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生
在466年前的今天,1555年2月10日(农历1555年1月19日),康熙乾隆推重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3104(1555年)年正月109日(2月10日),卒于明毅宗崇祯9(1636年)年9月2108日(10月27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朝著名字画家。万历107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国画大师,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1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8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工书法,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字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在笔墨的应用上寻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法、精绘画。他执艺坛牛耳数10年,是晚明杰出的书法家。董其昌的绘画寻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求笔致墨韵。
董其昌艺术风格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之1,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1定的影响。 明末书评家何3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缦,结构森然,常常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1宗,亦领1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名闻外国,为中外文化交换增加了光辉。
萧洒生动的山水画他特别讲求用墨的技能,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不必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董其昌的设色山水,或用杨升没骨法,从彩笔代替墨笔,完成线条、轮廓、钩、勒、皴、擦,尽态极妍,不为刻画;或仿黄公望的浅绛法,参以赵大年、赵孟頫的青绿法,别树1格,层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机盎然。董其昌作画强调写意,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色采。但是他兼长书法、诗文,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1致,更富有抒怀意境。
董氏的创作,因此成为文人画寻求意境的典范。 如《遥峰泼翠图》,全部画面不过是干远景而已,笔墨也很简单,但神韵、骨力俱足。画面的前部作1隅坡脚,缀以数块荒石。坡脚上有3株老树,交错而立。中间1株是夹叶树,稍事勾画,却枝叶备见;旁边两株的树叶,则充分发挥泼墨的作用,左以直抹示蟠曲,右以横点示傲岸,浓淡相间,1派生机。画面上部以淡墨1抹而就,远山横贯,仅见轮廓隐人天际,山体却茫茫然,恍如烟岚缭绕,雄壮非常。作者再用浓墨在1片淡远的风景中,染出几处高低错落的树叶,远近有致,层次丰富,烟云活动,充塞渚岸。左边绘有小坡,坡上以横墨抹出数株直树。中间汪洋大水,不施笔墨,而万顷湖面浩大无涯之气势跃然纸上。
有人认为这是董其昌从宽能走马、密不透风的书体结构中触悟而得,这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他暮年所作《关山雪霁图》,山峦林壑,绵延无际。右方重峦叠嶂,气势沉雄。中间幽壑重重,峭壁矗立,村落、丛林、流泉、山径,错落有致,杂而稳定;大江曲折跌宕其间,虽有干岩万壑,亦无窒碍不通的感觉。左方云烟弥漫,浸淫树石,路遥山重,隐人微茫,深远莫测,意味不尽。图中以渴笔钩勒峰峦山石,皴擦的应用极为准确、灵活,而线条流走轻盈,疏密得宜。山冈陵石的凹凸明暗,则以横点巨苔,配上淡墨直皴的层层渲染来加以完成,技能纯熟,无懈可击。意境朴厚深邃,很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全图用笔老辣生拙,骨力练达,墨气鲜润,绝去甜俗,以疏旷之笔,画出凝寒淡远的景致。卷尾数行行楷跋文,书体清秀刚劲,更使此图富有书卷气,开朗萧洒,自具风格。正如中国当代字画家南山乐山评论董其昌的艺术特点说:董香光(董其昌)学富五车,故能笔清墨润,山色如洗,宁静深邃,绝无尘垢。
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艺术成绩董其昌在当时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 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 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董其昌1生创作的字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1个重要部份。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1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类以古人为师的作法810而不辍,伴其毕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字画获得了超出古人的艺术成绩。
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摹拟蹈袭。随着经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情势再现古人的风神。凭仗自己对古人字画技法得失的深入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会变化,到达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1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类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外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10分重视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应用上,有独特的成就。他的绘画作品,常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其实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 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当中,因此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 ,清隽雅逸,他在天启2年6107岁时临摹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采取青绿设色、水墨吞并浅绛的综合绘画技艺手法,充分表现出他的人物工笔高深、山水风格独特画坛艺术自然传承的大师魅力。他的画风在当时名誉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董其昌的书法成绩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期,但他的书法并没有1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1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划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求,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6体和8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1直到清朝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重、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董其昌没有留下1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1次用韵、法、意3个概念划定晋、唐、宋3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1生勤于字画,又享遐龄,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3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董其昌绘画代表作品《9夏松峰图》、《岩居图》、《秋兴8景图》、《昼锦堂图》、《高逸图》、《关山雪霁图》、《水村图》、《峭壁江边立图》、《空山梵宇图》、《仿高克恭山水手卷》、《云山图》、《山水手卷》、《山水镜心》、《山水书法册页》、《仿荆浩山水》。
延伸浏览:康熙乾隆推重董其昌书法 延伸浏览:康熙乾隆推重董其昌书法董其昌(1555-⑴636)是明朝晚期大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等职。其书法平淡古朴的风格,构成1代书风,对后世书法影响较大。
康熙、乾隆皇帝都对董其昌的书法大加推重,以董其昌的字为帖,反复琢磨练习。康熙皇帝称赞道: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悬殊。其高秀圆润之致,非诸家所能及也康熙的书法字形几近完全出于董其昌的路数。乾隆也常临摹董其昌的书法,至今仍有存世作品。
董其昌在年轻时,毛笔字写得其实不好。17岁那年,他与他人1起参加考试,由于字写得太拙而排名第2。受了这次挫折后,董其昌便暗下决心,奋发图强,勤练书法,终获成功。
综观董其昌1生的书法,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其中以行草成就最高。他在50岁之前为勤学期,不离2王及怀素影响。在50至70岁时,才逐步构成个人风格。70岁后,融诸家为1体,质朴自然,寓变化与简淡当中,自成1家,成为1代大师。
董其昌书法
康熙书法
乾隆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