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入庵精尽人亡,明代尼姑庵有多乱?


佛教是泊来品,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在秦始皇时期就已传入中国。古代中国,信佛的人成为普遍的大多数,它教人向善,对维护社会稳定取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佛教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出家修行者,一种是在家修行者。出家者,男性为僧,女性为尼,而在家者则称居士。最早的出家者多为男性,人们对这类男性的通俗称谓是和尚,他们修行的场所就是寺庙。

  僧有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出家为僧是非常清苦的差事,但是,或因信仰所感、或因生活所迫、或因情感所困,还是有许多人削发为僧,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随后,也有许多看破红尘的女性,毅然剪去三千烦恼丝,出家为尼。尼俗称尼姑,她们修行的场所是为庵。其实,烦恼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即使是遁入空门,人们的七情六欲也很难一下却除,所以,僧、尼淫乱之事,代有发生。这种伤风败俗之举,比之民间,影响更坏、更恶劣,官府对此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各朝都制定了许多防范措施,来净化僧尼的思想与行为。

  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建文三年(1401),更是将女子出家的年龄上升到59岁。女人的年纪越大,那方面的要求就越少,这样才能安心静修,不会坏了规矩、败了风俗。

  与此相应,明朝廷对男子出家的年龄限制却大有不同。如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许为僧。男子出家必须是在20岁以下,到了适婚年龄,就可以还俗成家,这样才不致犯生活作风错误。

  但是,要求归要求,私自出家者,仍常有发生。自明代正统以后,出家为尼者已不再遵守朝廷的法律规定,私自剃度为尼的妇女日渐增多。根据史料的记载,这些妇女有因不睦六亲,弃背父母夫男,公然削发为尼。可见,其中女尼的来源,既有已婚的妇女,亦有未婚的少女。

  这些出家的女子,多是因为家庭矛盾或情感挫折,出家就是为了逃避一段感情,一旦碰到心仪的男性,内心的柔情就会死灰复燃。所以,每当遇到令节或每月的朔望,她们在寺院内传经说法,诱引男妇,动以千计,夜聚晓散。

  如饶州有一女尼,与士人张生私通,最后还嫁给了张生。有人专门就此事赠一诗,云:短发蓬松绿未匀,袈裟脱却着红裙。于今嫁与张郎去,羸得僧敲月下门。

  明代史料揭示道:又南京尼僧,视别省为尤盛,淫污之俗,视别省为尤剧。尼僧外假清修,内实淫恣,有暗宿奸僧,袈裟莫辨,诱招女妇入庵礼佛,恣肆奸淫者,有群诸恶少,窃伏庵院,诱妇女礼佛,潜通奸宿者。可见,这些尼姑不仅自己暗宿奸僧,而且引诱妇女进入庵院,潜通奸宿。

  更伤朝廷颜面的事,是发生在永乐年间,当时,有工匠在修理一座尼庵时,发现了缠棕帽,帽上还有水晶缨珠。工匠就将庵中所得之珠拿到市上出售,被主家发现而告到衙门。官员在审问此案时,问工匠珠子的来处,工匠就如实交代,才知有一少年因为偷入尼寺,而为纵欲尼姑所留,最后死于色欲。为了隐瞒事实,尸体无法运到外面,就只好将其肢解,埋在墙下。

  又如,天顺年间,常熟有一位到京城参加会试的举人,闲来出游,七天没有回家,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其实,也是到了一所尼寺,被群尼所留。每天早上,尼姑开门出去,到了晚上再偷偷携带酒肴回到寺中,与这位举人饮酒取乐,所以根本无人知晓。一天,举人起了惧怕之心,于是跳墙出来,已是臞然一躯矣,身子瘦得令人难以相认。

  如此之乱象,虽属个别,但是,也影响了整个社会风尚的风清气正。寺庵中发生的这些,朝廷当然有所耳闻,只是,出家人的事,还真不好直接出手。直到万历33年,有个名叫周儒教的京官巡视江南,在苏州巡视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件尼姑留宿少年案。

  周大人正是人如其名,是儒家思想的忠实扞卫者,在他的治下发生这样伤风败俗的丑事,不下狠手根治那能行呢。于是,周大人下令以衡量准其肥瘠,每斤依照猪肉价钱卖给鳏夫。也就是说,将这些尼姑,按照当地的猪肉价格,论斤称,卖给娶不上老婆的老光棍。

  此例一开,全国各地遇到类似案件,人们都参照周大人的判例执行,一时间,想入非非的僧尼少了许多,社会风气顿时好转不少。

评论问答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

历史故事网导读: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少年包青天走顿时任,碰到欺善怕恶的轿夫,看包拯怎么对付他们吧包公十只四岁就做官了。开始做的不是府官,是个知县。这一天,差人抬他去上任。一到包公门前,看他是个小孩,差人哪能瞧得起,心里话,十三四岁的孩子还能当官?真是全国找不到做官的人了。可他..

钟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湖广竟陵人,因为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时人将两人并称为“钟谭”,因二人而兴起的诗派号为“竟陵派”。公元1574年,钟惺在一个世代官宦世家出生,字伯敬,号退谷、止公居士,父亲钟一贯任武进学训。因为家学渊源的关系,钟惺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他日..

乾隆帝王下江南,来到无锡。他便服私访,独自走进一条小巷,只见粉墙上写着此路不通四个大字。旁边站着一个不过十岁上下的小孩子,对着此路不通呆呆望着。乾隆好奇,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杨芳灿墙上的字你都熟悉吗?杨芳灿倒也灵巧,对乾隆必恭必敬答道:老伯!四个字我只识得。路不通,第一个字勿识..

2003年初秋,阿袁在北京参加一国家级出版社编辑招聘考试时,其中有一道题就是要默写初唐少年天才文学家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里的句子。幸运得很,该题著者全都答对。考取并去报到时,阿袁便发现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并窃窃私语道:“喏,这就是那个能背写《滕王阁序》的!”后来从有关人员口中得知..

成吉思汗十三岁时,已经长成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了,他可以用歌声唤来天上的雄鹰,而用最硬的木头制成的弓,他一拉就折了。他每顿饭要吃一只羊,他每天都要骑着马去寻找远方仇人的影子。从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后,他的心里就开始被复仇的火焰给点燃了。一个十三岁孩子内心复仇的力量,是可以让..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

美国前总统克顿小的时候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凡事喜欢和解,与人能友好相处,对任何事情都努力持乐观的态度。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以后从事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克林顿幼年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后他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但是他的继父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而且喜欢酗酒,喝醉酒后经常在家里大..

夏夜,在上海宝山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儿子正在狭小的客厅里埋头练习书法。他左手握笔,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碑帖,落地电风扇支支呀呀地摇着头,几个小时过去了,小家伙头上冒出了汗水。夜深了,他关灯睡在了客厅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里两居室的房子,客厅也就是他的书房兼卧室。妈妈从里间..

十四岁那年,毛泽东娶了个媳妇。这个媳妇姓罗,比毛泽东大四岁。少年毛泽东对这个媳妇非常不满,因为这是他父亲毛顺生一手包办的。自始至终,毛泽东都不承认这幢婚事,也从没有跟罗氏同居。毛顺生还是把罗氏写到了毛泽东的家谱中,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毛泽东后来离开老家,罗氏独自在毛家生活,最后..

本内容由韩佗胄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少年入庵精尽人亡,明代尼姑庵有多乱?是一篇由韩佗胄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韩佗胄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150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