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诗19:翁方纲、刘墉差强人意,我只看好铁保、成亲王


启功论书诗19:

刻舟求剑翁北平,我所不解刘诸城。

差喜天真铁梅叟,肯将淡宕易纵横。

这首诗是启功先生在点评清代书法四大家中的三位:翁方纲、刘墉、铁保。而另外一位知名的大家是成亲王,启功先生没有在诗里点评,而是在后来的自注中说了一下。

启功自注:

翁方纲,刘墉,铁保。

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谓其为爵所掩,亦无不可也。兹故不论。

启功先生说,清代的书法家有“成刘翁铁”这样的称谓。其中,成亲王爵位最高,学问也相当的好。看过他刻录的《诒晋斋集》中的书法作品,知道成亲王书法也非一般人可比。只不过因为他的爵位高,所以,对书名并不是很在乎,因此这里暂且不论。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成亲王。成亲王说的是和硕成亲王,清朝世袭亲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皇十一子永瑆封亲王,封号成,所以后来都叫他成亲王。

最近几年啊,成亲王的书法作品在网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成亲王楷书学赵孟、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对于成亲王,启功先生赞誉有加,但对于翁方纲和刘墉,启先生接下来的自注中说到:

翁方纲一生固守化度寺碑,字模划拟,几同向拓。观其遗迹,惟楷书之小者为可喜,以其每字有化度之墙壁可依。至于行书,甚至有类似俗抄胥之体者,谓之欧法,则与史事等帖毫无关涉。谓之自运,又每见其模拟一二古帖中字之相同者,吾故曰:翁之楷书,可谓刻舟求剑;翁之行书,则可谓进退失据者也。刘墉书只是其父之法,未见刘统勋书,不能知其底蕴。又自饰之以矫揉偃蹇,竟成莫名其妙之书,此我之所以不解也。

栋鄂铁氏处于乾嘉之际,法书墨迹,俱归内府,取材无所,任笔为书,不失天真之趣,为可尚也。

对于翁方纲,启功先生认为他一生苦学欧阳询《化度寺碑》,他的楷书好像是摹拓《化度寺碑》出来的一样。这里说实话,启功先生有些夸张了。而翁方纲的小楷,启先生认为还是不错的,在《化度寺碑》作为基础之上还能有所变化。

翁方纲楷书

翁方纲的行书,有点像世俗中的抄手的书体,翁方纲称这是欧法,其实跟欧阳询的行书《史事帖》等没什么关系。如果说他是自成一家,但又常常见其中有些字与古帖相同,所以,启先生称翁方纲楷书是刻舟求剑。而翁方纲的行书则没什么古法,进退失据。

翁方纲书法

而对于另外一位书法家刘墉,启先生则更不客气了。他认为刘墉的书法是得自家传,但因为没有见过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的书法,所以不知道其家学的底蕴在哪里。说白了就是没有古法,然后又多矫揉造作之笔,而且还相当自傲。所以,启功说刘墉的书法莫名其妙竟然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赏识,这是启先生不解的地方。

翁方纲书法

翁方纲和刘墉是书法中的两个很有特点的人物,翁方纲讲究书法无一笔无出处,而刘墉则无一笔有出处。包世臣《艺舟双楫》就记载过翁、刘互相讥讽对方的故事:

说有一位学士,是翁方纲的女婿,又是刘墉的门人。这人也直,对着翁方纲说刘墉的书法好,翁方纲就很生气,对他说:回去问问你老师,他书法中哪一笔是出自古人的。后来学士告诉了刘墉这些话,刘墉对他说:我自成一家,回去问问你老丈人,他书法中哪一笔是自己的。

刘墉书法

由此可见,二人确实都有点极端。所以,后面启先生赞扬铁保的书法,认为铁保的书法能自成一家,而且不矫揉造作,有天真之趣,这点非常好。

铁保(1752年-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因此诗里启先生称他是铁梅叟。铁保本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清代书法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他的书法,为在当时盛行的“官阁体”书风中,为之一振。

铁保书法

这里,启功先生没有将成亲王和这三位一起放在诗里点评,我觉得是启先生认为成亲王的书法水准要远高于这三家,所以,没有可比性。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评论问答

在校大学生也能发现赚钱商机,当很多大学生忙着找工作,忙着休闲玩乐的时候,余大海却做起了餐饮店的生意,成了名副其实的餐饮店老板。昨天中午11点,拨通余大海的电话时,那一头的他说自己正忙着送外卖。一直到了下午2点多,余大海才回电,说每天中午11点到2点,都是送外卖的高峰期,余大海,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

乾隆是个文雅帝王,最喜欢微服出行,一路看景物吟诗作对,尽享文人雅士之乐。刘墉饱读诗书,才干横溢,最能和他唱和,乾隆也就时常把刘墉带在身边。这一日,乾隆悄悄带上刘墉和几名保护,出了都城,一路往南,越走越失望,不觉皱紧了眉头。本来此时正值冬日,道路两边尽是枯枝败叶,街道上也是冷冷静清..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刘墉与乾隆必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

我们经常看电视,特别是小时候,只要一打开电视机都会找一些古装片,我最难忘的就是清官“刘罗锅”了。故事亭小编也跟大家分享一些“刘罗锅”的故事吧!刘罗锅智告贪官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

在清宫剧中,人们经常接触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铁帽子王等爵位。很多人对此一直傻傻分不清,始终搞不清他们的关系,不知道谁的官大。那么清朝的亲王、郡王、贝勒、贝..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当官是一份稳定而令人羡慕的职业,被称为“铁饭碗”。但同时也有句古话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即使身居高位,也难以逃脱君王变幻无常的心思..

刘墉为什么民间称之为"刘罗锅",有什么含义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

諴亲王是什么諴亲王是爱新觉罗·胤秘。爱新觉罗·胤秘(1716年7月5日—1773年12月3日),清朝宗室亲王,康熙帝第二十四子(最幼子),母为穆嫔陈氏。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十六日。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规避皇讳,改名允秘。允秘秉心忠厚,赋性和平,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册封为和硕諴亲..

刘墉为什么民间称之为"刘罗锅",有什么含义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

刘罗锅的由来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记载:“刘石庵相国,文正公子,幼即工书。殿试卷前十本进呈,已列第一,高宗皇帝欲得寒畯,遂拔吴云岩鸿居榜首,相国终以书法名天下。”据说,他当时考了第一名。却不知何故,被皇上改为了第二。也有一说,是因为他个子太高..

本内容由曹参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启功论书诗19:翁方纲、刘墉差强人意,我只看好铁保、成亲王是一篇由曹参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曹参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620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