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


在我国古代,殡葬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存在的,而且程序繁冗,每一步都有着明确规定。

其中,在出殡时,就有死者长子“摔瓦盆”这一习俗,而且今天还有一些地区保留了这种文化。那么,“摔瓦盆”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和情感呢?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古代殡葬的演化

《史记·礼书》中记录了比较详尽的先秦的殡葬礼仪。在死者停止呼吸后,家人会为他洗浴干净,举行一种叫做“复”的仪式,来为死者招魂。
由家人拿着死者的衣物,登上屋顶,向着东南方呼喊三声死者姓名,之后为死者穿好衣服,希冀使死者起死回生,而“复”的仪式结束后,要对死者进行“楔齿、缀足”。
即用勺子将死者嘴部撬开,以便之后进行“饭含”,用小凳子将死者的双腿撑起,以便穿上鞋子。之后,死者家人便会布置房间,去掉一切鲜艳颜色的物品,换上素衣。

然后,主人将酒食放置在死者身边,以供死者的灵魂享用。一切安置妥当完毕,家人会发布报告,朋友亲戚或是官场的同僚会来吊唁。
这一步结束后,家人会在死者口中放入与身份相符的物品,称为“饭含”。天子用黍,诸侯用粱,大夫用稷,士兵用稻;天子、诸侯用璧,卿、大夫用珠,士用贝。
之后,便开始“小殓”。首先是“袭”与“设冒”,便是要为死者按照礼制穿上完备的衣服,再用裘盖着死者的身体。做完这些,还要挂起写有死者简单生平的“铭旌”,并设立临时的神位,供大家怀思。
第二天,进行“大殓”,也就是将死者放入棺材封好,还要把鱼、腊肉放在棺材四周的筐里,来引诱昆虫,防止他们侵蚀遗体。做完这些,已经花去大约四天到一周的时间,之后还要“停殡”,庶人都要三个月,地位更高的死者,要更久。

大殓的第二天,便是安葬,再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包括占卜(墓地与下葬时间)、启殡(运送死者至祖庙)、朝祖(家人代替死者向祖先告别)、饰柩车(灵车)、陈明器(准备陪葬品)。
最后,人们将死者的棺材抬至柩车上。然后,家人哭泣前行,众亲友扶着车子或牵着绳子前导,直到安葬地,谓之“发引”。如此下来,一整套的前秦殡葬程序就完成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殡葬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秦汉之际,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孝”观念深入人心,被汉朝政府所接纳,成为一项对人品质和才干的重要衡量标准。
因而,能体现孝文化的殡葬仪式也再次被百姓重视起来。但统治者很快发现,过度追求奢华繁琐的安葬礼仪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

于是,在汉、宋、明、清四朝都对殡葬进行了简化和规范,但总的来说,作用不是很明显。直到新中国成立,在我国政府的大力规范和要求下,殡葬仪式才得以大大简化。

“摔瓦盆”的由来

从上文可以得知,在秦之前,殡葬程序中,并没有摔瓦盆这一项。但直到今天,在一些地区,还保留着这一习俗,这不禁让人好奇,长子“摔瓦盆”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比较广源的是源于范蠡。其一,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著名的商贾。他因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而闻名,但鲜有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相传,是范蠡开创了制陶业,这里要说明的是,并非是范蠡发明的陶器。陶器在我国有着近万年的历史,在原始部落时就已经出现。而范蠡所做的是,将制陶商业化、规范化。

在他之前,制陶的技术被垄断在政府手中。而在功成名就后,范蠡选择了归隐民间,便有说法称他做起制陶的生意,并带动了附近的百姓一起,使得大家都变得富有。
在他临终前,他烧制了最后一个陶盆,把弟子叫到身前,问他们谁想继承自己的陶盆(事业),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一弟子上前夺过陶盆,把它扔到地上摔碎。
同时,他们对范蠡说,“我们已经习得了这门技术,不敢再过度奢求,就让这陶盆陪伴您一起西去。”范蠡听完,很受感动,便把弟子收为义子,将产业传给了他。而经过演化,变成了死者长子“摔瓦盆”的习俗。
但这一说法缺少依据,与事实不符,在历史记载中,范蠡来到了齐地定陶居住,而非去贩卖陶器,因此只能认为这是人们对这种习俗的一种解释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瓦盆放在灵位前用来盛放燃烧的纸钱,相当于死者的饭碗,摔碎即可把饭碗送给死者带去阴间”的说法,相比之下,还是这种说法符合观念一些。

“摔瓦盆”的讲究

除了上述的故事外,还有一个传说。曾经,有一个孩子因父亲早逝,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后来,母亲也因过度操劳去世了,长大后的孩子对母亲非常不舍。
母亲在去世前留下的东西也不多,其中之一便有一个“瓦盆”,这个孩子便一直将“瓦盆”视若珍宝。直至有一天,在乡亲们的劝说下,孩子才从悲伤中走出来,并在母亲坟前摔碎了瓦盆,表示对去世之人的释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行为便被延续了下来,也有着对长辈缅怀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不管习俗从何而来,“摔瓦盆”这个习俗确确实实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不但赋予了“摔瓦盆”以多子多孙、家人平安的寓意,也为“瓦盆的摔法、由谁摔?”制定了规矩。首先,瓦盆必须一次摔碎,因而制作时都不会造得牢固。
而且在摔的时候,地上还会放一块砖,以保证瓦盆会破碎。而这块砖,也被赋予了寓意,部分地区叫它“子孙砖”,谁拿去,谁家就能多子多孙。
即便十分不巧,瓦盆没有碎掉,也不能再去摔第二次,而是由跟在后面的抬棺护柩的人踩碎。而摔“瓦盆”的人的身份,也是大有讲究的。
如果没有意外,必须是死者的长子,如果长子亡故或是无法赶回来,要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代替。实在不行,则由二儿子或是侄子来完成这一仪式。

到了现在,“摔瓦盆”的习俗虽然已经不多见了,人们选择了其他寄托哀思、怀念先人的方式,但这个习俗的确延续了几千年。
评论问答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

武昌中南路、徐东、青山沿港路、江岸利济北路、汉阳钟家村等绿豆饼店前,同样的排队现象令人惊讶。这是近年来继“掉渣烧饼”、“公婆饼”排队风之后,江城再次刮起小吃排队风。不过,经调查发现,这排队的背后,竟有不少猫腻。顾客多系跟风购买通过走访多家绿豆饼店。发现店面都不大,约20平方米。在中..

每一个中国电子商务创业者所经历的艰辛过程和无法预料的惨烈结果。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会发生在玛萨玛索身上,这个专注于男装领域的B2C企业曾是中国垂直电商的榜样,创业4年同比年增长率曾高达300%,共接受来自红杉资本、北极光的两轮融资,额度总计达数千万美元。北极光在第二轮融资中甚至说,除了玛..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

被称作“智囊”的战国秦孝公庶子樗里疾,也是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期,樗里疾多次提出精彩的提议。可是樗里疾的身份分明是皇室之人,虽然只是一个庶出,但是对王位就没有丝毫的威胁吗?为什么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都如此重用樗里疾呢?樗里疾是他的姓名,但是他的名只有单单一个疾..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读了这首《相鼠》,我首先想到的是秦国的李斯大人。《史记》中记载: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活跃着一支“网易创业天团”,但在网易内部,似乎除了游戏以外,以前的多次创业都难称成功。2015年,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推出网易考拉,并迅速成为业内举足轻重的角色。双十一前夕,有媒体公布网易考拉海购的10月成绩单,在全国最成熟的杭州下沙保税区日出单量超过天猫国际,占据当地..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许慎《说文解字》释洗为洒足也,释澡为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洗澡与现代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将许慎对沐浴的解释与洗澡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洗澡,因为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沐浴纸马《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一般人们..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62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