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创业,遍寻那传说中的美食
辞去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归隐山田,寻遍坊间,埋头研究食材;带着寻找健康美味食材的愿望,把文翰在中国大地上四处寻访,仅一个四川省他已经去过了大大小小30多个县市。将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作为毕生偶像的他,正过着让所有人都羡慕的生活:以美食和旅游为伴,顺便也实现了创业的目标。
告别繁华,寻找美食
在创业之前,把文翰是深圳一家物流公司的主管,需要24小时待命。他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形容当时的状态:“我在云南旅游,第一次骑马,骑在马背上两手抓着缰绳的时候电话响了,是西班牙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我一边骑着马一边接电话,马就自己开始慢慢跑了。我又怕从马背上掉下来又不能挂电话,那是一种很尴尬的状态,就好像我的生活一样。”
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每天挣扎着起床,穿打折时买的名牌衬衫去挤公交,然后打卡、倒杯水、打开邮箱,开始接电话;为了拉客源,每天打电话打到一侧耳朵疼;到晚上七八点下班时,人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只好在路边的小饭馆将就吃些,也因此在菜盘子里吃到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石头、玻璃、头发、烟头……对把文翰来说,这些是斩不尽的烦恼。怎样才能以兴趣为工作,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呢?
彷徨的时候,看到蔡澜先生的饮食节目,再读他的书。以兴趣为工作是蔡澜一生的追求,爱好也可以发展成为事业,蔡澜说过:“试,机会百分之五十,不试,机会零。”把文翰非常认同。于是他请假3天,加上3年未休的年假合计15天,去云南走一走。
在鸡足山下,他看到有个农妇挎着藤筐在卖石榴,石榴是自家院里种的,又大又鼓,皮青红发亮。把石榴掰成两半后,极浓的石榴味升腾起来,那是一种“不用闻,自己会钻进脑子里的气味”。这石榴的香味唤起了他的童年记忆:“那时全家只能买一个石榴,父亲必分给我大半。我把石榴籽一粒粒放入嘴里,那么清甜。吃完的石榴皮,一定抖动小鼻子闻了又闻,还将它放在口袋里装上一天,发挥香水的功效,直到发黑才丢弃。”
他决意辞职去寻找安心食材,与这段经历有关。把文翰说,自己希望寻找的,就是这种秉承古法种植出来的食物,它们不用化肥催熟、不用激素催长,经年累月,踏实而健康地生长。他相信,美好的食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它们停留在舌尖上时,能唤起人们对田园时代的留恋,以及丰收时节对食物的感恩。
把文翰下定决心把梦想付诸行动。他带着近年来攒下的10万元,西行入川。
作为一个甘肃平凉人,他跟四川唯一的联系是女朋友曾经在成都上大学。他去过好几次成都,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味蕾告诉他,这边的食材比较丰富。他当时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到最好、最正宗、最安心的食材,放到网店里,和天下吃货们一起分享。
一路风景,一路美食
然而,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里,要找到理想中的食材,实属不易。
一般情况下,他会先去网上搜集一些信息,看看当地有什么最好的食材、特产;然后去图书馆查资料,翻阅当地的县志和文献,去寻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味。他想做的就是再去看看当地古老的食材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会一家一家比较,看哪一种口味是最好的,再把能找到的安心食材带回自己的淘宝店去卖。
这样的方法听起来可行,可是具体做起来才发现会到处碰钉子。首先他不会四川话,一开始到了乡下根本没办法跟村民交流。刚开始,村民看他像看怪物一样,因为他刚从深圳过来不会说四川话,四川的农民基本上听不懂普通话,所以前半年的时间,他一边出去一边学四川话。
2012年夏天,为了寻找地道的天池藕粉,他前往资阳市乐至县,可还没抵达目的地就连遭挫折。兴匆匆坐上去天池藕粉产地的班车后,才被司机告知,他要去的乡镇在乐至有好几个重名,而他恰好坐错了。时至中午,烈日当头,他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搭上另外的班车向目的地出发。下车后他却傻眼了——因为当地藕粉已规模化生产,村民自家早已不制作藕粉。无奈之下,把文翰只好打道回府。
在找寻食材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事情是县志上记载或网上流传的东西在当地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失传或者变味,或者到了当地要经过艰苦的过程才能得到少量满意的食材。但只要有食材的消息,不管多么艰辛,他都坚持去寻找。
最难忘的一次是去找美味的瓦屋山竹笋。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才说服村民带自己上山,蛮以为自己经常登山的体力跟得上笋农的脚步,可在去了之后还没走到竹笋的主产区,他就走不动了。山路非常陡,不像平时登山的路,因为林子非常密,那些竹子有时候就好像阻力一样拉着你,地非常湿滑,站都站不稳,大概进山五个小时左右,他的一双专业登山鞋已经报废了,鞋底都脱胶了。笋农们就穿普通的解放鞋,虽然又小又瘦,腿上肌肉也不是很发达,但是走起路来跟羚羊一样,非常轻巧。本来他们计划要去海拔更高的主产区,走到第三个小时的时候他就走不动了,只好在半山腰上找竹笋,在竹林里挖了大概两个小时他就挖不动了。
进山一次,把文翰要花一两个星期。回来后,他将食材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还有当地的风情都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放在网店上,用他的话说是“带你一路叹世界”。
比如对于郫县豆瓣酱的寻访,他文图并茂地展示了其制作工艺。300多年前创始之时,所选用的原料就极为讲究:四川牧马山的二荆条辣椒、郫县二流板的蚕豆、自贡的岩盐。把文翰用图片展示了陈氏的百年酱园里每天上演的事:工人们将发酵完成的蚕豆瓣倒入酱缸,每天晾晒、翻搅;酱缸必须24小时有人看守,略有下雨迹象,就得即刻盖上盖子;如果遇到连日阴雨,就需要有一个人撑起盖子,另一个人用杵棍翻酱,翻完一缸马上盖起来,再翻下一缸。
这样的照料要持续一至五年,一缸豆瓣酱才算完成,与隆隆机器中翻搅半天即可出厂的豆瓣酱相比,所耗费的心血与成本不可同日而语。把文翰在酱园里找到的工人大叔,皮肤被晒得黝黑,皱纹密布的额头上全是汗水。说起自家的豆瓣酱,他的语气平和:“川椒色艳、肉厚,做出的豆瓣酱最巴适。我们用的全是川内的二荆条,收多少,就做多少。我做了几十年,本省产海椒,我一眼就看得出,从没用过歪海椒。”
把文翰对每一样食材都追根溯源,记录下它们的制造过程,以及制造者的不易。但即便这样辛苦和用功,2012年一整年,他走了30多个地方,也只找到8种满意的食材。他自己也落入了这种“理想者的困境”:尽管越走越远,足迹遍布四川各地,符合要求的安心食材却少得可怜,路途耗资巨大,食材店却生意潦倒。一年后,攒下的10万元已所剩无几,远在老家的父母天天打电话来劝他放弃,只有新婚妻子不离不弃,给予了他百分之百的支持。那时的把文翰距离放弃仅有一步之遥。
就这样被你打动
直到2012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他家的电脑突然响成一片,有人对他的店表现出了兴趣。那一晚,买家人数越来越多,从开始的两三个人,发展到后来40多个人同一时间发问。10多分钟卖出了700多件商品,原本打算卖到第二年的牛市坡花椒也卖光了。在此后的一个月中,把文翰卖完了积压一年的货。
这一切都源于专栏作家、知名编剧“咆哮女郎柏邦妮”在新浪微博上的推荐:“起初只是为了找到淘宝上最好的豆瓣酱,于是找到了这家……今天去给好评,看见首页上老板自述:一个流浪打工的游子,如何返回故乡,寻找古早安心的食材,传承至今的手艺。打动了我。”被打动的,自然不止柏邦妮一人。
瓦屋山竹笋干、威远七星椒、中江空心挂面、郫县豆瓣酱……点开每一种食材链接,都能看到店主在其产地的探访过程:“笋的营养物质太多,下山后不容休息,需要即刻洗净煮熟,否则很快变质。”“烘烤的环节最是费力,需要连续烘烤24小时,中间不能停火。”
网友们的热捧,让把文翰的货品首次被抢购一空。由于生意火爆,原本只是自己和妻子打理的淘宝小店,已经壮大到了7人小团队。
虽然订单量很大,但是他只能满足其中很小一部分的销量,可能至少有70%的订单都没有办法去满足。因为有些东西产量就是非常少,比如罗城牛肉干,一户农家一个星期只能做出九十多斤、一百斤的牛肉干和肉丝出来,没有办法做出更多;如果你要逼着给他们那么多订单,他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合格的东西。所以把文翰决定,就这样卖吧,销量小就销量小。
像徐霞客将自己游览祖国河山经历写成笔记一样,把文翰把自己每次的寻找都记在本子上,一年时间已经写满4个笔记本,他的追捧者们爱极了这些配着美食照片的游记,有人在他的微博下面回复,说这些来之不易的食材中,“能咀嚼出农民的人情味儿”。
把文翰也爱那些质朴的食材制造者。曾有投资者找上门来要求合作,都被他一一回绝:“我觉得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有了钱,心态就不一样了,我和农民就讲不到一块儿去了。”
把文翰在甘肃省崆峒山下的平凉市长大。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关系,常常会带着他去山里搞农村调研。在把文翰看来,这段经历,大概是自己田园情怀的最初源头。而与农民打交道的法宝,也源自于从小父亲对他的训诫:做人赚钱,都要坦荡、诚信、踏实。“农民们对陌生来客的戒心很重,去任何一个地方寻找食材,总要先吃几回闭门羹。”把文翰说,但他自觉脸皮够厚,百折不挠,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受他们几个白眼、挨几句骂在所难免;就是被扫地出门,也是常有的事情。他总是忍下不快,将自己的目的一遍遍地诚恳相告。等到取得了农民的信任,他们回馈的质朴情意,要远胜于城里客气而淡漠的人情往来。
6月,市区已经骄阳似火,而把文翰却走在荫翳蔽日的山间小路上,渴了,伸手摘个李子,牙齿碰到李子,轻轻一咬,像恰熟的西瓜搭上刀一样,裂开几条口子,酸甜正好,水分又足。此时此刻,于把文翰来说,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便是莫大的幸福。他说:“现在,我很高兴自己还有机会把这件事做下去,虽然它没什么了不起,但却是我真正喜欢、愿意为之付出终身的一件事。我相信,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后悔,因为我的人生值得花上一些时间,走那样的路,做那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