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难乾隆
乾隆帝王下江南,来到无锡。他便服私访,独自走进一条小巷,只见粉墙上写着此路不通四个大字。旁边站着一个不过十岁上下的小孩子,对着此路不通呆呆望着。乾隆好奇,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杨芳灿墙上的字你都熟悉吗?杨芳灿倒也灵巧,对乾隆必恭必敬答道:老伯!四个字我只识得。路不通,第一个字勿识。乾隆听了可笑,怎么一个常用的此字却不认得。随后又问:你读了几年书?三年。你读的是些什么书?祖父教我读完了《论语》,就是没读到这个字。乾隆越发希奇:既然《论语》全部读完,怎么会没读到这个此字。就说:你一定读过这宇,或许健忘了。《论语》我也读过,这个字至少有儿百个呢!岂知这个小孩脸孔急得通红,很不佩服,说:你这老伯我在《论语》书里确实没有读到这个字。你说有,请老伯说说看,《论语》哪一句里有过这字?乾隆被杨芳灿这样一问,一时却也答不上来,结尾,只好假痴假呆地脱离了。
乾隆回到都城,一直憋着这股气。这天三更三点上朝,看着两旁站着的文武百官,问道:众卿都读过《论语》吗?满朝文武齐呼万岁:小臣们读过。乾隆又问:既然读过,可知道《论语》书中共有几许个。此字?群臣听了,有的说有上千个。有的说至少有几百个。横竖此字在《论语》里不在少数。乾隆又问:既如此,谁能说出一个此字,在《论语》哪一句中就行了。群臣个个摇头摸腮,想了半天,也没有一个能答得上来。最后,乾隆传旨,索性把《论语》找来,让大家一页一页,一行一行,一句一句地查。哪里晓得,从头到末,竟找不到一个此字,乾隆这才相信,无锡那个杨芳灿,人虽小,说的话丝毫不假。那些说大话的群臣匆忙跪奏:臣等有欺君大罪。乾隆笑道:恕尔等无罪。不过此后万万不要强不知为知就是了。本来《论语》书,凡是用此字的地方,都一律用斯字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