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梦溪笔谈沈括还能胜任外交官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经说:沈括这样的人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英国着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 梦溪笔谈 》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历史上的这名多才多艺的才子,都是有褒无贬。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对历史的不完全认识。人无完人,作为参与北宋改革大潮中的一名政治家,沈括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病。沈括深知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边,对自己的好朋友苏东坡谗言陷害,在神宗面前检举揭发苏东坡诗中有讥讽政府的倾向。王安石作为一名讲究人品的文化大师,重视过沈括,最终也得出沈括是一名不可亲近的小人的结论。当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

  成绩斐然的科学家

  沈括博学多才,《 宋史本传 》记载: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着,这个评价是中肯的。即使就自然科学而言,沈括的贡献也是多学科性的,涉及广阔的领域。

  首先,沈括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他写了《 圩田五说 》、《 万春圩图书 》等关于圩田方面的着作。而且沈括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编成《 修城法式条约 》和《 边州阵法 》等军事着作。

  沈括还是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负责领导司天监以后,研究改革了浑仪(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改进了测影方法。沈括把他的研究成果写成《 浑仪议 》、《 浮漏议 》和《 景表议 》三篇论文,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晚年时候,沈括提出了用十二气历( 纯粹的阳历)代替原来的历法(阴阳合历)的主张,这个历法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阳历),在分月上甚至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珍贵的。《 梦溪笔谈 》中所记载的这方面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磁学,沈括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偏角问题。他指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时候才发现,比沈括的发现晚了400年。

  在化学方面,沈括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并且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他观察研究了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对化石的性质才开始有所论述,这比沈括的推论晚了400多年。

  除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外,他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也都有重大的成就,其成就涉及社会、经济、历史、外交、军事、考古、音律、绘画、书法、诗词等学术领域,堪称当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些学术成就,充分反映了沈括勤奋好学而又锐意进取的治学精神。

  出色的外交家

  沈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这样一位孜孜于科技领域的人,同时还是一位外交能手,这一点却是鲜为人知的。

  北宋年间,辽国经常找借口侵扰宋的边界。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辽国又想进攻宋朝,但是苦于没有借口。于是就派了一个叫萧禧的使者来到汴京城面见北宋神宗皇帝,假称河东路黄嵬一带的土地是辽国的土地,现被宋朝占领,请求归还。萧禧说得有板有眼,并且拿出了辽和宋签订的有关条约文本作证明。负责和辽使谈判的大臣们心里都清楚,宋朝和辽国自有交往以来,宋朝的领土就只有减少的份,从来也没有增加过,黄嵬一带一定不是宋朝侵略辽国所得的,但是现在辽使有双方条约文本作证,这些条约好像也不是假造的。如果不承认,辽国有根有据;如果承认,这明显是辽对宋的讹诈。负责谈判的大臣们被萧禧弄得特别狼狈,想和他辩明此事的原委。结果神宗也被辽使耍笑了一番,心里虽然恼恨,但却没有根据反驳。萧禧当着神?的面,态度十分强硬地说:你们必须马上把黄嵬一带归还我大辽,否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完全由你们承担。萧禧怒气冲冲地返回北方,向辽国皇帝汇报谈判的结果去了,战争的阴影又笼罩在宋辽边界,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神宗皇帝面临着一个特别大的难题: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边界纠纷,宋辽战争将不可避免,那时北宋就又要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刚刚进行起来的改革说不定也会功亏一篑。

  正当神宗心烦意乱的时候,沈括主动请求出使辽国,继续谈判边界的领土归属问题。他对神宗说:臣仔细查阅研究了资料,近年来,在我朝与辽国所签订的所有条约,准确的边界应该是以古长城为国界,而辽使所讲的黄嵬是位于长城之南30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它理应是我朝的领土。辽人是欺负我朝无人知道黄嵬的准确位置,故意挑衅想发起战争。臣请求皇帝准许,让我出使辽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跟辽人辩明是非,说清曲直。说完,沈括就把有关条约的副本拿出来让神宗过目。宋神宗看过后,喜形于色,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他对沈括说:负责谈判的大臣们都是酒囊饭袋,谈判了几天,竟然没有搞清楚黄嵬的来龙去脉,差点误了大事。于是宋神宗就任命沈括为出使辽国的全权负责大使,去谈判黄嵬一带的归属问题。

  沈括到辽国之后,辽国的宰相杨益戒亲自出面和他谈判边界的领土归属问题。在正式谈判之前,沈括就先让自己的随员把带来的条约副本和北方边界地点的地名、位置等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在谈判中,沈括不露声色,镇定自若。在一连几次的谈判中,对于辽人提出的问题,随员们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双方共谈了6次,而沈括和他的随员们每次都处于上风,所谈的内容符合宋辽双方条约公允的规定,辽国人也找不到任何破绽。辽国的宰相杨益戒恼羞成怒,原形毕露说:宋朝连这几里地大小的土地都不忍割舍,这不是明明想断绝和大辽的友好关系吗?沈括毫不退让,据理力争:军队作战,理直士气就是旺盛,理曲士气就是衰退。杨宰相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吧。黄嵬虽小,可是条约上明白无误地写着应属大宋,你怎么能说是我们破坏两国关系呢?这是你们背弃自己祖先的信义,置以前签订的条约于不顾,想强占我大宋的土地,并且不惜以武力相威胁。我想你们以此为借口出兵恐怕不能说是名正言顺吧?辽国的老百姓也未必会为了这几里大小的土地就愿意和大宋朝开战吧?大宋虽然软弱,但也未必就怕和你们辽国打仗。一席话说得那个嚣张的宰相杨益戒哑口无言,他看到沈括和他的使团成员们软硬不吃,就只好上报辽国皇帝,再另想别的办法挑起战争了。

  沈括出使辽国不辱使命,从道义上制止了辽国以领土问题为借口而发动战争的企图,黄嵬终于也没能成为新的宋辽战争的导火线,沈括的出使功不可没。在出使辽的路上,沈括绘图记载了所过地方的山脉河流的情况和当地风俗特点,了解了北方的人心向背,做成《使契丹图抄》呈报给北宋朝廷,它对日后宋朝处理北方边境的许多事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光彩的一面

  沈括与苏轼是好朋友,这两名在历史上都有杰出贡献的大家,最终却分道扬镳。沈括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自古文人相轻,进而相轧相害是常有的事情。皇帝在沈括面前夸奖苏东坡,沈括心中产生了一种默默的对比,不想让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于是检举揭发苏东坡诗中有讥讽朝廷之意。章惇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39位亲友,100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这就是着名的乌台诗案。

  当时,北宋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坚决反对,总是阻挠新政实施。所以,当时在朝野内外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是势不两立的。可是,苏轼一向是个不会见风使舵的人,他总是实话实说,所以遭到了新旧两党的厌恶。起先苏轼反对变法,受到了新党的排斥;后来,旧党上台,苏轼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又不同意全盘否定新法,遭到了旧党的戒备。再以后,新党又把旧党打了下去,为了争权夺利,又把苏轼归于旧党。沈括在政治上倾向于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加之与苏轼的个人恩怨,就伺机陷害这位好朋友。

  元丰三年,苏轼被调任为湖州太守,当时依照惯例,调职官员要写一份谢恩表,然后刊行在邸报(当时北宋官方的报纸)上。他在表上写的一些话又让新旧两党产生了愤恨。表中有这样几句话,意思是这样的:皇上您知道我愚昧,难以追随那些新进的权贵,又不能适应形势;可是您看在我虽然已经年老,却不爱生事,就派我去管管小民在他的这份谢恩表里,新进、生事这两个词让人听出了弦外之音。谁是新进?谁又爱生事?人们对新党一阵嘲笑,沈括当然对苏轼就更为不满了。他于是趁机向皇上奏了一本,说:苏轼的谢恩表讥讽时事,包藏祸心,怨恨皇上,讥谤讪上,渎职谩骂而没有人臣之节,现在人们已经在争相传诵,他这一举实在是搞得朝野轰动,万死也不足以谢皇上。另外,沈括还从苏轼写的诗文中摘出了六十多条词句作为证实苏轼不满朝廷的材料,他诋毁苏轼讪上骂下,还举出具体的例子:陛下教群吏学法令,他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发青苗钱,本来是接济贫民,他却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推行盐法,他却说,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沈括大肆毁谤在先,接着,御史中丞李定也跟着上表,还列举了四点苏轼该杀的理由。一时间,苏轼因为一份谢恩表竟然惹祸上身。皇帝将这件案子发到御史台处理。

  不久,苏轼就从湖州被抓回京城,过了一个月,又被关进御史台监狱。

  起初,苏轼并不承认自己有怨谤之心,只是说其中的一些诗句的确反映了民间疾苦。可是后来,在沈括的吩咐下,手下对苏轼进行了轮番的审讯和折磨,苏轼一个儒生,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心理上的屈辱和肉体上的疼痛,所以就承认自己有罪,还写了供词。一首描写普通农村人家生活的诗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虿。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苏轼自己说是讥讽了朝廷的青苗立法,他的供词是:此诗意言百姓请香青苗钱庄家小子弟多在城市不看次第,但学得城中人语音而已,以讥新法青苗助役不便也。可是这番话是多么牵强附会!苏轼还说,他的《 山村绝句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讥讽了新法实施中的盐法太急,使得山中之人饥贫无食,动经数月。其实这首诗与盐法哪里有半点瓜葛,苏轼当时已经完全绝望了,就等着沈括把罪状和供词编织就绪,待皇帝批准后杀头了。

  幸好,宋神宗觉得苏轼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反复考虑之后动了恻隐之心。后来,神宗又看到苏轼在狱中写的诗,更是不准备杀苏轼了,所以就赦免了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昧自忘身。

  百年未了须还债,十口无家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因诗句差点被杀,又因诗句获救,真是值得庆幸。而沈括在乌台诗案扮演的丑陋角色,却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让我们看到了一名杰出天才的另一面。

评论问答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萧禧一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带三十里地方..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非常博学多才、功绩卓越,不仅精通天文、数学、化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对物理学还有深入考察。他不仅关注了磁学和光学,还研究了声学上的共振现象。沈括深通乐理懂音乐,曾经还写过几十首军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通过音乐现象和..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非常博学多才、功绩卓越,不仅精通天文、数学、化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对物理学还有深入考察。他不仅关注了磁学和光学,还研究了声学上的共振现象。沈括深通乐理懂音乐,曾经还写过几十首军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通过音乐现象和..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政府谈判我国东北问题。当时,俄国政府借口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杨儒坚决不同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俄国人威胁他: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

处女女还能相信狮子男的爱吗我和狮子男是通过同事介绍认识的,他一见到我就开始热情追求我,我那个时候刚分手,在心里还有伤痕的情况下接受了他,我希望下一段的感情能结束我上一段感情的悲伤。我和他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他对我特别好,他很懂得浪漫,总是会时不时的给我一个小惊喜,那时候我感觉我虽然上..

沈括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有一年,他搬到镇江梦溪园今后,据说城外银台山景色好,他就骑了一条毛驴,专程前往游览。快到银台山的时候,远远瞥见山脚下,蜂拥着黑糊糊的一群人,捧钵子的,挟麻袋的,跌跌冲冲往山上爬。这些人做什么呢?他就下了驴,跟着上山。到了山上,人更多。那些破衣烂衫的男女老小,..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萧禧一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带三十里地方..

由李慧珠执导的古装大剧《锦绣未央》已经快要接近尾声,剧中的超级大反派李常茹的真面目也被揭穿,玛丽苏女主李未央终于不用再被心机女李常茹所蒙骗了。观众们大呼过瘾,恶人终会有恶报的。可是李常茹怀的是南安王拓跋余的孩子,拓跋余应该有自己的府邸,为什么魏帝一定要让李常茹留在宫里养胎呢?还有..

按照《宋史》的评语,沈括是多领域劈腿的章鱼型人才,头衔很多: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军事家、外交家……这些“家”加起来大概有1万平方米。将身家上亿的沈括定义为“墙头草”,不是基于他在这些领域的成就,而是概述了他在政治站队时的表现。站队始于熙宁年间,或..

本内容由何稠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不光是梦溪笔谈沈括还能胜任外交官是一篇由何稠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何稠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772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