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念书洞


在屈原的故里,每当洁白的月夜,后山小溪边的岩洞里,便会传来微妙的声音,好像是男低音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这歌声,有时轻柔委婉,悠扬动听;有时凄恻幽怨,如诉如泣;有时又高亢激越,气魄昂扬。人们不知道这种独特的溶洞,每当山风吹来就会发出这种声音,却传播开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屈原少年时候,在山下的乐平里念书。每日老是牛羊下山鸡上笼的时候他才回到家里。家里人和乡邻们都为他担忧:路上遇着野人婆怎么办?掉到溪涧里去怎么办?因此,屈原的妈妈常要姐姐姐姐去书屋接他。

  一天,天快黑了,姐姐唤着弟弟的名字,奔向林莽错落的乐平里,一问塾师,才知道屈原背完晚书,第一个脱离了书房。

  她又回到家里,屈原还没回来。妈妈可急坏了,便和几个乡邻去溪涧和后山寻找屈原。

  鸟雀儿归了巢,天完全黑下来了。妈妈和乡邻们胆战心惊地回到家里,却见屈原端端正正地坐在屋里,就着烛光念书。

  大家又喜又惊,便问他放学后上哪儿去了。屈原抿着嘴巴只是笑,不愿把他的机密说出来。

  第二全国午,姐姐怀着好奇心,在放学前就到了乐平里书房,等屈原背完晚书,背着小藤包回家时,悄悄跟在他后边吊着线儿。小路曲折,出了林子,即是一条小溪。只见屈原的身影在溪边一闪,立即就不见了。

  姐姐隔着树丛没看明显,觉得弟弟过了小溪回家去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家中,听妈妈说屈原并没回来。姐姐异常惊讶,只得转头去找屈原

  屈原到哪儿去了呢?本来他背着小藤包,钻进了小溪边的一个天然石洞里。石洞虽然不大,但洞中还有天地,情形挺别致。洞壁像是刻满了浮雕图案,花鸟草虫,千姿百态。从洞顶悬下的钟乳石,犹如朵朵白莲倒挂,晶莹玉洁,煞是悦目。岩浆水就像朝露在顺着白莲花瓣一滴滴地落下,叮咚叮咚,比珠落玉盘还好听。小洞里清幽清冷,真是一个念书的好地方。

  屈本来到这里,支好石桌石凳,就把塾师不准在书房里读的野书,什么《巫风》、《丧歌》、《断尾虎》、《小脚神》之类从小藤包中取出来,低声地吟咏。他哼着哼着,渐渐地情不由己放声朗读起来。他以为这些野书比塾师教的古经陈文生动有趣得多了;不仅内容丰硕多采,耐人寻味,读起来也琅琅上口,柔美动听。他读得津津有味。洞中那滴水的声音:叮咚叮咚,像琴声一样有节拍地和着他的念书声,在洞中回荡着。读着读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屈原双手托住腮帮子,双眼倦怠地闭上了

  恍惚间,屈原听到一个稍微的脚步声。一抬头,瞥见一个漂亮的姑娘从洞壁石缝中走了出来。她提着彩裙,飘飘悠悠地来到屈原的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出一叠厚厚的简策,跪着献给他。

  屈原细细一看,来的竟是一位仙姑,献给他的是一部天书。他知道自己的学问还很粗浅,假如获得天仙的点拨,能通晓天地间的学识,那真是梦寐以求。他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野书:又残又破,少篇缺页,再看看仙姑捧献的书:银缕金箔,色泽醒目。他急忙拜谢神女,接过天书一看,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楚声》。什么《渔夫歌》、《樵郎谣》、《蚕花曲》、《五谷调》、《二南》、《越人歌》等,尽是楚国各地的民歌俚曲。

  屈原暗自惊疑: 怎么这种人世烟火的事上苍都知道了,并且刻了书简?他额外冲动,再次参拜仙女,恭顺地问道: 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见教!说完,就低头静候仙女的指点。过了一会儿,仍是悄无声息,他抬头一看,面前的天仙已不知去处,自己手中的天书也无踪无影了,却听得从空中传来了仙子的声音: 真诗在民间!

  屈原揉揉眼睛,本来竟是一场好梦。但是仙女的话, 真诗在民间却深深地铭刻在屈原的心中。

  真诗在民间!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传到屈原耳里,把他搞蒙了:莫非自己还在做梦?莫非仙女还在身旁?他立即转头一看,本来是他姐姐姐姐寻他来了。

  姐姐见弟弟在乱石堆中睡着了,手上还攥着一册竹简,口里在叽叽咕咕地说着梦呓,她便学着,说了这么一句,这才使屈原从朦胧中完全清醒过来。姐姐一边责备弟弟,一边帮他收拾好小藤包,拉他走出山洞。到了洞口,对面仙女山上传来了叮叮当当的伐木声和山歌声。

  屈原央求道: 好姐姐,我们在这儿听听吧!姐姐陪弟弟走到小河畔,两人坐在一块岩石上,静静地听着:

  高高山上去砍柴,

  一砍砍上蟒蛇寨;

  蟒蛇不怕棍棒打嘞,

  樵哥不怕虎狼来

  高高山上去砍柴,

  刀儿磨得溜溜快;

  要砍就要砍上顶嘞,

  莫在半坡把刀甩!

  高高山上去砍柴,

  杉树柳树我不爱;

  要砍就要砍檀木嘞,

  它是山中材中材

  

  屈原听了这悠扬婉转、新颖感人的樵歌,心中像喝了一杯蜜糖,甜丝丝润滋滋的: 果真是真诗在民间。他哀求姐姐说: 好姐姐,您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就回家。姐姐好不轻易才找到了屈原,但是一看他听歌的那个傻劲儿,好像九牛二虎也拉他不动,再说姐姐也十分喜欢弟弟这种傻劲儿,就嘱咐了几句,独自先回去了。

  屈原这才心满足足地坐在小河畔,一面听着山上传来的樵歌,一面记实。记完了又回到石洞中去整理吟咏,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流不尽的水,唱不完的歌。就这样,屈原经常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庙祝,向他们收罗民间歌谣,又在小溪畔的石洞里记实、整理、吟诵。

  汗水浇花艳,勤恳出天才。屈原接收了大量民间文学的营养,就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创造出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的骚体诗,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乡里人为了怀念屈原小时候苦读好学的精神,便把小溪边的石洞取名念书洞。

  说也希奇,千百年来,秭归三闾的乡人们都有这么一个感受:每逢洁白的月夜,就听见从念书洞里传出了念书声;这声音时隐时显,时高时低,比歌声还感人,比琴声还好听,传说这是屈原正在念书洞里刻苦夜读呢。

评论问答

相传,屈原有一个堂妹叫屈幺姑,她是喝三峡水长大的贫苦渔家女,模样俊俏,心灵手巧,性格刚强。她曾驾着渔船迎着西陵峡里的风浪,送屈原云游四方;她曾陪着屈原翻山越岭,听民歌,采楚风,帮助屈原在故乡橘林里写下了《橘颂》诗篇。屈原从郢都回到家乡,擂鼓募兵,抗击入侵的秦国军队,屈幺姑马上带领..

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

左徒屈原,常常四出访查民情。有一次,屈原带上他的陆离长剑,和两个随从,由郢都出发,绕道汉北,来到夷陵。他一路察看山河地理,风土人情,进入西陵峡后,碰上了两桩怪事。一件是他在归州城外访问三老时,据说他的家乡出了蛟龙,发了特大大水,乐平里被沉没了。 屈原听了心中一震,问明具体情形,立..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

湘君和湘夫人的原型,也许就是舜帝的两个宠妃娥皇和女英。她们在战国时代转型成了一对神祗夫妇,主管着楚国境内最大的河流之一湘水。民间祭祀仪式的核心,就是由民众扮演这对夫妻,人神之间互相表达深切的爱慕,由此寄托民间男女的私密情爱。屈原遵循了传统祭典的语法,利用这一公共平台,公开唱出自己..

电视剧《芈月传》描绘了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的传奇一生。这位宣太后是楚人,虽然《史记》对芈八子的具体身世语焉不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芈姓知道,她出身楚国贵族世家,与同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是同姓。今天的人们不免奇怪,一个是芈,一个是屈,如何变成一家门?这就要从姓氏的起源说起了。在现代人的概念里..

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

郑袖争宠的意思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屈原的故事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屈原像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

屈原资料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生平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

本内容由盖延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屈原念书洞是一篇由盖延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盖延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459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