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蕙千古奇文织锦回文璇玑图
数年前慕名游陕西法门寺,目睹千年之出土文物。于佛教界,珍贵者莫过于佛的真骨舍利。而其璇玑回文织锦一件,也是罕见奇宝。今对网上的文章介绍,略裁减,以飨万维诗词歌赋之读者。
回文诗是国文苑一奇葩,其以奇巧多变、文彩斐然而称的,当推前秦苏蕙的《璇玑图》。(见上图)
存孝《回文类聚序》云:苏伯玉妻《盘诗》为肇端,窦滔妻《璇玑图》而大备。 据唐代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六记载:窦滔妻苏氏,名蕙,若兰,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善属文。她的丈夫窦滔为符坚时的秦(今四川)刺史,后被徙流沙(今甘肃敦煌),苏蕙思夫心切,于是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相赠。共841,回环宛,词语凄惋。
织锦回文诗许多人看不懂,苏若兰笑言:徘徊宛,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对于《璇玑图》如何读,古人曾门有研究,说法很多,不能一一备述。淑真考据图上有五言、四言、三言和七言回文诗,可流而读﹔武则天说图内诗横反复,皆成章句,是言可以顺读、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蛇行读、退一读、叠一读、间一句读、右旋读,皆成诗词,构思奇巧,旷古绝后。每首诗语句节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诉如怨﹔情真意切。读之,伤感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谓妙手天成。故宋代名诗人黄庭坚有诗称赞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亦英灵苏蕙,只无悔过窦连波。
璇玑回文诗虽然是一种杂体诗,但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却占有特殊地位,一千六百多年来,研究它的人世代不绝。唐代武则天推崇备,据其《织锦回文记》说,可读诗二百余首,但读法失传。宋代,因原诗色彩脱落,迷其句读,均不过百首。黄庭坚曰千诗织就回文锦,也未能读到千首。到了明孝时起道人把璇玑图分解为七个分图,读诗达三千五百七十二首。后来康万民读诗达四千二百零六首,乾隆四十六年,扶风知事熊家振修的扶风县,言其读诗达九千九百五十八首。今尚无定数。
仅录诗数首以飨读者:
仁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荣章。
臣贤唯圣配英里,伦匹离飘浮江湘。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涯经网罗。
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翼逝颓流沙。
岑幽岩峻嵯峨深,渊涯经网罗林。
阳潜曜翳英华沉,浮翼逝颓流砂鳞。
邵南风,兴后妃。
卫郑楚樊,历节围,
咏歌长叹,不能奋飞。
齐南双发,歌我哀衣。
曜流华观,冶容为谁?
情微宫羽,同声相。
嗟叹怀,所离经。
遐旷路﹔伤情。
家无君,房帏清,
华饰容,朗镜明。
葩粉光,曜英。
多思感,谁为荣?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风兴后妃,楚樊厉节闲。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
苏蕙简介
苏惠,若兰,武功人,约生于秦王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当地百姓传说,若兰容貌秀丽,举止娴雅。她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琴棋书画的神韵,全被她运用到了织锦之。远近乡邻将她的超人之才,传成了神话。一些豪门望上门求婚,均被谢绝。一日,逢法门寺庙会,巧遇一射飞雁、穿池鱼的英武少年,其为右将军窦真之孙,名叫窦滔,幼习文练武,相貌不凡,若兰顿生爱慕之情。经人提亲,结成百年之好。
不料好景不长,窦滔因厌战不从军令,被革职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后来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了偏房。这赵阳台,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娇媚可人,引得窦滔对她宠爱不已。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苏蕙为赵妾之事赌气不从,窦滔只带赵阳台赴任。苏蕙独守长安空闺,日稍长,便感寂寞难耐。丈夫在身边时,不能感觉出他太多好处,现在一离幵,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不由得悔恨当初的负气。悔恨之余,她便用吟诗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后突发奇想,又经反复推敲构思,将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里。然后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在八寸锦缎上。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其更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明其意,可窦滔捧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的一片深情。当即,窦滔派遣了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此,夫妻恩爱老。
附录: 织锦回文记(唐武则天)
前秦荷坚时,秦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道第三女也。名慧,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默守,不为显场。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嫉妨。滔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也。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坚委以心普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刺史。件旨,戊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乃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苏氏之短,谗毁交,益恨焉。苏氏时年二十一,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行。滔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苏氏悔恨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耀目,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成于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襄阳焉。滔省览锦云,感其妙绝,因渝阳台令谢怒﹔而具车徒,感礼邀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苏氏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章散落,求不获,而锦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旨。属文之土,咸龟镜焉。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帐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此记,以示将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