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江,北黄河,为什么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北方的河流多称为“河”?
为什么南方的河流多以江命名,北方的河流多以河命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图,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南方的河流多以“江”命名,如长江、珠江、赣江、湘江等;而北方的河流多以“河”命名,如黄河、渭河、汾河、辽河等。更神奇的是,“南江北河”这一现象早在唐朝时期就已存在。在唐代的经学家孔颖达的《尚书》和《贡赋》的著述中,就提到“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探讨“南江北河”这一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河流名称的历史演变。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河流是多以单个汉字来命名,而这些字大都是河流的专有名词。“江”就是指长江,“河”就是指黄河。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使用和演变,使得一些河流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习惯在河流名后面加上一个水的通名。江、河、淮、渭就变成了江水、河水、淮水、渭水。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南江北河”的格局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先从黄河说起。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这个“母亲”的脾气一直不太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这2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26次在华北平原,就这么扭腰晃腚可劲一甩,形成了面积巨大的黄泛区。最北,夺海河口入海,最南夺淮河口入海。几乎附近河道无一幸免,都曾被黄河临时“霸占”过。
所以每当黄河改道之后,周边民众对于黄河及被夺河道的河流的称呼,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在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夺泗水河道入淮水,原来的泗水和淮水就变成了黄河的下游。该如何称呼眼前这条河流呢?继续称泗水淮水是不准确的,因为分明是改道后的黄河。因此,需要对黄河下游的支流进行更准确的称呼。尴尬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使用泗河和淮河来称呼这条河流。颜师古《汉书》注:“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曰河”。冀州就是今天的河北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流动,“河”逐渐成为了北方河流的通名。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长江。 “ 江”相对于中原而言是个外来词。有观点认为“江”字起源于南方百越,三苗边民等民族语言的借入字。类似于藏族人将湖泊称为“错”如纳木错,将河流称为“曲”如那曲。古代南方民系将河流称为“江”,华夏先民南下过程中,将其作为长江的专有名词。有记载表明汇入长江的支流,也多以被称为“江”。唐代孔颖达在《尚书禹贡》中注:“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
唐宋时期,这种习惯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更为重要的,新的河流名称也出现在了这一时期。宋仁宗年间,史学家宋祁第一次提到:“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为河”。从此“南江北河”大势已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方中原地区,自先秦时期就已经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各地区间的交流融合十分成熟,因此“河”取代“水”的过程非常顺利。相比之下,南方各地区相对独立封闭,彼此间交流并不紧密通畅。我们可以从南方方言的分布中看出这一点。因此,江的传播只发生在长江较大的支流上,而中小型河流的生态位仍然被水,川,溪占据。在北方完成统一后,又伴随着移民潮向南方传播,很快挤占了南方中小型河流的生态位,形成了如今的格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少数南方中大型河流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