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拘小节的几个典故


小节不慎贻误人生。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最后悔之晚矣。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急功近利,总想做件大事,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一夜致富,从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却不知道大事是从小事积累而来,同时,不重视小的错误也会造成大的失误,成千古之恨。五千年传统文化给后辈留下很多典故,阐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

  古人认爲: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任何大善都是从小善积累而成的,谁也不能一蹴而为英雄,成大事者,必先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选自《后汉书》)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如果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能干大事业呢?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其《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古圣先贤的智慧告诉我们,不管干甚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人可以平地起高楼。因此,只有从小事做起,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个成语出自《老子?六四章》。老子用了许多事例,来说明事物总是从小到大发展而成的。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用双臂才能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幼枝;很多层高的亭台,是从第一筐土垒起的;千万里那样远的路程,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清代文学家彭端淑在《为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有钱,两个和尚都准备去南海朝圣礼佛,富和尚对穷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打算雇条船顺江而下去南海,还未能实现,你依靠甚么去呢?!

  一年之后穷和尚已经从南海朝圣归来,可是有钱的和尚却没有做好出行的准备。穷和尚告诉有钱的和尚,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我只凭手中一个喝水的瓶子和一个装斋饭的体盂,就完成了我的心愿a有钱的和尚听过之后蝥愧得无言以 对。穷和尚笃志力行,而有钱的和尚只停留在口头上,所以结果是截 然不同的。

  古时候有些读书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寒毡坐破、铁砚磨穿,才能学成。因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示一个人立志立事,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夸夸其谈,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梦想。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记载在《列子?汤问篇》中的一篇古代故事。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有两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有数万尺,北山住着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纪已经将近九十岁了,他就住在这两座高山的正对面。由于这两座高山阻挡了往北的通道,无论进出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对这个情况非常的头痛。

  这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为了使这条路一直畅通无阻直到豫州南部,汉水南岸,他决定动手将这两座山铲平。第二天愚公就挑了三个比较能够挑负重担的子孙,跟着他一起去凿石头、挖泥土,然后他们把挖下来的土石,用畚箕运到渤海的边上。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认为他们人力小,山这么高大,怎么可能铲平这两座山。愚公则说:我就是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是这两座山又不会长高,又不会长大,我有甚么可担心挖不平它们的呢!河曲智叟听愚公这么一说,哑口无言。

  愚公以九十岁的高龄不因为自己的力小而无所作为。他认为积少成多,哪怕每天只能移走一点点土石,日积月累,总会将大山移走。而他的精神感动天帝,天帝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儿子将两座山移开,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任何一件小善都是土壤都是细流,从小善做起,日行一善,一句善语,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次关灯积小善成大德。老子说:夫唯吝,是谓早服,是谓重积德。假如我们在任何场合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就一定能够达到渐臻大成的最佳之境。同样勿以恶小而为之,小的恶行不以为然,日积月累也会酿成大祸。

  勿以恶小而为之

  宋朝人罗大经写了一本书《鹤林玉露》,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张乖崖当崇阳令时,因为发现管理府库的官吏夹带数目很小的钱出来私用,于是判处杖刑,但是他不服气,张乖崖就写下判例: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虽然每天只偷一元,但一千天之后就偷一千元,日积月累就会变成数目不小的一笔钱,就像用绳子来回磨擦木头,再大的木头也会断,水不断的滴在石头上,再坚硬的石头也会有穿透的一天。

  防微杜渐

  人生中的一思一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可以完全改变人的一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件小事可能造成大错,所以要防微杜渐。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箕子见微知着的故事。纣王有一次得到了一双象牙筷子,很是喜欢。箕子看到了,就感叹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野菜汤和粗粮做的饭,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愿再住茅草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慾望,还要去徵收远方各国珍贵奇怪之物。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禁不住为他担心。

  最后箕子的担心成了现实,纣王的贪慾果然越来越大。他建摘星楼和鹿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网罗四方的珍宝玩物,搞得民怨沸腾,最后周武王兴兵伐纣,纣王兵败后,自焚于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句话出自韩非的《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寻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相传中国古代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坚实的长堤。有一天,一个年老的农民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他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正好遇见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他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一件小事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样一件小事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其所谓怀大志,拘小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脚踏实地,成就自我。

评论问答

【拼音】yī y zhng m【成语故事典故】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

【注音】yī gǔ zu q【成语故事典故】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

【注音】b kě duō d【成语故事典故】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

【拼音】qī b chng shī【成语故事典故】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曹植则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拼音】b qū b no【成语故事典故】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

【拼音】b jū xiǎo ji【成语故事典故】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扌干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

【拼音】b z ling l【成语故事典故】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

【拼音】zhōng li jī j【成语故事典故】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下长安。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晋朝失去北中国的地区,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司马睿即位为晋元帝,定都建康(今南京)。由于北方兵荒马乱,大批大批的北方人开始南迁。祖逖族人也..

【注音】dōng shān zi qǐ【成语故事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

【注音】wi hǔ zu chāng【出处】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用法】..

本内容由公子纠发布在历史典故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成大事者拘小节的几个典故是一篇由公子纠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典故内容历史,支持公子纠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68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