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娘滩的传说
好久好久以前,清河畔住着一个刘地主和很多户贫民。其中有一对母子最孤苦无依。母亲王氏因丧夫哭瞎了眼睛,儿子二娃又太小,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刘地主是极不肯意招聘这母子二人的,王氏多次跪地讨情,刘地主才勉强雇了二娃来放牛割草。
春夏的野草长得繁茂,割草轻易,但是一到冬季,那就真的苦了二娃,处处都是枯草干土,往往是忙乎一整日,割的草依旧不够牛吃。
有一天,二娃依然出去割牛草。由于实在太累了,就靠着一棵大树睡着了。等到醒来,太阳已经下山了,但是草还沒有割到一丁点儿。二娃急得满头大汗,沒有草,就换不到那可怜的一小把米,今天该拿什么回家给母亲做饭呢?母亲不是要受饿吗?正在着急,一转头,发现树后居然有一丛草长得很是繁茂。二娃如同见到救命稻草似的奔过去,沒挥动几下镰刀就装满了一整背篓的草。这草真好!要是每日都能让我找到这么一丛草就好了。二娃边走边想。
第二天,二娃放牛再次路过那棵大树,发现昨天刚割过的那丛草,居然又长得和昨天一样繁茂了。简直太难以想象了!哪有草长得这么快的?二娃沒有多想,兴许是自己昨天睡得迷含糊糊地记错了地方,有草就割。不一会儿,就又割了满满的一背篓。
第三天,二娃多了一个心眼,看看究竟是自己目眩仍是真有这样一丛神奇的野草。是的,就是那棵树,就是那丛草。当二娃看到昨天只剩下贴地的一点草桩子,现在天却是半人高的野草的时候,二娃彻底傻眼了。冬季里有如此繁茂的草就已经很希奇了,更况且这草一夜能长半人高,这草一定是仙草!二娃心想,既然如此,我把草移植到家附近,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瞎眼的母亲。于是二娃先把背篓装满背回了地主家,然后再来挖草根准备移植到家里。
当二娃将整丛草挖起来的时候,看到底下有一枚鸽子蛋巨细的宝珠。二娃断定就是这颗宝珠让这丛草能在一夜之间长半人高的。他将宝珠拾起来,握在手里,透过手掌都能看到宝珠的光芒。
二娃回到家,将这几天割草和挖到宝珠的事告诉了母亲。于是,母子俩寻思着既然这宝珠能一夜使草长得那么繁茂,假如放在米缸里的话,是不是米也能涨起来呢?
二娃立即跑去揭开米缸,缸里只有几粒小碎米。也不知宝珠是否能使这几粒碎米变成满满一缸米?二娃把宝珠放进了米缸
第二天一起床,二娃就跑去看米缸,揭开盖子一看,米缸里真的装了满满一缸白花花的大米。母子俩欢呼雀跃,这真是一颗神奇的宝珠啊,今后是再也不愁用饭的问题了。
宝珠放在米缸里,米缸每日都是满满的。于是,母子二人在取之不竭的缸里舀出米来周济邻居。渐渐地,邻居知道二娃家里有了这件宝贝,就出主意说:你们试一试把铜板和宝珠放在一起,肯定也能变出好多钱来。二娃真的就把一个铜板和宝珠一起放在了一个盆里。第二天早上一看,真的就有了满满的一盆铜板。
二娃富了起来,自家盖了新房,也不给地主放牛割草了。邻居们受着母子二人的周济,感激涕零,日子和和美美地过着。
世上沒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刘地主知道了二娃家有这样一件宝物,于是带着仆人气魄汹汹地来到二娃家,想逼二娃交出宝珠,占为己有。
二娃见势不妙,冲进内屋将宝珠从米缸里掏出来,直接就吞进了肚子里。宝珠进了二娃的肚子,透过肚皮也能隐隐地看到宝珠闪着亮光。刘地主想抓住二娃破肚取珠,但是二娃这时候力大无比,随手一抓一扔就把刘地主和仆人们扔出了门外。
二娃眼睛都红了,仿佛受着极大的疾苦一样,跑到王氏眼前说:妈,我口渴,我要喝水。王氏摸着二娃的手,像发高烧一样烫,顿时给二娃舀了一碗水,二娃一口就喝了下去,接着即是第二碗,第三碗
王氏见二娃渴成这样,就说:二娃,你要不就趴在水缸里喝吧!二娃听母亲这么说,真的就趴到水缸上,直接把头埋在水缸里喝起水来。一缸水片晌间就被二娃喝得干洁净净。
王氏摸着二娃的手,仍是那么烫,又说:二娃,还渴吗?到河畔去喝水吧,我抓住你腿,你趴在河岸上喝。
母子俩来到河畔,二娃更以为渴了。二娃敦促着王氏:妈,你快点抓住我的腿,我渴!
王氏探索着使劲抓住二娃的左腿,二娃的大半个身子就卧倒河了。
忽然间,电闪雷鸣,暴风大作,刹时滂沱大雨就下来了。二娃仍是趴在河里喝着水,只见那河水水位一直往下降。
王氏感受到了异常,叫着:二娃,你还沒喝够啊?
二娃只顾喝水,基本不理会母亲。这时候又一道闪电下来,二娃一抬头,发现除了母亲抓住的那一条腿仍是人腿外,自己整个身子就变成了一条龙。这时候,龙尾轻轻一摆,二娃就到了河里。王氏哭叫着:二娃,死二娃,你不会变成了孽龙,不要我这个瞎眼的妈了吧?
那条龙原来已随着河水游走,听到母亲的叫唤,屡屡地回过头来看母亲,但是河水澎湃,离母亲越来越远。龙走了。他一共转头了二十四次,每一次转头,河底就形成了一个河滩,河滩的样子就像转头的遥望姿势。
二娃是舍不得母亲的。于是他留下了二十四个河滩。后来,人们就称这河滩叫望娘滩了。
自从二娃变成龙随河水消失之后,清河畔上的黎民就再也沒有受过旱涝灾害了。大家都说这是二娃变的那条龙在暗中保佑住在清河畔上的母亲。
后来,为了怀念二娃这个孝子,乡亲们就在河畔塑了像。
至今,那塑像还立在清河畔,那二十四个望娘滩还清楚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