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戏剧青年老板的故事
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更好地周转,如何把公司的雪球滚大,是傅若岩现在的课题。拥有丰富的经历和平和的心态,这位“80后”老板在积累更大的成功。
傅若岩与戏剧结缘很早,在首都剧场看第一部戏《蝴蝶梦》时他小学五年级,比那更早时开始,每天放学后他就跟十几个剧场家属子弟在剧场东游西窜,他的父亲傅维伯是当时首都剧场经理。玩着玩着,就把人艺所有的戏看了个遍,还顺便在一些需要小孩的戏里临时客串一下演员。
开演前,傅若岩会拿着戏的说明书钻到后台,找演员签字;在后台琢磨道具,对《天下第一楼》的烤鸭道具垂涎不已。傅若岩回想当年,也许对戏剧的爱好就是在舞台上捉迷藏时植入血脉的。
从傅维伯接人艺小剧场第一部戏时,傅若岩开始帮忙,检检票、买个盒饭什么的。高二时,他开始在一些剧组里当制作助理,从此经常给各个剧组打杂。
这个时期,他认识了后来的合作伙伴赵淼,俩人结伴看戏,一块打杂,算勤工俭学,检票一场给十块、十五块的。演《无常女吊》时需要往舞台上撒花,两个小孩就去帮忙,在舞台上空铁网里边爬边撒,一边小声评论。
2002年大学生戏剧节,傅若岩和赵淼合计弄个戏参与参与。《伊库斯》就这样诞生了。在北剧场演出3场,据说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场租有爸爸给,费用大家凑,也谈不上什么资金运作,但无论如何开了个不错的头。
中戏制片管理专业毕业后,傅若岩先后进了北京儿艺和橙天娱乐工作,前者让他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后者让他学会了如何做合同、做账。
装拆舞台、找排练场、担任制作人、自己排戏,从少年时期到大学毕业,傅若岩在戏剧圈里一路折腾下来。离开橙天娱乐后,手边制作的活越来越多,傅若岩感到必须成立公司了。
于是,从老板到员工只有他一个人的哲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演员的选定、导演的班子怎么搭、演员的钱怎么给,怎么把钱花到点上。同样订十块钱的盒饭,如何能让演员更满意……如何把钱花得更好,这些制作人的基本功课他已经过关了。现在傅若岩要挑战的是怎么赚钱,怎么抓策划和营销。
2007年,傅若岩出任监制的《达人未爱狂想曲》面世。号称“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形体戏剧”的《达人未爱狂想曲》在人艺小剧场首演就赚到了32万元票房。
首演结束之后,一些公司拿着热钱主动找来,地产公司、文化公司、农副产品公司……现在拉投资不成问题,公司忙不过来,就加一个人,加到现在傅若岩手下有4个“小弟”。号称以销定产的哲腾公司没有租办公场所,省了!“哥几个跑起来喽”是傅若岩衡量公司景气的标准。
2008年,得到投资后,傅若岩开始运作《东游记》,商演8场基本上收回成本;同年下半年,哲腾自己投资了《收信快乐》,傅若岩请来了据说是小剧场里腕儿最大的沙溢出任男主角,投入28万元,演出18场后票房达到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