表示从此绝交。
志中华歆传载后来管宁曾经在华歆推荐之下仕魏,可见管宁当时也是一时意气,后来对华歆的作为也没有多少不值,甚至认同。不过经演义一描写,华歆就成了比李傕和郭汜还凶恶的问题青年。毕竟李傕和郭汜还不敢对献帝怎么样,华歆则威逼利诱,口手并施,直接把献帝从皇帝的宝座上拉下来。
但华歆也不是全无问题。裴松之在注中说,当时华歆与管宁邴原号称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裴松之就对华歆排在龙头很不满意。可见不但在罗贯中之前,就是裴松之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对华歆不满意了,不然裴松之也不会空穴来风去表示不满。
抛开这个问题,华歆在志中也是比较有问题的。例如孙策取江东的时候,名不正言不顺,华歆作为朝廷所封的豫章太守,就不应该在孙策的游说下将土地和人民交给他,致使江东长期被孙氏割据。而在他成了江东一员之后,也不应该轻易放弃江东投奔曹操。尽避当时另投明主的现象很普遍,但华歆的情况却很特殊。当时曹操向孙权要华歆,孙权是真心不愿放他走。这时候华歆就对孙权说,我虽然到了曹操那里,却可以牵制曹操不要对江东不利,这比江东空耗钱粮养着我更好。孙权一听华歆说得很在理,就放他走了。结果华歆到了曹操那里之后,后来竟然帮助曹操为进攻江东出谋划策。志中将华歆说的话和他后来的作为都如实记载下来了。这至少说明,华歆是个反复的小人。尽避我在将来另文为华歆进行全面评价的时候会为他辩护,但这个事实是掩盖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