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一时的南斯拉夫为何消失了?
南斯拉夫从兴盛走向没落,用了整整百年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兴盛一时,为何匆忙陨落。在全盛时期位列世界前十的南斯拉夫,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于南斯拉夫而言,这个国家从辉煌走向没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太害怕走上苏联的老路了,以至于走上了另外的一个极端。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一切要从南斯拉夫的历史开始讲起。
地理位置:兵家必争之地
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因为这里是位于亚得里亚海与黑海当中的一个陆地,历来就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巴尔干半岛的南部地区,更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也正因如此,巴尔干半岛受到了各方势力的觊觎,也被称为“世界火药桶”。
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巴尔干半岛曾经先后被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统治,在公元4到7世纪,珞巴人和保加利亚人又在这里进行猛烈争夺。而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斯拉夫人南迁到这里,这才形成了不同的小民族。
巴尔干半岛当中主要居住的人事“南斯拉夫人”,顾名思义,也就是“生活在南部的斯拉夫民族”。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字,那就是“罗马帝国的三大蛮族之一”。
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巴尔干半岛更是成为了英法俄奥(奥匈帝国)的争夺对象。时间来到了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也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天,有位塞尔维亚“黑手党”的青年开枪暗杀了奥匈帝国的继承人。
奥匈帝国自然是不肯咽下这口气,于是愤怒出兵塞尔维亚,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斯拉夫人民终于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摆脱了奥匈帝国的统治。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是“险象环生”。
为了防止继续面临被强国所奴役的命运,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与波黑的南斯拉夫人联合了起来,反正大家都是南斯拉夫人,同根同源,在大背景之下正好抱团取暖。这其实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但是奈何他们用错了方法。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原来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与波黑的南斯拉夫联合起来之后,本来各自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不知道是哪个脑子抽抽的,他提议道:“我们已经联合起来了,但是依旧各自为政,这样对别的国家震慑力度肯定不够。不如直接建立起一个王国,抵抗外敌入侵。”
这几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听,确实不错!于是说干就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就此成立,这下可捅了大麻烦。
原来大家本来是抱团在一起要过上好日子的,结果还没过上好日子,友谊的小船便侧翻了。想想也是,这三个国家合并成了一个王国,那么到底让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先当老大?
事实上是,谁都想当老大,但是谁都没当好。最开始是塞尔维亚王国的亚历山大一世登上了王位,时间久了,克罗地亚人以及其他各个民族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那段时间,内斗党派纷争不断,打得不可开交。
内战不断的南斯拉夫
直到铁托出现后,这种局面才算是暂且得到了缓解。
乱世出英雄:铁托出现结束南斯拉夫混乱局面
铁托的全名叫做“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他在1892年出生于克罗地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苦,但是从小铁托就格外关注无产阶级革命。在铁托十五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穷的原因,他不得不辍学去工厂做机械学徒。
然而也正是这个契机,让铁托广泛了解到了工人运动,这为他将来投身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
铁托
在一战的时候,铁托不幸被俄军俘虏。他很聪明,懂得察言观色,因此在被俘虏期间并没有吃多少苦头,反而以此为契机,学会了俄语。
在后来,铁托参与建立南斯拉夫共产党,成为南斯拉夫解放军的最高统领。掌握了军权之后,铁托一步一步靠着自己的实力获得群众的认可,在1945年的时候,铁托正式成为了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和军队的最高统帅,至此,南斯拉夫终于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铁托
当时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生政权,而苏联又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老大哥”,于是南斯拉夫自然要唯苏联马首是瞻。但是铁托不愿让新生的政权受到苏联的掌控,于是干脆与苏联决裂,索性搞了个“不结盟运动”。
但是与苏联决裂后,南斯拉夫的日子也不好过。光苏联在外交上面就时刻压着南斯拉夫一头,这让铁托心里也不好受。
痛定思痛之后,铁托直接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国家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社会主义改革。他们改革的思路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常规思路”。
首先是国有化和土地改革,接着是发展市场社会主义,鼓励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并且大力发展工业。在铁托的这一系列操作之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南斯拉夫就已经摇身一变,跻身于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之列。
在经济连续发展几年之后,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南斯拉夫直接建立起了汽车和航空工业。毫不夸张来讲,南斯拉夫的汽车甚至远销欧美等国家,在国际上一片叫好。
但是这繁华之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看似英明神武的领导人,其实也有自己的心结,也正是这个心结,导致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为避免走上苏联老路,南斯拉夫走上另外一个极端。
大家都知道,苏联解体是由于过度集权之下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铁托本人对斯大林模式十分厌恶,甚至是“唯恐避之不及”。
于是为了避免走上苏联的老路,铁托带着南斯拉夫走上了另外的一个极端。
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之后,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依旧尖锐,塞尔维亚觉得自己人多势众,而克罗地亚觉得自己经济繁荣,双方是各自都看彼此不顺眼。
这时候铁托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却采取了一种“和稀泥”的政策来调解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矛盾。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原来铁托索性直接对塞尔维亚搞“区别对待”,他直接在塞尔维亚设立了两个自治省,这两个自治省估计大家也有所耳闻,一个是“科索沃”另外一个是“伏伊伏丁那”。接下来铁托的骚操作就来了,他直接把这个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地位拔高到与塞尔维亚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还不算,铁托还在国际上放话:“讲塞尔维亚语的穆斯林是另外一个民族,能够再重新另起炉灶,建立起另外一个共和国。”
既然领导人都这么放话了,穆斯林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他们立刻另起炉灶建立起了波黑共和国。这还不算,铁托还表示讲塞尔维亚语的马其顿也是另外一个民族,于是马其顿人也马不停蹄建立了“马其顿共和国”。
既然波黑共和国与马其顿共和国都已经另起炉灶了,其他民族也纷纷抗议。铁托的态度则是:“都行,都依你们。反正为了民主,为了平等,只要不打架,都好。”
于是划分到最后,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直接按照民族划分出了6个共和国以及3个自治省。林子大了啥鸟都有,联邦共和国下面划分的多了,各民族之间的摩擦也是一直不断。
这时候铁托又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在1963年的时候,铁托颁布宪法,决定再次赋予各地更大的自治权力。铁托的本意是希望各个民族得了好处之后不要再进行内战,可惜铁托给搞砸了。
在他又一次划分之后,中央只保留下来了国防、外交、司法、内政等必要的权力。地方势力迅速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而铁托眼看着这一切,他依旧没有觉得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反而觉得自己“带着人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可惜地方势力却不会这么想。
接下来为了防止自己走上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老路,铁托又一次下放了经济管理权,凡是与经济相关的,比如国企和金融的一切都下放了。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就这样失去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好在当时铁托的威望很高,只要铁托还在,百姓们就将铁托视为中央政府。但是问题是,铁托只是一个人,是人就一定会有生老病死,他不是一个机构。
铁托
直到铁托去世后,铁托在世的时候独立的各个共和国挺身而出,宣布搞独立。彼时南斯拉夫共产主义共和国因为极其弱小的中央机构,形同虚设。
常言道:“树倒猢狲散”,塞尔维亚主义者米诺舍维奇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各个国家独立的步伐。直到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曾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就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