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故事最新锦集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榜样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榜样的故事1
故事发生在一个居民住宅楼里。
大家都把垃圾倒在巷口的那块空地上,日子长了,便弄得满地狼藉。后来,环卫部门根据居民的建议,在这里建了个垃圾箱。从此,这里的卫生状况就有了好转。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垃圾箱周围又散乱地堆起了脏物,到了夏天,就蚊蝇成群,臭气扑鼻,令人不堪入目。只因有人倒垃圾的时候少往前跨了几步,你离三步倒过去,随风飘飞,他离五步撒出去,天女散花。半天不到,赃物便延伸到了路中心,行人虽然牢骚满腹,也只好踮起脚尖屏住呼吸快步通过。
终于有一天,墙上出现了一行字:请上前几步倒垃圾!措词很和善。可是没用,乱倒垃圾的现象依旧。
一天,人们发现墙上的字改了:禁止乱倒垃圾!态度比较严肃了,语气是命令式的。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好转。
于是墙上的字换成了:乱倒垃圾者罚款100元!口气变得很威严,好像极具震慑力。可还是没人理睬,依然乱倒,依然狼藉。
后来出现了一行骂人的话:乱倒垃圾者是猪狗!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书写者既忍无可忍又无可奈何的窘态。可是谁会买你的账呢?反正你也没亲眼看见谁在乱倒,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事情虽然不算大,却令人揪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也没想到,今年以来情况居然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再没有人在这里乱倒垃圾了,周围也再找不到一点儿脏物,墙上那条改换了多次的标语也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和一个人有关,他住进了这栋楼里。这是一个什么人,有这么大能耐?他不是政要,不是名人,不是劳模,也不是哪里派来的卫生监督员,他是一个年届花甲的普通老人,而且是个盲人。自从他和老伴儿住来之后,每天早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走30米去倒垃圾,奇怪的是,他总能准确地把垃圾倒进垃圾箱。
有人问他:“大爷,您双目失明,怎么能把垃圾倒进箱里去的?"
他答道:“开始也倒不准,时间长了,我心里就有数了。”
人们退而思之,叹服不已。好一个“我心里有数”!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数。盲人想得很简单,也很坚定:垃圾是应该入箱的,否则就会脏了环境。所以他每天默默地数着脚步,一步一步,开始由老伴儿搀着,后来独自摸向垃圾箱,准确无误地将垃圾倒进去。
但是人们的善心和良知又往往会受某种外来善举的影响而被激发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着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故事2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6月15日下午,第7期青海中青班党支部举行了主题为“榜样的力量”的党性教育专题活动。学院院务委员、培训部主任张生新全程参加并作总结点评。专题活动由班主任李娜和班党支部书记、曲麻莱县县委书记董晋林主持。
专题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观看“两优一先”“两学一做”专题节目《榜样》。这个专题片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讲述了受表彰的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的先进事迹。虽然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都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信仰和坚守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共同的精神力量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每一位学员。
这些人和事离大家并不遥远。榜样就在学员身边,就在学员中间。青海是一个高海拔、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是我国西部一个典型的艰苦省份。很多基层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常年超负荷运转,学员们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值得学习的榜样。观看完《榜样》纪录片后,专题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学员代表讲述身边的榜样。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纪委书记袁文是一名新入警的领导干部,加入公安队伍后时常为奋战坚守在公安工作一线的普通民警所感动。她讲述了西宁市社区女民警十年如一日亲情助学的感人事迹。
青海果洛州政府副秘书长周太以“可爱的上海人”为题,结合丰富的视频和大量的第一手图片,讲述了上海援青干部在高原地区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与几十个体现上海质量的援助工程一样,援青干部鲜红色的冲锋衣、满柜子的安眠药瓶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一直留在青海干部群众心中。
青海果洛州委政法委副书记索南才旦讲述了与“法治燃灯者”邹碧华在果洛法院共事时的生动事迹。激励学员们学习他敢于担当、直面困难的改革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甘当孺子牛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
青海海西州文体广电局局长李天林则讲述了用心守护青海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者跃进的故事。跃进投入毕生精力从事青海蒙古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为海西州以及青海省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通过学员代表的讲述,大家更真切地了解了奋战在青藏高原的优秀干部,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和洗礼。在分享学习体会时,一位学员谈到,“我一边观看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榜样的力量是什么?榜样的力量像惊雷,发人深省;像导师,给人启迪;像春雨,滋润心灵。这次党性教育课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对精神的补钙。”另一位学员说,“参加这次党性教育活动,内心受到深深地触动。榜样无时不在,榜样就在身边。这些榜样虽然平凡、普通,但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共同的特质:信念坚定、为民务实、贡献担当,是每位党员可学可比的榜样,将成为我今后学习的标杆。”
张生新对大家的发言作了总结点评。她认为,观看《榜样》专题片,聆听身边榜样的事迹,在内心感动的同时,更要多做一些理性思考。每一位领导干部作为榜样,应该具有三种力量:一是思想的力量,要以思想深入群众,使精神的力量转变成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二是道德的力量,要调节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三是情感的力量,要用对事业的激情和热爱,激励我们不断进取,推动事业不断进步。
最后,由支部书记领誓,青海中青班全体学员再一次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重温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的追求和信念。
在组织上入党,只是人生理想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在思想上完全入党,应该是每位党员不懈追求和艰辛跋涉的终生目标。而加强党性修养,重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正是思想上完全入党的必由之路。此次活动是培训部紧密结合学员对象和班级实际开展的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课。通过看榜样、讲榜样、学榜样,激励大家继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砥砺奋进,成为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榜样。
活动得到全班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周学武在班级微信群中写道:“人人付出努力,个个从中受益,也是党性教育的初心吧!虽然同学们都不擅长伶牙俐齿地做演讲,但内心深处都感受到深深的感动和震撼。这是一次成功的党性教育课,效果超乎我的想象。为班主任团队的精心策划点赞,为张主任的精彩点评点赞,为同学们的真情实感点赞!”
榜样的故事3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气在说某一个学生时,我们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最后我用刘俊萍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我乐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学生生活幸福、成长快乐。同时我也在发展着、成长着、快乐着。我愿意用坦诚的爱心培育坦诚的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师生如伴同成长。
榜样的故事4
再苦再难,其美多吉的邮车都得翻山越岭、爬坡过坎,为什么?往大了说,是使命、是信仰,是让人感动的执着和坚守;往具体说,“是从小的梦想,是喜欢的工作”。超越了自我利益得失的“算法”模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言行准则,从自身行为对社会、他人和公众带来的“收益”角度去考量“盈亏”,就意味着本身沉浸在巨大的事业感、使命感和道德感中,就不会感到外在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艰难困苦。因为最初一念的“初心”正是在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风雨无阻的使命必达中得到了历练、证明和醇化,成为感人肺腑的一种人格力量。
这样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其美多吉身上,也体现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的“热心人”郭仕华身上,体现在为了“跟着忠富干,保证有钱赚”承诺、在乡村大地和果农们一起打拼30年的裴忠富身上,还体现在其他每一个道德模范、“四川好人”、“中国好人”身上。他们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不是在说教,更不是炫耀,而是一种倾心交流,如同我们身边多年的老友,娓娓道来而又真挚感人。那些动人的故事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动人的密码恰在于此。
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报告,是社会精神文化场域中的“良币”,能够促进社会风俗醇化,能够改变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古人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及“学然后知不足”,在道德模范事迹巡讲这件事上显得尤为恰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榜样是可学习可赶上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无数青春少年怀揣教师梦,成为乡村教育的接棒人。每个人从最感动时开始行动,一切更美好的事物就可能被创造出来。
每一次听报告,现场观众的掌声或者泪水,以及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都在为一次次嘉言懿行蓄势,关键要看走出会场之后的行动。时间将用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去验证我们在每一次珍贵的感动之后,会以怎样的形式去让文明素养成为一种习惯,会让道德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会让我们向身边的榜样和先进人物看齐,让心灵里阳光明媚、让身边人温暖如春。
榜样的故事5
在任何一个民族,榜样都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引领着这个民族的前行。因此,发现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打造民族的精神脊梁,成为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为如此,当廖俊波以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践行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誓言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亲自批示,党中央更是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由此,他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当前,全党上下和全社会都在认识和了解廖俊波,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如何宣传好廖俊波,讲好榜样的故事,使其成为引领我们前行的力量,应该成为我们每一级党组织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使榜样成为“前行中的一尾标杆”。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是因为在他身上具有大多数普通党员群众所不具备的品质,例如廖俊波“以党和人民事业为最高追求,以干事创业、造福百姓为最大快乐”,这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要求,说起来不难,一天两天做到也许容易,但是要把它作为内心的追求始终坚持在每一项工作当中,“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是榜样的高尚之处。讲好榜样的故事,就是要总结好榜样的事迹,凝练好他的品格,在人们“前行的道路上树立标杆”,指引着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要使榜样成为“内心深处的一汪甘泉”。榜样的高贵品质是人们学习和模仿的标杆,但是他又不能离开群众太远,成为不可企及的目标。我们的榜样,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榜样,就在人们中间,他的故事是滋润人们“心灵的甘泉”,使大家感觉到榜样是那么的亲切。就像廖俊波一直深入他所服务的群众当中,带头深入贫困村蹲点调研,“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这样一位和群众在一起的党员干部,群众并不会觉得他遥不可及,他的举动感染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而我们讲好廖俊波的故事,就是要使全国的党员群众认识一个“鲜活的廖俊波”,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可以向他学习,都可以成为廖俊波那样高尚的人。
更重要的是,要使榜样成为“春天里的一粒种子”。廖俊波走了,但是他那共产党员的精神和品质留给了我们,仿佛是一粒“春天里的种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精心培育好这颗“种子”,使廖俊波的精神品质在更多人身上“发芽、开花”。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是要做好榜样的宣传,更要从环境和制度上着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学习。正如党中央的表彰决定中所要求的,“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纳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内容,与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结合起来,与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更多的人学习廖俊波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学习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习他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