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云母女皆风流
元朝灭宋之后,将所有宋室王亲国戚打入底层。男人被罚去劳役,女人则全部发往教坊,充当乐妓。
这乐妓之中就有一位宋室的公主,叫王莲,丈夫是宋朝的一名武将,在南来临安沦陷时,自刎身亡。留下妻子玉莲公主和幼女张怡云。
这位王莲公主,自幼精于音律,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入了娼门之后,人称张四妈。她自认为陷于风尘是命中注定,只好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因她是以金枝玉叶的旧公主身份沦落风尘,俗话说:布烂了骨子在,自然身份有所不同,因而来往接纳的都是元朝蒙古族的高级官员,这叫识风转航向,适应潮流,也是一种生存的适应智能。
这位公主虽然沦入娼门,但她姿容出众,风流媚态,对异性极其诱惑,因而问津造访者源源不断,然而她对那些造访的宋室降臣,则不屑一顾,纵然敷衍接待,也总是睛转多云,嘻笑怒骂,弄得这班人面红耳赤而去。由于她出身皇室,挥金如土,豪饮两三斤山西汾酒,都不在她的话下。
她的幼女,名叫怡云,在母亲的薰陶下,也工于文词,精于音律,谈笑诙谐。又颇机智,到了十六七岁时,正是妙龄春色,自然超过她的母亲,成为芳名遐迩燕都名妓。
当时的著名画家赵松雪、商正叔、高房山三人合作,专门为她画了一幅怡云图,画的是一位浪漫天真的少女,斜倚栏杆,脸含微笑,天际正有一抹微云,庭边有几株红杏,情趣盎然,画已就,要她本人即以此画为题,诗词或对联均可,为之增色。她略一沉思,写了一首《石榴花》的曲牌:
微云一抹隐山岗,
斜对着这栏杆细思量。
人生有道不寻常,
休想道是画堂别是风光。
那有个知心人满捧杏花酿,
空自里幽怨,嗟伤,
玳筵前那寻着知音郎,
何日里开宴出红妆!
这一新词写就,画家赵松雪不由拍手叫好:好一个何日里开宴出红妆,把你的心事一泻无遗,情真意切,怡云姑娘,你要找个知音郎,好!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替你找个知音郎,文才出众,品貌非凡。哈哈,可还是个豪饮的酒徒,你可别嫌他爱酒啊!
张四妈接言道:大画家,您可别小看了她,她也是能喝酒的啊,只怕一般人还不是她的对手啊!
啊!这样说她也接上你这当妈妈的角了。
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十几岁的小女孩儿家,纵然能喝几盅,又哪能及得男儿汉?商正叔显然不大相信。
[好,只要那小子能喝得赢她,我愿倾我积蓄,把她嫁给他。但得有个条件,要大元朝的显要官员之家,才能为她赎身。
这院中的鸨母也搭言了:教坊司也发下话来,心属宋朝宗亲的女子,要为她赎身的,至少得纹银三千两。
三千两啊?我的奶奶!高房山感到惊讶。
嗨,人家可不是咱们这揽子穷画家,三千两就三干两,我能代表他,就这么一言为定!赵松雪慨然应允。
赵松雪为什么这么慷慨而有把握呢?因有一蒙古族名叫恰木儿忽什的,是元朝开国名将之后,此人最羡慕汉族文化,尤慕唐代杜甫诗名。奏准朝廷,以杜效陵取名,官居吏部侍郎,又有文才,更具酒量,爱与文人墨士结交,最慕汉族女子姿色娟秀,早就想娶一汉人之女为妻,但限于朝廷禁令,只能纳之为妾,正妻非蒙古族不可。
其实他心里对朝廷这项禁令十分反感,他认为蒙汉应是一家,不应分出如此界限;但心里反对是心里反对,小办膊拧不过大腿,也只得敢怒而不敢违,纳了一房正妻,可心里仍一心想再找一位汉族美女。
他与赵松雪相交甚契,几次托他为之留心物色。如今赵既见张怡云有从良之意,兼之她的人品和才学超人,又能喝酒,这堪称同文共酒又同诗了。
这才算真正的人间知己,他决定做好这一媒人,牵好这根红线,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