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最强势力瓦岗军,为何顷刻间土崩瓦解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同时又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以三征高句丽失败为导火索,上至关陇集团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纷纷举兵反抗。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在此期间势力最为强大的当属河南的瓦岗军,在最强盛时期瓦岗军据史书记载拥兵三十万,并且还有单雄信、王伯当、秦琼、徐世勣等当世名将。历代的隋唐演义小说也都以瓦岗英雄为主角。可是瓦岗军的辉煌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强盛一时的瓦岗军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
瓦岗英雄剧照
探究瓦岗军的覆灭,我们先来看瓦岗军壮大的历程。
最早的时候瓦岗军不过一万多人,与其说是义军,不如说是草寇,干的也就是打家劫舍之类的活动。史书中这样写道“求食草间,常为小盗而已。”瓦岗军的大发展皆因一个人的到来,他就是李密。李密在参加杨玄感起义兵败之后,四处游荡。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密来到来投奔瓦岗军。之后通过一系列举措,带来了瓦岗军的大发展,奠定了瓦岗军的势力和地位。
首先,李密为瓦岗队伍从新厘定了战略思想和革命纲领。从以前打家劫舍的小流寇转变为“席卷二京,诛灭暴虐。”的义军。其次,李密大力扩充了瓦岗军力量。李密通过游说周围的小股义军,扩充了瓦岗军的势力。《资质通鉴》中记载:“密为翟让策划,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再次就是积极劝说翟让参加荥阳大海寺之战。此一战不仅打出了瓦岗军的名声的士气,也让瓦岗军占领了战略要地,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在瓦岗军实力扩充之后,李密图谋攻取战略要地荥阳。隋炀帝得知后派遣名将张须陀赶来支援。张须陀可以说是当时隋朝的救火队长,哪里有农民起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翟让也曾经被张须陀多次大败,知道他的厉害,这次得知他要来,非常害怕,想要逃跑避战。李密劝说翟让,兄弟别怕,这次有我。“张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阵以待,密保为公破之。”就是说大兄弟,这次有我不用害怕,张须陀来了,咱就一块盘他。结果不出李密所料,张须陀被李密用计击杀,他带来的2万多隋军也被歼灭。这一战结束之后,瓦岗军真正成了全国各路反隋势力的领头羊,是武林各派名义上的“武林盟主”了。
隋炀帝剧照
最后,李密部署并实施夺取兴洛仓计划,奠定了瓦岗寨成为最强势力的经济基础。在击败张须陀占领荥阳之后,李密率众夺取了隋朝的三大粮仓之一的兴洛仓。夺取兴洛仓之后,瓦岗军开仓放粮,告知各路义军,就仓食米。《旧唐书》中记载“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不绝,众至数十万。”此举使瓦岗军深得人心,并且迅速增加了瓦岗军的人员数量。自此之后,不论是号召力还是军事实力瓦岗军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了。
要知道这些事情全都是李密投奔翟让后不到四个月内完成的。李密这个人能力真的是很不一般。鉴于李密的超凡才能,翟让让位给李密。在此之后的2个月时间内,先是赵、魏以南,江、淮以北,各路义军纷纷响应。孟让、郝孝德、王德仁、王君廓等义军首领率所部一、二十路起义军归顺瓦岗军,接受李密的统一指挥。接着史载:“道路降者不绝如流”,“河南郡县多陷于密。”
单雄信剧照
接着隋朝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和其子裴行俨率众在虎牢关投降瓦岗军。隋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赵仁基也都率部投降。不久,房献伯攻占汝阴,隋淮阳太守赵佗也举郡归降。这时候李密又率兵3万攻占回洛仓,并大修营堑,以逼东都。在节节胜利、捷报频传的情况下,瓦岗军发布了讨隋炀帝檄文,痛数独夫民贼杨广的十大罪状。指出“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此时的瓦岗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推翻隋朝,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可是谁能想到这么强大的势力在仅仅一年之后(公元618年9月)便土崩瓦解。
瓦岗军如此快速消亡的原因,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内部分裂。所谓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虽然瓦岗军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导致其最终覆灭的种子也在生根发芽。早在战胜张须陀的时候,鉴于李密的功绩,翟让就提出建立李密的私人武装。“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这个蒲山公营可以说是李密的嫡系。而他的管理人员房彦藻、祖君彦等人大部是隋朝的投降将领,士兵也多是张须陀部的降兵。这个李密的嫡系,同时也是当时的门阀豪强势力的代表,与草根出身的瓦岗旧有势力之间,天生就不是一路人,现实中也是摩擦不断。
瓦岗军将领剧照
先是蒲山公营“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凌辱”,之后占领荥阳的李密想要东进攻打洛阳,而翟让却要西行,回归瓦岗“今资粮粗足,意欲还向瓦岗,公若不往,唯公所适,让从此别矣。”《资治通鉴》。虽然最后达成了和解,但是两人的嫌隙已经埋下。翟让让位给李密后,翟让有些后悔,他的部将王儒信劝他进位大冢宰,重新夺回领导权。他的哥哥翟宽也对翟让嚷嚷:“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
秦琼剧照
李密这边隋朝降将房彦藻等人也撺掇李密除掉翟让。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宴会上,李密把翟让一党全部杀害。虽然之后李密对翟让的旧部极力安抚,然而分裂在所难免,大哥都被你杀了,小弟们怎么能听你话?资治通鉴记载“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可是李密却错误认为消除翟让后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不仅不厚待瓦岗旧部,反而“颇自骄矜,不恤士卒”,军心更加离散了。
第二点就是战略失误。在此之前瓦岗军夺荥阳,占粮仓,开仓放粮,天下各路烟尘、义军,竞相归附。但是胜利之后的瓦岗军却接连战略失误。先是瓦岗军围攻洛阳的时候,李密的部将柴孝和向李密建议,让翟让守着洛口仓、裴仁基守着回洛仓,保证义军的粮草供应。李密率领瓦岗精锐,直扑首都长安,之后便是“传檄而天下定”。虽然李密很赞同这个策略,奈何他担心自己西行之后,控制不住瓦岗的局势,何况当时翟让还在。等李密再次想要攻取长安的时候,李渊已经取得关中。所以战略部署就在瞬息之间。而这边洛阳久攻不下,几大粮仓,坐吃山空,军心涣散。
李密剧照
第三点就是独立意志不坚定,投降主义抬头。瓦岗军本就是揭竿起义的部队,按理说应当对隋朝抵抗到底才对。可是在夺取了最高统治权之后,李密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就在李密围攻洛阳的时候,远在江都的宇文化及发动江都政变,缢杀了隋炀帝。但是东都的将士都来自关中,造反之后思乡心切。作为首领的宇文化及缺乏对军队的掌控力,于是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要回关中老家。这时候洛阳王世充为首的隋朝残存势力想的是让宇文化及和李密两家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利。不管是李密和宇文化及那一方面胜利了,都会消耗巨大,到时候洛阳方面就是最大的获利方。
作为瓦岗军方面,当然也应该秉持一样的策略,让洛阳方面和宇文化及缠斗,自己坐收渔利。至少应该避免和宇文化及接触,保全实力。放宇文化及回关中与李渊争斗,自己正好再次实施西进计划。可是这时候不知道李密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接受了皇泰主杨桐的册封,当什么太尉、尚书令、魏国公。率部与宇文化及决战。结果正如洛阳势力料想的那样,虽然李密赢了,但是损失严重。《资治通鉴》记载“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洛阳方面趁机倾巢而出,瓦岗军瞬时便土崩瓦解。
隋炀帝剧照
最后一点就是瓦岗军是流寇出身,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根据地,缺乏基层治理经验,除了隋朝留下的几个大粮仓之外没有固定的赋税来源,导致他经受不起失去粮仓的失败。
失败后的李密本有机会去联合固守黎阳仓的徐世绩部,奈何徐世绩是翟让的老部下,当初清除翟让的时候,徐世绩也挨了一刀,此时让李密去投靠,他心里也不踏实,但是事后证明,徐世绩对李密还是忠心耿耿的。后来投降李唐的李密再次反叛,被唐将盛彦师所杀。已经归降李唐的徐世绩依然不顾李渊猜忌,上表请求收葬李密,甚至披麻带孝,与李密从前的旧部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可是此时的李密已是惊弓之鸟,哪里还敢挑战人性,只能投奔李唐去了。
单雄信剧照
纵观瓦岗军的发展可以说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也李密,败也李密。从李密杀翟让开始,瓦岗军败局已定。一个领导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其他的下属怎么想?谁还会尽力?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在围攻洛阳的过程中,翟让旧部邴元真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公然拿战略物资粮食去和王世充交换金银布帛,战争时期,粮草才是最重要的,金银有什么用。邴元真拿粮草换金银,一是为私利,二是与李密离心离德,提前跟王世充卖个好,后来的决战也证明了这一点,防守洛口仓的邴元真几乎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王世充。其他的翟让旧部单雄信等人也是在紧要关头率众投敌。
李密剧照
而李密本人大概率也是知道人心不可用,要不然就不会再关键时刻投降主义占据上风,不想着造反成功当皇帝,而去接受什么太尉、尚书令之类的空头支票。所以说隋末最强大的割据势力瓦岗寨,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皆因李密错杀翟让,导致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