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遗忘的秦直道:两千多年路面不生杂草!是真是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第二年,他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修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秦始皇视察全国各地,专门修建的快速通道,在《史记》中都有记载。
其中一条从咸阳到九原郡(包头)的道路,是由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民修建,这条路是由咸阳通往北方边境的上阴山,因为道路南北大体相直,所以被称为“直道”。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秦始皇是要“游天下”所以派蒙恬修建道路。“道未就”说明了在蒙恬含冤而死的时候,这条道路都还没有完全竣工。在史记其他地方也有类似记载,表明秦直道工程一直延续到了秦二世时期。
虽然史书中记载秦直道是为了秦始皇游玩而修建,但实际上秦直道还有着如同秦长城一样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秦国未统一六国之前,赵国的赵武灵王曾开辟了九原郡,后来赵国国力逐渐衰退,九原郡又被匈奴占领。直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为消除边境隐患,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国精锐将匈奴击退到阴山以北。
匈奴虽然战败,但仍然气焰嚣张,蠢蠢欲动。秦国版图延伸,原来的旧长城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于是有依托原有的燕长城、赵长城再重新修筑,创造出了西循贺兰山、阴山山脉,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派蒙恬开始修筑直道,从咸阳直达九原郡,与新修筑的长城呈丁字相交,加强了秦都和边境的联系,加强了北方边军的后勤保障,让匈奴也不敢轻易南犯。秦直道不仅是在秦朝有重要作用,对中国历朝历代控制边境都有重要意义,汉朝、唐朝都在不断维护和使用,到了明朝,秦直道仍然是一条通途,到清朝才开始逐渐没落。
据说,秦直道被荒废后,虽废弃千年,但杂草未生。
专家经过对秦直道的土壤进行分离和检测之后发现,这些土都经过了高温的烧制,并且其中掺入了大剂量的盐碱。
且在2006年和2013年,我国的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以及秦直道遗址庆阳段还被分别列入了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秦直道千年来寸草不生”的真假看法
两千多年过去了,经过沧海桑田,曾经的“高速公路”如今只剩下了部分遗址。
网上有的文章说“秦直道千年来寸草不生”的说法有些过于夸张。
首先,秦直道直到明朝都还在使用,也会有专人进行维护,不长杂草也很正常。
但到了今天,秦直道已经只是遗址,其中有部分连考古学家也无法确定具体走向,寸草不生显然更不可能。并且即使是现在修路用的混泥土也不能保证两千年过后不长杂草,更何况是用泥土夯筑的路。
网上所谓的用盐碱土或者“炒熟土”更没有依据,在秦朝修路就地取材才符合那个时代的经济情况,“炒熟土”更是无稽之谈,秦直道全长八百公里,秦朝的生产能力更不可能把那么多土都用火炒一遍。
至于,“秦直道”千年未生杂草的争论,其实很简单,感兴趣的朋友实地去看下就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