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武陵井的传说


穿过位于湘西武冈古城的水西门,沿着一条叫新陵街的小街前行不远,就可瞥见街道旁的栏杆下有一口长方形的井,清冽的井水从井沿一侧的缺口溢出。沿着栏杆侧边的石阶来到井旁,只见水面上泛起浅浅的涟漪,井水清亮如美酒玉液。井的另一侧是一座龙王庙。本地老黎民一直坚信,有水就有龙王,二者是相依相存的。龙王庙走廊边缘的条石上,雕刻着3个遒劲的大字:武陵井。

  武陵井是湖南28口古井之一,与洞庭湖君山柳毅井、长沙白沙井齐名。也是旧时都梁十景 (武冈旧称都梁)之一,名日武陵春色。武陵井用青石板砌成,呈长方形,长约7尺,宽3尺余。井有七八尺深,站在井边可见井底丝草飘曳,可见井水之清亮。武陵井水很是丰盈,一年四季源源不停地从缺口溢出,冬暖夏凉,略带点甜味。

  武陵井最初是口无名井。一天凌晨,有人来担水,瞥见几瓣桃花浮在水面上,觉得是从井眼里流出来的,便当做特大新闻叫附近居民来看。众人看了,一致以为桃花的确是从井水里流出来的。于是,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追溯井水的源头。井眼里流出桃花,便认定其源头是个有桃花的地方。说到这里,一名饱学之士脑海里忽然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动机,随即说道:井水的源头在桃花源。为了让村民相信,他还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吟诵了陶渊明的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吟诵完毕又接着说:那桃源仙境就在武陵,我们的井水既然是从那边流出来的,就是仙水了,这口井就叫武陵井吧!众人纷纷喝采,后来官方也承认了这个名字。无论是官宦仍是布衣,但凡读过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谁不喜欢那令人神往的境界?不久,人们又在井的周围种植桃树,春天桃花盛开,天天灼灼,如霞似锦,风吹过,桃花飘落,井里自然又有桃花流出了。

  武陵井的传说就这样传播开来,前来鉴赏和特地来饮井水的人也渐渐多起来。唐代诗人王昌龄游览武冈时,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武陵春色》诗:红绽天桃缀小春,清深甘井艳浮新:东风阅尽娇花面,不见渔人更问津。

  沿着王昌龄的足迹,又有好多文人书生前来武陵井游玩,留下了很多美妙诗篇。宋代诗人陈与义曾在武冈搭了一间茅草房,一住就是10多年,留下了一首《武陵春色》被选人武冈地方志,诗日: 当日仙源路已迷,武陵何事又名题。意料洞口春常在,流水桃花过此溪。

  武陵井路过历代文人骚客的渲染后,名气更大了。加上有一年,城外的资江涨端午水,城内武陵井水也涨得很猛,有人来井边洗菜时瞥见井里有一悬浮物,捞起来一看,竟是一块断桨。井里怎么会流出船桨来呢?那人再仔细一看,桨上居然写着峨眉山。 四川 眉山的船桨流到我们井里来了!那人惊呼,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人们推断,武陵井井水的源头有两支,另一支就在四川峨眉山,那边的人赛龙舟折断了桨,顺着一条通道流到了武陵井。武冈人对此深信不疑,并引觉得荣:峨眉山也是仙境,武陵井的井水当然是仙水了!难怪它那么香甜!

  渐渐地,人们都想沾一沾武陵井的仙气,纷纷在井的周围建了房屋,形成街道。人们用井水做饭、做豆腐、做米粉、蒸酒、熬糖做出来的东西比别处的都好吃。尤其是夏季,人们劳作回来到井里舀一勺水灌下去,清冷透顶,一天的疲乏刹时消失,那是多么舒服啊!

  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美妙的东西自然逃脱不了被统治阶层占有的运气。到了明初,朱元璋的第十八子朱椴被封为珉王,来到湖南武冈。那时正值盛夏,他刚下马车休息,就有人给他捧来一盏凉水,他喝下后连说:好水!好水!朱梅得知好水来自武陵井后,在王府选址时挑中了离武陵井不远的一片山坡:武陵井的井水由此被御用。偌大的王府,每日要用不少水,王府里担水的奴才三五成群地到井里担水,把从王府到井边的石级路淋得湿漉漉的,路两边的花卉因水的润泽愈加翠嫩鲜艳;王府里的宫女们挑着后妃和王子王孙的衣裙,娉娉袅袅地来到井边洗涤,捶衣声此起彼伏 王府里的人还发现用井水泡的茶,有一种非凡的香味,夏季用井水冰的水果,也愈加爽口,朱家的王子王孙们把武陵井介绍给各地宾客,人们自然要去看井,品尝井水,并吟诗作赋。

  明末清初,桂王朱由榔迁来武冈,给他解渴的也是武陵井水。朱由榔同样喜欢上了它,惋惜他在武冈创立永历皇朝后没几个月就被迫出走,临行前仍十分迷恋此井水,特地下令随行者带了一罐。

  清朝、民国时期的武冈衙门都陈陈相因,设在离武陵井不远的那片坡地上。耐人寻味的是,旧时的青楼翠馆,也都设在武陵井附近的街上。新中国成立后,武冈县当局也建在那片坡地上。直到20世纪80年月,从县当局通向武陵井的抽水铁管,还像龙一样匍匐在山坡上:此刻武冈城虽然通了自来水,武陵井周围居民仍是会去井里担水、洗菜、洗衣,那砌在山坡上、一头连着井街一头连着旧时珉王府的百余级石阶,早已被踩得溜光.

  这样一口仙井从古流到今,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给武冈人的一种恩赐。

评论问答

在滁州沙河镇和明光张八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

鹿邑县太清宫镇的人们都知道,太清宫西边不远的小吴庄有一口出土的石匣,上面刻有十个大字:“要得石匣开,还得唐王来。”这十个字引出一段历史传说来。}唐朝李渊追封李老君为自己的祖先,后来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当了皇帝,便特意从京城长安赶到曲仁里老子庙祭祖烧香。李世民来到老子庙,老道姑派个十七..

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

(一)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抗 金将军率部途径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已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

辞去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归隐山田,寻遍坊间,埋头研究食材;带着寻找健康美味食材的愿望,把文翰在中国大地上四处寻访,仅一个四川省他已经去过了大大小小30多个县市。将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作为毕生偶像的他,正过着让所有人都羡慕的生活:以美食和旅游为伴,顺便也实现了创业的目标。告别繁华,寻找美..

秦朝时候,在八达岭有这么两户人家,他们相邻而居,墙东是孟家,墙西是姜家,多少年了,处得跟一家人一样。这年,墙东孟家种了棵瓜秧,结了一个瓜,顺着墙头爬过去了,在墙西姜家那边儿结着呢。瓜长得出奇得好,溜光水滑,谁见了谁都会夸。一来二去的,这瓜就长成了挺大的个儿。到了秋后摘瓜时,一瓜跨..

在考勒东边康特黑大山上,有一条大蟒精,它经常跑出来残害生灵。特别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它的两只眼睛放射出绿色的凶光,一直射向十多里远的呱录呱山上。如果是男人被它看见,就会被它吸去吃掉。如果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它就抓去奸污。自从这条大蟒精出现以后,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惊恐不安。许多人家为了..

搜集整理:王玉生讲述人:胡小平“大年”和“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说起它们的来历,有则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畜。它来时呼风唤雨,天昏地..

本内容由阮籍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湘西武陵井的传说是一篇由阮籍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阮籍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964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