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与屈原为何都姓芈
电视剧《芈月传》描绘了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的传奇一生。这位宣太后是楚人,虽然《史记》对芈八子的具体身世语焉不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芈姓知道,她出身楚国贵族世家,与同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是同姓。今天的人们不免奇怪,一个是芈,一个是屈,如何变成一家门?这就要从姓氏的起源说起了。
在现代人的概念里,姓和氏没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词典》的姓氏条目下写道:表明家族的字。这说明姓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双音节词。但早期的姓氏可没这么简单,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早期人类是没有姓的,盖盘古燧人之初,未始有姓也。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伦理道德的逐步完善,人们从蒙昧中觉醒,认识到血缘的重要性,排除了血亲间的原始婚姻关系。为了能正确区分不同的血缘家族,防止同血缘亲属间的婚姻关系,就需要一个标志来区分它们,代表血缘家族名称的姓遂应运而生了。
按照汉代《说文》的记载: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母感天而生子,说明姓最初产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这从留存到如今的历史悠久的古姓多是女字旁就看得出来,譬如
姬(黄帝)、姜(炎帝)、姚(舜帝)、姒(大禹)等等。
氏作为姓的分支,其产生时间自然要晚于姓。中国社会历经夏商两代的发展,到西周形成一种主要实行于卿大夫阶层的宗法家族制。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所自分,一个是标其祖所自出的姓,另一个是别其子孙所自分的氏。这一出一分,说明姓就是代表这宗法制度中一个宗族始祖的所在,而氏则成为自其始祖所繁衍、分化出来的子孙后代的称谓,至于氏名的来历则是五花八门,如以邑为氏和以官为氏皆有,不一而足。
氏乃是尊卑等级的标志。宗法有大宗小宗,一宗族随其族丁繁殖另立小宗以成新宗族,自称氏,在祭祀祖先时须受宗主之统率。譬如春秋时期鲁国(姬姓)的孟孙、季孙二氏都是鲁桓公后裔(与叔孙氏一起号称三桓),相对于公室是小宗;而孟孙氏之下又包括子服氏,季孙氏之下又包含公父氏。而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与王室同出一源的芈姓小宗为了与之区别,便称为昭、屈、景三氏(所以屈原是芈姓、屈氏)。这就形成了氏以别贵贱的局面。
与之相对的则是姓以别婚姻。周代实行同姓不婚制度,这是宗法等级关系在婚姻制度上的体现,贵族们可凭借这种体现,促使异姓宗己,小宗祖大宗,以宗法制度上的等级差异来实现政治统治的一致,也就是《礼记》中的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故此鲁国与邻近的齐国(姜姓)通婚频繁,鲁桓公与鲁庄公父子两代的夫人都是齐国公室女,为了区分彼此,一位称为文姜,一位叫做哀姜。芈姓的楚国与嬴姓的秦国通婚也是一样的情况,春秋时代,楚共王娶秦嬴,楚平王则娶伯嬴。秦国也曾经连续三代出现王后是楚人的事情,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的王后俱是楚女,其中就包括芈八子。这就是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里总结的男子称氏,妇人称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