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逝世
在98年前的今天,1915年8月20日 (农历7月初10),诺贝尔医学奖取得者、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去世。
在19世纪末时,有1种疾病叫梅毒,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着。这类病在欧洲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沾染性极强,蔓延很快,不计其数的人被它夺去了生命,可是人们拿它没有办法。直到1910年4月,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发明了6○6,人类才从这类疾病的要挟下解救出来。
埃尔利希于1854年4月14日诞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斯特恩。父亲是1位犹太医生。他自幼便饱尝了种族轻视的痛苦,立志当1名良医,普济众人。那时候,肉眼没法看到病菌,正在欧洲和世界猖狂肆虐,沾染病夺去千万人的生命。埃尔利希目击这1悲惨现实,在他刚进军医学院大门时就立下弘愿:我1定要发明1种奇异的子弹,让它只射杀人体内的病菌,而不致伤害人体。
1878年,埃尔利希取得莱比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被推荐到当时欧洲范围最大的病理研究院,成为实验病理学创导者、柏林大学教授弗雷里希斯的助手。他从染色分析法作实验入手,通过比色,区分出人体、动物体内的病菌和正常细胞组织,被称为埃尔利希反应。不久,他又创建了侧链学说,即有机体和周围化学物资(食品、药物等)结合的学说,进而又科学地导出免疫化学和化学疗法理论。
埃尔利希在医学理论上做出巨大贡献以后,就把晚年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化学药物的研制上,以便实现他年轻时的弘愿用奇异的子弹射杀人体内的病菌。1904年,他终究找到了1种能杀死鼠体内锥虫的染料阿托克西尔,又叫锥虫红,即对氨基苯胂。但这类药虽能杀死病菌,医治后果却很惨,病人虽不致死,却变成瞎子。他决定改变对氨基苯胂的化学结构,合成了数千种胂苯化合物,然后对其逐一挑选,其中的6○6号的2氨基2氧偶胂苯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埃尔利希的弘愿实现。1些医药商把2氨基2氧偶胂苯习惯地叫作6○6,后来就成了人们经常使用的药名。1908年,埃尔利希取得诺贝尔医学奖金。1915年,这位化学疗法的先驱于8月20日去世于巴特霍姆堡。但是,他的名字和他发明的6○6却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