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杀鸡儆猴的故事
【注音】shā jī jǐng hu
【成语故事典故】姜太公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要罗致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在齐国有一位贤人狂橘,很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请他出来做事,拜访了三次,都吃闭门羹。姜太公忽然把他杀了,周公但想救也来不及,问姜太公:狂橘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杀了?
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家出力。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橘这种不合作态度,如果人人学他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经此一杀,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呜清高,隐居下去了。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而鸡们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么鸡飞狗跳、蛋打鸡飞,总之上得了台面,于是被杀的鸡总要把被杀演绎成一场大张旗鼓奢侈铺张的大片。满地鸡毛的挣紮,血流四处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
【相近词】杀一儆百、杀鸡骇猴
【成语举例】他现在玩的就是杀鸡儆猴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