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秀才”成了带头人


  沈墩村,这个在地图上用放大镜都找不到影子的小山村,却有着近八千人的村民。而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村,却又是附近几个村中最大、最有名的落后村。但后来,它竟然成了闻名全县的先进村。

  说它有名气,是因为山穷水尽,地荒人贫。单说这村里的光棍汉,就像塘里的螺蛳——一摸一大把。谁家的姑娘找婆家,只要听说是沈墩村的,都会将脑袋摇摆得像拨浪鼓一样,死活不得同意。

  1985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一次吹进这片贫瘠的山村时,便有一个村里人都叫他“牛娃子”大胆人,领着一群不怕在外面走丢了的年轻后生,还理直气壮地说“出外打工为挣钱”来着。到后来,居然还有极少数的小媳妇也跟着他不顾羞耻地往外跑。

  “这群狗男女!”每当村里的老人们提起此事时,便情不自禁地骂道。

  说起外出打工的事,就不得不提及牛娃子其人,他可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在这个世代跟土地打交道的穷乡僻壤的村子里,算是个公认的“土秀才”了。

  牛娃子能够上学,并不是他家的实力比别人的强多少。而是有两个根本的外部原因使然促成的。

  一是他父亲在解放前给地主家扛长工,经常耳濡目染东家的少爷既然那么有钱,还被逼着上学读书。后来竟上了个什么军队学校,还当了官,让家里更加光宗耀祖了。当解放后娶了牛娃他妈时,便发狠要将未来的儿子送去读书,不能像自己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纵然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有出息。

  二是当村子兴建小学时,从城里自愿来了个老师。因村里条件有限,便在牛娃子父亲的要求下住进了自家。从而使放牛娃的牛娃子有了“家教”的督促和及时辅导。这才有了牛娃子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牛娃子本姓朱,生性好动,打小就是个机灵鬼,加上在农村里不多见的嘴巴甜,见人就喊。所以,颇得乡亲们的喜欢。因为从小被村里人叫习惯了“牛娃子”这个名字,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或叫他的大名。为此,他曾多次试图让人们改变对自己的称呼,主要是感觉太俗。但却无人响应。

  初中毕业的那年,踌躇满志的他正好赶上出外务工的火热潮流,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复习升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打定主意,到外面的世界去经风雨、见世面。一旦赚些本钱,便回来孝敬父母,回报养育他的这片热血故土。他还有个心愿,就是迎娶漂亮的“山妹子”,让母亲抱上孙子。

  自从牛娃子到广东打工的五年来,日思夜盼的不仅仅是他的父母,还有那望穿秋水的山妹子。

  山村的夜晚特别宁静,几乎连星星眨巴一下动情的眼睛都能让人听得清清楚楚。

  在那树冠覆盖下的房间里,通常有一双纤细的玉指在为心上人织毛衣、纳鞋垫。似乎这样不停地缝织,才能将远方的思念用针线牢牢地缝在自己的心里似的。

  毎当日出时分,在村后的山梁上又会经常有个身影在那里徘徊。当她停止身形的晃动时,就像山上的白杨树一样亭亭玉立。当微风吹拂时,她又像杨柳一样摇曳起婀娜的多姿。

  五年的拼搏,五年的奋斗。使得牛娃子从一个农村去时不谙世事的年少,变成一个返乡归来时的成熟有为青年。

  “牛娃子回来啦!”、“这小子回来啦!”的消息不径而走!

  “在外几年,还真让他混出个名堂来了!”隔壁的王老爹走出围观的众乡亲笑呵呵的靠近说。

  村支书闻讯也赶来道贺:“朱老哥!恭喜呀!你养了个好儿子啊。”

  他转过身来,又拍着牛娃子的肩膀说:“好小子!你的信我都看了,好!有抱负。以后就看你的啦!”

  而人群中最关心的问题,是牛娃子这几年到底赚了多少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叽叽喳喳:

  “听回来的人说,他在外面搞包工头,还挣了一袋子都装不下的钱呢!到底是读了书的秀才呀”。

  说到此,全村人没有几个不树起大拇指夸他的。

  不久,牛娃子被当选为村支部书记,老支书放心地把担子交给了这位年轻的接班人。

  从此,他没日没夜地带领着全体村民上荒山栽果树、种经济林,下低谷兴修塘堰、分层养鱼,并在三山腰上砌大坝兴建水库,以实现祖祖辈辈多年的夙愿。用牛娃子的话说,这叫立体养殖,多途发展。

  又是一个五年以后,这个数字刚好与牛娃子外出五年拼搏的时间相吻合。

  这五年间,山村的面貌已经变得让外乡人感觉似曾相识,又不敢相认。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直达村子中心,路两旁呈现出花团锦簇,绿荫成林;亭台楼阁间有小桥流水,红鲤嬉波;兴建的楼房被井然有序的水岸柳丝依次做伴。好一派山乡气,恰似一幅画中景!

  这是以前的沈墩村吗?真的叫人无法从以前的面貌中解脱,又难以使人与现在的景致去联想。

  村里人介绍说:五年的辛劳,五年的巨变,是在牛娃子付出的汗水和心血的引领下,是在全村人的见证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环视眼前的村子,尽管改变了旧貌。但山里的风声吹在我的脸上依然如故地是那么的清新,那么惬意。而清晨伴随着的薄雾又是那么地妩媚醉人。

  由于牛娃子和山妹子这两口子长期忙于村里的工作,而一直没有要孩子。

  最近两年来,老父亲常常堵在门口说:“你们打算等我死了再抱孙子吗?”

  当迎春花再次绽放的时候,山谷中传来了山妹子房间里婴儿的啼哭声。

  而这一回响山谷的清脆啼声,却将屋檐上栖息的一对鸟儿,震惊得展翅高飞。

评论问答

两个穷酸秀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稼穑(se),不学无术,一天到晚装模作样,摇头晃脑,自作清高。衣服又旧又破,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可他们依旧鄙视劳动。一个炎炎的夏日,这两个秀才聚到一起了。他们走到村边,坐在一个大树墩上,一人拿着一把破旧的大蒲扇,不停地摇着扇,驱赶着蚊虫。他们看..

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他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县官见他跪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打..

我们村里有个老头,人称秀才,长得又高又瘦,写得一手好字。老秀才挺有文化,队里那些文盲家庭,有时想给亲戚写封信,总爱请他代笔,即使有点文化的人家,需要写申请或者诉状,也常请他捉刀。老秀才喜欢帮忙可从不收费,因此他人缘很好。记得我小时候有次做一道九宫数学题,把从1到9的九个自然数,填列..

清朝末年,吉林的扶余五家站镇出了一个秀才,姓郝,名梦溪。他文才出众,写得一手好字,是那时远近闻名的书法家。那时,扶余这个地方叫新城府。这一年,新知府上任,一心想写一块匾,悬在衙门口,显摆显摆威风。可找谁写呢?知府那时就想到了郝梦溪。堂堂的知府大人,怎么能放下架子去求一个穷秀才呢!..

民间故事有很多,特别是关于秀才的故事。下面的两则故事亭小编整理出来关于秀才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落第秀才开米铺明朝时,有个落第的王秀才,科举不中,就想弃文从商。他听说田记米铺的田老板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便乔装成乞丐来到米铺前,想来学学人家做买卖的能耐。这时,一个人怒气冲..

从前,有个喜欢吹牛说谎的人,年青的时候处处吹牛说谎,不仅没被人抓住,还因此赚了好多钱,成了远近闻名的财主。到老之后,身体不好,只能闷在家里,除了老婆、小妾、家丁,就没见过什么人能陪他吹牛说谎的。有一天,他想到一个绝妙的解闷的办法,他下令家奴在方圆三百里的村镇贴布告:征求假话,谁要..

清朝末年,潮州城内有各穷秀才叫郑心京,满腹文才,颇有名气,常作些文章,针砭时弊。他得文章,有如一把利斧,横砍直砍,所以北人取镑外号叫郑斧。此石贵过璇 城里有一富商,姓蔡名大泉,虽然也曾摸过挤卷古册,但自知要参加科举考试求功名,只是镜花水月。故此花了十三万两白银,买通关节,捞倒一名..

川剧《巴山秀才》剧照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走了好几天,说话就要到京城了。这时,迎面来了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个女人,只见这个女人二十多岁,穿得十分妖艳。马车前面的家丁驱赶着过路的行人,人们纷纷退向两旁,都望着这伙家丁和车上坐着的那个女人。穷秀才见此情景,小声地问一个农民打扮的小..

有个穷秀才,穷得帽子剩个框,裤子没有裆,鞋儿没有帮。家中只他一人,吃了早饭没夜饭,真是门前讨饭棍,近亲姑母也不认。穷秀才人穷志不穷。他一心一意读书,到二十五岁上,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报喜的来了,穷秀才正在捉虱子,一据说自己高中了,倒弄到手脚都没处放。中饭还没着落,哪有钱给喜钱呢?庄..

大明正德年间,江苏沛县有个姓林的知县,为官清正廉明,很受黎民爱戴。林知县有个儿子,叫林一文,年龄轻轻,却学富五车,文名远播。林一文20岁这年,正遇上三年一度的科举测验,林一文收拾行装,拜别爹妈,赶往都城应考去了。林一文谨记父亲教导,誓要金榜题名,未来当官为民造福,因此一路上还不忘边..

本内容由解缙发布在农村创业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土秀才”成了带头人是一篇由解缙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农村创业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解缙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4216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