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龙是谁?他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甘龙是秦孝公时代的臣子,他的后代甘茂、甘罗都成为了秦国的国相,得到了秦国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国有名的世家贵族,也是反对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商鞅变法,可是并没有什么用,但是他为何要反对呢?

  商鞅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很有名,经过变法图强,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而跻身春秋战国四大强国之一。按理说,很多政治家应该都能够看到变法的作用,像甘龙这样家族世代从政的,更是能够看到这一政策的好处,为何他毅然决然的站到了反对变法的队伍里面呢?总之,这件事有很多需要人们去探索的地方。

  商鞅的变法政策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是一个政府,并不是君主想怎样就怎样的,世家贵族的权力同样很庞大,甚至可以左右君主的决策。商鞅面对的最强大的政敌就是甘龙,这个老人家是秦国的老臣,先上大夫而后太师,是实际上的世族领袖与复辟势力的轴心人物。若是变法这条政策能够通过,首先就得说服这位老顽固。

  可是甘龙却并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他看不起商鞅,更对商鞅激进的变法策略感到不满,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政治,你一变法,你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吗?此时,秦国四周都是强国,他们就像是饿狼,一个个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秦国这块肥肉,等着秦国内部出问题,然后趁机吞并秦国。若是变法出了任何差错,那就可能断送了先辈们苦苦得来的成果。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时期,甘龙也是朝中的一员重臣,他在秦献公时期主持推行新政的大局,是整个改革势力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正是因为甘龙亲身经历过这种大型的彻底的改革变法,所以他十分清楚,这项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如今秦国的人力、物力,均还在那个承受标准的边缘徘徊,稍有不慎便会灭国。

  秦国一向分为两派,一派是老牌势力,就是世家贵族,他们不支持变法,因为变法之后,他们的权力地位都将受到威胁。当然,这是出于利益方面考虑的。甘龙虽然也是世家贵族,但是他对秦国的贫富差距有着很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和世家贵族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懂百姓们的贫弱,可是世家贵族却根本不关心这种低贱之人的生活,他们只想要利益而已。所以,甘龙在秦献公时期是主持变法的先行者。

  可以看出,甘龙在任时,先是支持变法,但是不是无限的、深刻的变法,而是有节制、有范围的变法。后来,甘龙反对变法,他更偏向于复辟的那一类势力。而他所支持的复辟也不是完全的复辟,而是部分复辟。比较两种极端势力来说,甘龙属于中间派的。

  有一天,秦孝公找到甘龙,他问他:“先生,我想在各国颁发告示,召集那些有才能的人,达到强国的目的,这么做是否可行呢?”甘龙一听,回答道:“好啊,这怎么不好啦,君主有这个强国的志向就是好样的,你放心,我会支持你的。”所以说,初期的时候,甘龙和秦孝公的目的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自己国家强大起来。

  甘龙的政治主张一是秦国不推行新政就会不断衰弱,甚至走向灭亡;二是以恢复穆公霸业为目标;三是不触动穆公祖制才可变法。

  在商鞅进行变法的时候,甘龙这个狡猾的老头子,为了不触怒圣颜,只好暗中观察变法所带来的效果,以及看它是否有违背祖制的地方。秦孝公一死,老头子马上就跳了出来,说是要停止变法,恢复穆公祖制。秦惠文王也不喜欢商鞅,就顺着甘龙的意思,派人抓捕商鞅。商鞅在秦国变法以后,秦国他是待不下去的,只能回到自己母国,最后商鞅被车裂了。

  史朝义和安史之乱有什么关系?

  史朝义是唐朝人,史思明之子,安史之乱的领导人物之一。安史之乱历时七年,许多人的命运都因此改变,唐朝的命运就是这样,自安史之乱之后,极盛的盛唐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史朝义和着这安史之乱有何关系呢?

  唐朝的强大,来自于几代君王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唐太宗、唐高宗、武后等人在位时,多次开疆扩土,扩大了唐朝的疆域,传播了盛唐的名声和国威。辽东、突厥、吐蕃、回纥等地区经常和唐朝边境地区互有摩擦,中央对边境的控制总是有些“虚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节度使的权力极大,《新唐书》中记载“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所统治的一个镇,就是周边十多个州的区域,地域极广不说,所拥有的权力也很大。节度使能够充当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对管制地区拥有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可是十分明显的看出来这种策略的不妥之处了。自从建立了节度使这一官职之后,各地的节度使在所统辖的区域内,权力极大,雄踞一方,军事能力强悍。加上唐朝外强内虚的军事部署,使得这些节度使更加肆无忌惮,逐渐就不把中央的皇帝看在眼里。

  其实在唐朝最初的时候,军事部署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太宗和高宗都将重兵部署在京城附近的几大重镇,内重外轻,就是为了保证中央统治的权威和安宁。唐玄宗是第一个对这种政策作出改变的人,他外设节度使,交给节度使统领士兵镇守一方的权力,还让安禄山一介胡人担任了三个镇的节度使。安禄山统治的这三个镇,面似分散,实则相连,他拥有的兵力甚至达到了20万之多,远远超过了周边的节度使镇,也远远超过了中央的8万兵力。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像蒙恬那般忠诚于皇室的人才不会拥兵自重吧!

  唐玄宗早年的时候还好,他年轻四处征战,也征服了不少的地区,但是步入中年以后,他开始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迷于酒色,迷恋杨贵妃,不问政事。政府越来越腐败,奸相杨国忠在朝中大力打压异己,搜刮民脂民膏,通敌卖国。安禄山任节度使还不够,为了得到更多的东西,他还拜玄宗宠爱的杨贵妃为母亲,受到玄宗的宠信。朝中,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人争斗已久。安禄山统辖的河北一带完全就是胡人的天下,他们所受的汉化极浅,俨然就是一支胡人军队和小国。胡人骁勇善战,安禄山自恃兵力强大,以消灭杨国忠为口号,掀起了反叛。

  安禄山手下有一个心腹,也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他就是史思明,是一个突厥人,有勇有谋。唐朝的都城长安就是史思明攻下的,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中带兵出征,一路都是胜仗,后来才开始被阻挠。由于史思明建立了很多军功,安禄山封他为节度使。安禄山攻入洛阳以后,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国。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因不满安禄山疼爱幼子,杀了安禄山,取代了安禄山的位置。史思明后来杀了这安庆绪,还夺走了皇帝的位置。可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安禄山被儿子杀死了,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可是史思明接着又被自己儿子史朝义给杀了。杀了史思明以后,史朝义就成为了叛军首领,他胆怯懦弱,又有很多臣子不服他,没有办法,内部出了问题,外部也不能幸免,史朝义战败,多次想要逃走,奈何人家就是不开城门,他只好骑马回幽州,自尽死掉了。

  史朝义一死,耗时七年的安史之乱就彻底结束了。

上一篇:算命
下一篇:中国古代宦官
评论问答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本内容由李罕之发布在中国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甘龙是谁?他为何反对商鞅变法?是一篇由李罕之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中国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李罕之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81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