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八万东晋北府兵,为何能打败八十万敌人?
公元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八万兵力打败前秦八十多万军队,成为我国战争史上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东晋的军队为何战斗力如此强悍?因为他们是北府军,与怯薛军、夷丁突骑、玄甲军、岳家背嵬军并称“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
北府军战力强悍毋庸置疑,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胡人南下,中原开始逐渐崩乱,北方人纷纷南迁。世家大族在建康(今南京)拥立司马睿为东晋皇帝有功,门阀掌握朝政大权。
经过一番征战,前秦逐渐统一北方,给东晋带来的巨大压力。东晋的辖境主要就是荆、扬二州,荆州位于上游,地广兵强,也是抵抗北方势力军事南下的重要据点,东晋在此设立了强有力的都督府,兵力占据朝廷大半。扬州是京畿所在,是国之根本,但是兵力配备上却远不如荆州,形成一个弱干强枝的局面。
一方面为了应对前秦的强大压力,一方面为了平衡国内荆、扬二州的军事实力,谢安任命侄儿谢玄为兖州刺史,监江北诸军事,北镇广陵(江苏扬州),组建北府军。379年,谢玄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今镇江),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故谢玄组建的这支军队称为“北府军”。
京口(今镇江)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北临长江,南岸有镇江三山:焦山、北固山、金山,临水负山,地势非常险要,是南京东线重要的战略屏障。古人云: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镇江之于南京,是一线军防重镇,其重要性按唐人杜佑的说法,就如同孟津(黄河关口)之于洛阳。北军要是夺下孟津,洛阳无险可守,南京也是如此。东晋初年,苏峻作乱,重臣郗鉴坐镇京口,确保都城无虞。有北府军镇守镇江,东晋都城南京安全就得到保障。
谢玄组建北府兵,是以京口、广陵为基地进行招募的,面向的是南徐州和南兖州地区,而这两个地方正是流民最多的地区,北府兵的组成是以北方流民为主的。据记载,仅仅南徐州从北方逃难来的人口就达到22万,比当地居民还多2万。
流民的家乡被北方的胡人占领,或多或少都和北方的胡人有着仇恨,士气天然就具有优势。由于流离失所,为了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选择抱成一团,杀出一条血路。这种由生存的压力而带来的战斗力,是其它军队无法相比的。而且由于战友基本都有相同的遭遇,关系上不是父子兄弟就是乡里乡亲,非常团结。
北府军名将很多,如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孙无终、刘裕等人,不少本来就是流民帅,军事能力及号召力都很强。如刘牢之,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骁勇善战,被谢玄招募为北府兵参军。刘牢之常领精锐为前锋,每战必捷。后来淝水之战时,刘牢之先是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败前秦的先锋,击破前秦十名大将和五万主力,然后占淮河渡口,歼敌1.5万。淝水之战后,刘牢之更跟随谢玄北渡黄河进击前秦。后来的桓玄反叛,就是收买了刘牢之才得以成功。
桓玄吞并北府军后,杀掉了原北府军的高素、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刘季武、孙无终等,然后让桓修和桓弘分镇京口和广陵,至此北府军基本上已被瓦解。后来刘裕在京口重组北府军,和原来的北府军关系已经不大了。辛弃疾很欣赏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刘裕小名)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