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起源
我们用一则恐怖故事来开启万圣节
吝啬鬼杰克(Stingy Jack)邀请魔鬼来喝一杯。按照这则爱尔兰民间故事所讲的,杰克不想为喝的酒付钱,而是说服魔鬼将自己变成一枚可以付清这笔账的硬币。
魔鬼同意了,但杰克没有付钱,而是自己留下了这枚硬币。当他最终去世后,天堂和地狱的大门都没有对吝啬鬼杰克敞开,相反,他得永远拿着一块燃烧的炭照亮前路,在世上游荡。他将这块炭放在了一个雕刻过的萝卜里,将它变成了灯笼。
到了17世纪末,吝啬鬼杰克以杰克灯笼而着称。在欧洲的其他地方,用土豆和甜菜做灯笼属于大丰收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认为亮光能驱散恶灵。
到了19世纪末,美国的欧洲移民将他们雕刻的传统转移到了南瓜上。幸运的南瓜是一种高贵的果实,是人类口中的愉悦,是幸福味蕾上的秋日赞美诗,一篇1942年的时报文章如是说。而不幸的南瓜就做成了南瓜灯。
万圣节(又称诸圣节)与圣诞节一样都是来自于天主教对其它文化的节日的吸收和重新诠释的节日,真正的日期是在十一月一日。万圣夜(Halloween,又称万鬼节)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可能为夏末节),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阴间,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
另外在基督宗教方面,早期的大公教会(天主教)因为圣徒数目很多,无法一一立日纪念,就设立在同一个日子来追念他们。按历史文献,最早如此纪念的是安提约基雅(安提阿 Antioch)教会,纪念日定为每年圣神降临后的第一个主日。后来教宗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690-741)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中,把一座小堂奉献给诸圣,并把纪念诸圣的日期改为每年的11月1日,目的是为了对抗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的万鬼节(Halloween)。在这个圣日(All Saints Day)中,教会纪念所有的圣徒,用以表彰他们的圣德,并使教会视他们为效法的楷模。诸圣日的第二天,为诸灵日(All Souls Day),是公元998年,法国克隆尼(Cluny)隐修院的院长圣奥迪罗(St。 Odilo)推广的,在当日纪念殉教的信徒。此日也可以是基督徒扫墓的日子。
十一月二日一般称为是万灵节(All Souls Day),天主教会称之为追思已亡日,以弥撒圣祭及各种祈祷,来帮助尚未到达天堂的祖先、亲友的日子。对基督宗教而言,万鬼节(Halloween)因为它欢庆死亡、荣耀魔鬼、邪灵的日子,因此他们不鼓励庆祝万鬼节活动。
古时,爱尔兰人以十月三十一日及十一月一日间,宇宙法则暂停,去世亡灵会回来,故有习俗生者穿上奇装异服,游行驱鬼。当时,在欧洲,有为亡者布施糖果的习惯,接受者则答应以为亡者祈祷回报。于是发展出孩子们到各家索取万圣节(Halloween)糖果的习惯。按爱尔兰民间故事:有名Jack的人,设陷阱骗魔鬼不再诱惑他,可惜因用了欺骗手段,而不能升天堂,但又因魔鬼曾答应不勾引他,故也不该下地狱,于是,为解决他的处境,只好赏他灯笼,帮助他在阴间往来,直到最后审判。这就是点燃Jacks lantern的由来;万圣节以南瓜作灯笼,亦由此而来。
万圣节(Halloween)和鬼节的习俗,主要是在英伦三岛和前英属殖民地,也就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其中美国的万圣夜传统,最初由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19世纪传入,而其他国家则于20世纪末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而开始庆祝万圣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