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故事典故
【拼音】b z ling l
【成语故事典故】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出处】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贵族,薛邑(今山东滕县东南)是齐王给他的封地。有一次,薛邑遭到楚国强大军队的进攻。
孟尝君一面组织力量抵御楚军,一面企望齐宣王能派兵来援救。正在这时,门官进来禀告.齐大夫淳于髡(kun坤)先生出使楚国回来,路过薛邑,现在城外。
听到这个消息,孟尝君大喜,迅即吩咐打扫宾馆,隆重接待。同时他亲自到城郊去迎接淳于髡。
孟尝君把淳于髡接到自己府邸里,亲切地对他说:楚军就要对我这小小的城池发动进攻,倘若先生不肯分担忧愁,设法援救,恐怕田文再没有机会在这里接待先生了。
淳于髡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安慰他说:请放心,您的话我已记住了,回到都城面见君王后,我一定为足下请命。因为军情紧迫,淳于发在薛稍事休息,便继续赶路,奔向临淄(齐国都城)。
回到临淄,齐王传见淳于髡。等他把使楚时办的事报告完,齐王问:在楚国见到什么?淳于髡巧妙地答道.楚国人不大通情理,而我们的孟尝君却有点不自量力。
齐王很感兴趣,就问道: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淳于髡说,孟尝君也不估计力量能否保卫自己的领地,就在那里为先王立了宗庙。现在楚军执意要攻薛,先王的宗庙眼看要保不住了。
齐宣王听了不觉着急起来,惊叫说:哎呀,原来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呀!于是他马上就派出军队,星夜赶到薛邑去救援。
楚军得知齐王已派援军救薛,便退兵回国,薛地终于避免了一场灾难。
【释义】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近义词】螳臂挡车、蚍蜉憾树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灯谜】螳臂挡车;蚂蚁缘槐夸大国
【歇后语】螳臂挡车
【成语造句】
◎此刻,医生方明白自己要充当毛泽东保镖的举动,是何等的不自量力。
◎战争初期,欧洲的大多数军事家认为日本不自量力,然而结果与他们的预料相反,日本大败了俄国。
◎只是不可一味美化皇帝,以为那东西好得不得了,引得不识时务者、不自量力者去做徒劳的"可怜无补费精神"的皇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