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的殉葬史-宫女嫔妃集体自杀殉葬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便习惯于把随身使用的工具、武器以及生前喜爱的日用品和死者埋葬在一起。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作为会说话的工具,也被杀死或活埋,用来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为主人效力。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沦为贵族男子的玩物与附庸,在殉葬者中,妇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商代卜辞中就有专门杀殉女奴的记载。当然,殉葬者的身分并非全部是奴隶,也有墓主的妻妾和家臣。

  到了春秋晚期,奴隶制濒于崩溃,人殉的作法开始引起非议。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用177人殉葬,其中包括三名才能出众、深孚众望的良士。国人因此作《黄鸟》诗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暴君的憎恨。这时在各诸侯国,妇女作为主人婢妾生殉的恶俗也逐渐受到摒弃。齐大夫陈子车死后,其妻和总管商定用人殉葬。子车的弟弟子亢对他们说:如果哥哥在阴间需人侍候的话,没有比他的妻子和总管更合适的了,这件事要不就算了,如果一定要坚持,我就准备用你们二位生殉。子车的妻子与总管只好取消生殉婢妾的打算。

  西汉时,周幽王的坟墓被发现,周幽王和一百多个女子的尸体基本保存完好,原来,这一百多个女子全是为幽王生殉者。

  春秋之后,人殉的作法已不多见,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的人形偶像殉葬。战国时的秦国于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却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生殉事件。

  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的确切人数至今仍是个谜。《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从这段文字看,后宫女人大约全部殉葬了。

  史书记载,嬴政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将六国后宫的女人们也给统一了,即所谓始皇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其后宫女人数量之巨可以想象。也由此可知,其殉葬的人数的惊人。

  秦末农民战争不但推翻了秦王朝,而且教训了汉朝的统治者。威名显赫的汉武帝死后,虽然殉葬了大批金银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但他的几千名妃子、宫女却都保住了性命。从此,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外,强制妇女殉葬的制度,基本不复存在。

  但在明朝初期,却再次出现了嫔妃殉葬的制度。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人殉成为皇室的惯例。

  明太祖死后,共有40个妃嫔殉葬,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

  给成祖殉葬的妃嫔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30余人。

  仁宗死后有5个妃子殉葬,宣宗死后有10人殉葬。至于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5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妃嫔总数约100人左右。

  这些殉葬的嫔妃,多数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比如宣宗殉葬的10人中,只有一人生前为妃,其余的生前不过是宫女罢了。不过也有例外。给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经是贵妃,并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标准。所以《野获编补遗》中感叹说:贵妃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这种自愿殉葬的现象也不能说是绝无仅有。

  商代晚期贵族殉葬车马坑

  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缢、绝食,具体过程很少见于正史。不过朝鲜《李朝实录》中详细地记载了给成祖殉葬的妃嫔集体从殉的过程。

  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嫔妃共30余人。集体自杀那天,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带到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30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的绳子,末端结圈,让她们自缢而亡。

  在这30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韩氏,一为崔氏。上殿之后,新皇帝仁宗进来与她们辞决,韩氏突然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仁宗放她回国,可是仁宗不为所动。

  为了对殉葬女性有所补偿,下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其家属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比如明宣宗死后,嫔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何氏皆从死。正统元年

,皆追加赠谥。

  至于其亲戚,有时也能得到优恤。《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三宗皆然。

  得到世袭职务的,皆为殉葬女性的父亲或兄弟,他们的身分是朝天女户。不过这种优待究竟持续多久,很难断定。

  在明朝皇帝之中,英宗朱祁镇是公认的没有建树的皇帝。可到他临终时,却作出一个决定:从他开始,废除人殉制度。他的继任皇帝明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这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但实际上,这一制度到清朝却没有真正绝迹。清朝著名的殉葬事件发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死,令大妃阿巴亥殉葬,俟吾终,必令殉之。阿巴亥为了保全几个儿子,盛装自尽,年仅37岁。实际上,除了阿巴亥以外,努尔哈赤生前的4位宫女也一块殉葬了。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其妃敦达里、安达里殉葬。世祖福临死后,其妃楝鄂氏、傅达里从殉。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

  这说明清初皇室的人殉制曾经非常盛行。

  一直到康熙年间,御史朱斐上奏称: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下诏,明令禁止奴仆随主人殉葬。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评论问答

1925年9月,蒋介石以第二次东征军总指挥之职奉广州国民政府之命,讨伐广东军阀、叛逆陈炯明。因得军心民心,蒋氏可谓屡战屡胜。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况“胜负乃兵家常事”,正是蒋氏率兵追歼敌残部之时,蒋部谭曙卿师被敌阻击,且败兵如山倒,溃退后撤。(网络配图与文无关)蒋介石..

她是美女,创业被骗,自杀被救之后,人生大逆转!这是一个比电影还精彩的真实故事!人生,会在哪里转弯,转弯之后,会遇见谁,会发生什么,有时完全出乎你的预料。曾经追求者排长队,美艳如花,如今却一整天不洗脸不刷牙,反而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女神”。她是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能相信,这组图里画..

不可恩议的集体自杀美国海边的居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英美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契科克在《群鸟》电影中所揭示的一幕;空中的飞鸟简直都发狂了,它们冲进家中,撞击电线,撞击窗玻璃,抨击行人,因此成群的鸟被撞死或撞伤,有的抛尸在大街上雷同的场景假如说不是每年都有,那也老是几年就会呈现一次,并且..

在创新周期不断缩短、客户期望值日益提高和人才分布更广泛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信息获取、沟通交流途径的日益多元 化,为企业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分享最佳实践、创新工作分配方式、预测未来事件等领域,集体智慧的有效应..

隔不住,我常常听见她在骂人,骂小狗,骂儿子,门前废弃的花池子里,全是她泼的污水,我说了两句,她的脸色比以前更难看了,不过从家中债主蜂拥的那日起,我就见惯了冷脸,听惯了恶言,也不在乎多忍一个恶人了。 可是忍让并没有换来安宁,只要看见三三的影子,她都会发飙,几次三番地来找我,要我把狗..

一九零零年冬天,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一行,仓惶逃窜。二辆马车,在风雪中,一路向西,疾驰而去。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们终于来到长安城,住进南院门外的陕甘总督府,有一天深夜,大概子时左右,慈禧太后对当值太监说:“小喜子!”小喜子低着头急忙应道:“老佛爷请吩咐!”慈禧..

中午时分,胡相勇刚走进屈家大屋,就打了个寒战,有一种冰凉,瞬时间钻进骨头里面。胡相勇这才发现,屈家大屋坐落在阴坡位置,每天只有两个小时能晒到太阳。陪同胡相勇来的村主任说,屈家大屋相传是解放前屈三少爷所建,屈三少爷是个异类,传说他和官匪都有交往,后来发了大财,就把祖建的房子扩建,由..

最近一段时间,在长江大桥上,屡屡发生市民跳江事件,差不多平均一个星期,就会出现一名自杀者。一时间,大桥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间,人们无不谈桥色变,称大桥为“死亡之桥”。这天傍晚,大桥上照例又是雾茫茫一片。一名年轻女子呆立在长江大桥栏杆边,望着桥下灰蒙蒙的滚滚江水,神情落寞,满脸绝望..

清太祖努尔哈赤特别宠爱大妃阿巴亥,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但在死后却要她陪葬,这在满族历史上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有人说大妃与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代善关系不同寻常,两人之间眉来眼去,她的殉葬是这个原因吗?抑或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后妃14位,最宠爱的有二位。一位是皇后,..

陈天华,生于公元1875年,去世于公元1905年,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别号思黄,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中国同盟会成员,华兴会创始人之一。陈天华作《猛回头》和《警世钟》,深刻揭露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权力,清政府屈辱卖国的历史事实。这两本书在当时影响深远,是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1905..

本内容由英布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野蛮的殉葬史-宫女嫔妃集体自杀殉葬是一篇由英布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英布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345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