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东西全网独一无二,从摆摊做到年销百万
其实,懂得欣赏它的人不多。
16年前,康吉庆白天在灵隐寺边帮姑姑照看茶室,晚上则在武林夜市摆摊,卖简单的生肖琉璃制品,每个月能挣一两万。也是在摆摊时,他遇上了自己现在的妻子。
2012年,康吉庆制作了第一颗“宇宙琉璃”,现在看来,那颗珠子“惨不忍睹”,但那时的康吉庆是开心的,“因为国内还没多少人能做得出来,线上根本没人卖”。
这些年康吉庆的技艺不断进步,会给湖南电视台、腾讯等大公司制作奖杯、杯子,也会给淘宝店供几十万的货,最近他将一朵花“种”进了琉璃,还没人能做到这个,至于怎么做的,他说“保密”,一脸的得意。
康吉庆做的是灯工琉璃,学的却是古汉语,从“士”到“工”。
2002年,康吉庆离开杭州,赴台湾求学。偶然一次课外实习,看到灯工师傅制作琉璃,“一眼就爱上”,就跟着师傅学着做些简单的小物件,“简单的小动物,初学的话两三个月就能做出来”,只是不论是技法还是造型,那时的康吉庆都很生涩。
学手艺的日子,不能说不苦。懂行的人知道,工作室不能开空调,夏天工作室的温度常常会超过50℃,这个工作环境,会劝退很多想入行的年轻人,“但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康吉庆并没觉得辛苦。
师父是个普通的灯工,传授的只是些基本的控温和造型技巧,剩下的就全靠自己摸索,“那时的技法和器型基本是模仿日本为主”,修行在个人。闲时做些小物件,康吉庆的大学生活还算充实。
4年后,康吉庆回到杭州,学的古汉语专业如果不教书或者留校做研究发论文,就很难找工作。康吉庆一边在武林夜市摆地摊,卖他做的小物件,一边帮着姑姑看店。
当时的武林夜市只有几十个摊位,有吃的,也有饰品,而今天已经有230个摊位,大有衍生出文化步行街的意思。康吉庆也是这时认识的妻子,她在隔壁摆摊,做的是金银首饰,能和康吉庆走到一起,开玩笑的时候说,“可能是被技艺吸引”,同行不相轻。
在杭州延安路的尽头,吴山脚下的河坊街,一直存着一家古法琉璃店,价格不菲,但琉璃制品在当年的夜市里却是个稀罕物,驻足观看的人不少。每个小物件的价格也就几十元,一个月能卖一两万,卖得最好的是生肖和貔貅造型的琉璃,好看可爱,取个守护、招财之意。
如果只是摆着看,最终可能是“束之高阁”,生意也难以为继,艺术有时候也是需要世俗的,“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扇子、斗方五钱”,即便是板桥先生,昔日亦做稻粱之谋。
武林夜市的摆摊只在晚上,康吉庆白天则要在姑姑康燕的茶叶店帮忙看店。康燕是个龙井茶人,书画家,承包了60亩的茶田,也会去灵隐寺唱戏。他说,如果没有姑姑,也许自己的路会不一样。
康燕的店在距离夜市6.3公里之外的天竺路上,紧靠着天竺路步行街,有时候康燕在店里画画,康吉庆就帮着接待来往客人。姑姑在民居之后还租有一舍,两间屋子的租金一年数十万,用来接待重要客人。
天竺路拐出一个转弯,就是灵隐入口,每逢初一和十五满是虔诚的香客信徒,这时候连带着天竺路上的人也会多起来。路的一头有一座牌坊建筑,上面写着“三竺空濛”,这条路上还藏着诸如法云安缦、法云古茶园,“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身”,东坡用这种禅意写天竺路。山侧如屏,曲涧淙淙,千年之后依旧浸润天竺路,让偶尔路过的人,都格外安静、空濛。
同在一条路上开店的墨风说,这里特殊,“能来到这条路上的人,已经经过二次筛选”。这条上香古街上,有人卖衣服,有人卖包子,也有从大厂出来的墨风,他赶上电商发展最快的十年,前些年辞职,“从前跑的太快,需要慢下来多想想,再积淀”,换了两个地方,最后他来了天竺路。这里大多数的人都是原住民,也有不少外来人,但邻里之间没有那层天然隔阂,几乎三分之二的人都卖茶叶,“这条路上,人人都有故事,一个月都说不完”,但人人都认识康姐。
康姐的店已经开了几十年,最初来这里,是有很深的世俗原因。前店大约40平米,进门就能看见一副开口常笑的弥勒,是中央美院的某位书画家相赠,题词两行,大意是“偈不如茶”,既世俗,也高远。侧面的梁上挂着一幅隶书书法,笔法脱出隶书原本的板直,是一位已故的书法家送给康姐的,裱字的框已经脱了右边的一半,“黄花梨的,舍不得换”。下面的架子上则挂着一些刚画的山水,是康姐教别人画画用的。主桌旁摆着一堆鲜花,是过几日康姐准备供奉用的,刚从云南运来。另一边的架子和柜子里放着紫砂、蜜蜡、和田玉、佛珠等等,如果不说,很难猜到她的主营业务是茶叶。
康姐的店里有几十种茶,但她只卖龙井,其他的茶叶都是交流得来。春天的时候,她会在门口炒茶,如果有耐性,可以在旁边等第一锅茶叶。她最新的尝试,是用龙井的茶叶制作红茶,有点像单枞,又有点像金骏眉,没有一点干涩。康姐说,自己越懂的时候,反而越难卖。
仔细品来,康姐说的有道理,几乎适合所有的行当。如果不懂,生意就只是生意,找了货源就能往外卖,就像杂货铺;如果懂一点,进些自己认为好的,也能卖;如果太懂了,自己的东西有一点瑕疵,能蒙得了普通人,也蒙不了行家,自己这关就已经过不去。
康姐也不是老古董,自己也做点短视频的内容,不带货,除了老客,也会吸引一些年轻的网红和名人来店里喝茶、聊天,不买没关系,用老罗的话说,“交个朋友”。
康吉庆说,姑姑对他的影响最大。虽然还没有成为“匠”,但如果不是姑姑,自己也许永远只是“工”。最初在天竺路看店的时候,他不懂“交个朋友”的意思,来了人就问人家,“要买什么?”
在姑姑眼里,那时的康吉庆“太急,有些浮”。其实康姐的店一下午也来不了几个人,总有来客问康姐,“这一年几十万的房租,你是怎么挣出来的?”但她的茶叶总是刚上市就卖空,即便是今年这个大环境,也是如此。慢慢康吉庆学会和来的客人泡茶、聊天。
2012年,康吉庆做出第一颗宇宙琉璃,在琉璃制作的过程中,融入金、银,慢慢旋转,最后定型,制作温度需要到1600℃,在背面加入背景色,从正面看去,就像是一副星系图,所以叫它“宇宙琉璃”。康吉庆做成时,当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能做出来,更加没有人在线上兜售。
如果盯着这颗琉璃细看,背景逐渐虚化,会有一种极度的抽离感。随着眼神的游离,恍惚之间,星空彼岸,宇宙星系在琉璃里流转,或黑或蓝的背景,星光点点,真的宛如深邃宇宙,里面也住着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既流光溢彩,又深沉内敛。而因为每次手法和融进金属位置的随机性,每颗宇宙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今天的康吉庆看来,当初第一颗宇宙琉璃已经没法看,不过他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他将宇宙琉璃的技术应用到各种器具里,有的是奖杯的顶部,有的是琉璃壶的顶珠,有的是首饰,名声也逐渐传开,在集市上展览时,总有人聚集观看。
2016年,在淘宝小二湘南的推荐下,康吉庆开始接企业订单,也给一些淘宝店供货,卖得最好的是一只斗笠杯,“每年差不多能卖几十万”,企业订单随是大头,只不过因为是手工制作,一年也做不了几个大单。
这些年康吉庆陆续接了湖南电视台、腾讯和天道金科等等大企业的订单,最近最大的一单,是一套白酒酒器,前后经过6版的设计,杯壁厚度1毫米,整体薄厚均匀,需要手法上的稳,也使得内部结构和应力的稳定,能够承受很大幅度的冷热交替。康吉庆在酒器的底部加入了宇宙琉璃的技术,倒进酒时,星空就在杯体里慢慢展开,就像一副3D画,层层交叠,让人忍不住要慢慢等酒安静下来时,看看星空在杯子的模样,端的是宇宙山河,浪漫人间!
最近康吉庆尝试在琉璃里加入其他诸如欧泊等贵金属,用来尝试更多的表达。但他想要看他作品的人,忘记里面的贵金属,因为这很容易产生价值上的偏离,怕有“买椟还珠”的意思。他还在琉璃里做出了一朵花,“国内还没人做出来”。珠子里的花,像是有星辰为泥,银河滋养,有种永远在沉静宇宙中盛放的味道,就像还原《小王子》当中:“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原有了流光溢彩,现在有了火树银花。
姑姑对康吉庆说,“做设计,要么超越现在100年,做现在没有的东西,要么追溯过去1000年,把历史文化盘明白了”。这句话康吉庆记到现在。
虽然懂得欣赏琉璃作品的人不多,“知道它难点的人就更少”。工业标品泛滥在自家的两室一厅,像灯工琉璃这类手工制品,既成了行业门槛,也是消费门槛,也就注定这门手艺的冷门,不过,普通消费者“好看”两个字的评价,已经是极高的,如果能说出其中的好来,对内心多少有点骄傲的手艺人来说,就算是知音了,于康吉庆的琉璃,或是康燕的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