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究竟是否篡夺皇位?玩“文字游戏”没有可能,夺位倒也有条件
有关雍正篡夺皇位的说法,版本有许多。
其中最玄奇的是一款“文字游戏”,说的是康熙的传位遗诏,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却被雍正和隆科多暗中抢先下手,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一字之差,成就了雍正的皇帝之位。
仔细推敲,所谓雍正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的说法,里头是破绽百出。
比如遗诏上不可能只写儿子排行不写名字,比如繁体字的“于”应该写作“於”,比如遗诏应该有满文和汉文两个版本(早期还有蒙古文),就算汉文能改,满文也不行。
说白了,这个版本只不过是那些民间传说,和港台戏说剧的惯用套路罢了。
事实上,康熙遗诏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因为遗诏和传位诏书是两个概念,遗诏本来就是皇帝死后由即位之君颁布的!
什么叫传位诏书,在清代而言,那就是雍正在经历了继位风波、兄弟相残的教训后,定下了秘密建储制度。由皇帝将继承人的名字写成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皇帝死后,则由众王公大臣将诏书开启,宣读继承人选。
这种诏书内容非常简单,往往就一行字“皇几子某某着立为皇太子”,满汉两种文字,就此结束。
而这个制度在康熙年间根本没有确立下来,那时候并不存在传位诏书这个东西。
那遗诏是什么?
说白了是新君即位后,以老皇帝的口气来个一生概括总结,传位给某个皇子,只不过在最后例行公事般地写一句,走走过场罢了。
比如顺治的遗诏,就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被写成了一份“罪己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你说这能是顺治自己的意思吗?
康熙遗诏倒是写得非常好,但从结构来说,通篇1200多个字,提到继承人内容的才三四十个字。
那肯定有人说,即使前面有概括自己的一生,也不证明这不是康熙的本意啊。
我们来看落款,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这就是康熙驾崩那天。其他皇帝的遗诏也都是驾崩的那时候,甚至还有写上某时的。
临终之前的皇帝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病入膏肓人事不知的时候还每个都能记得写遗诏?现代遗嘱有效的条件还是立遗嘱人必须思维清晰呢。
所以遗诏必然是皇帝死后才完成的,至少那个落款是皇帝死后加上的。既然落款可以加,别的内容就不能加吗?最后继承人是谁的内容就不能是现加上去的吗?
因此,凭一个可以在皇帝死后进行内容添加的遗诏,来证明皇帝想让谁即位,是不是天真了一点?
而且康熙遗诏的问题还不止这点。
目前,无论是收藏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还是台北故宫的康熙遗诏满文本的继承人部分,都是缺失的!
不仅如此,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驾崩的当晚,康熙遗诏的满文本就发布了,而直到七天以后雍正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汉文本才面世!
结合满文本没有继承人部分,是不是可以合理推测,写有雍正即位内容的汉文本,压根就是雍正即位后君臣“反复斟酌”出来的成品?
对于雍正继位问题,一向存在三种说法:遵诏即位、矫诏篡位、无诏夺位。
诸如《雍正王朝》这种将雍正塑造为正面形象的电视剧,说他是遵诏即位的。这当然也确实很可能。
首先是子凭母贵。
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在康熙晚年颇受宠爱,只有宜妃郭络罗氏可与之一争,那雍正自然比较受康熙待见。不过这点十四弟胤禵也一样。
但是,雍正另有一个养母。由于其出生之时,生母乌雅氏地位较低,他被送给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抚养。后来佟佳氏成了康熙第三任皇后,所以雍正会叫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舅舅”。有皇后这个“养母”,当然地位高人一等。
其次,雍正年长。
康熙晚年,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废太子胤礽都被圈禁失去了继承权,三阿哥胤祉总是跟文人在一起编书。五阿哥胤祺生性敦厚不争。所以较年长的、经验丰富的几个皇子中,雍正最为合适。
而且康熙也确实命其代为祭祀,这很有可能是康熙给雍正的一个信号。
但是,说雍正矫诏篡位的可能性,毕竟还是存在的。
康熙晚年,对十四阿哥胤禵的喜爱有目共睹,各种赏赐都高于其他皇子,尤其是命其为大将军王平定青海叛乱,下旨随军出征的众王公将领将胤禵的命令视如自己的圣旨,这绝对是超乎寻常的待遇。
而雍正早年,曾被康熙冠上“喜怒不定”的评语,若是康熙不能释怀,那否决雍正的继承权也并非没有可能。
有人可能会说,要传位还让胤禵出去,不怕临终赶不回来京城生变吗?
要知道,康熙身体一向硬朗,去世半个月前还在打猎,他是真不知道自己这么快就不行了。
所以,如果摆平天子近臣,第一时间篡位也不是不可能。当然,不是改写诏书这么低级的方法,只要有玉玺在手,直接重写一份也就是了。
当然,无诏夺位的可能性是更大的,毕竟如果康熙真有传位的诏书,也必然应该安排了预防生变的后手。所以,由于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一向健康的康熙可能没料到自己这么快不行,就陷入弥留。
而凭借与掌握京师宿卫的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关系,让雍正获得了更大的机会,在最关键的时刻一举控制京师,自行宣布继位。
隆科多最后突然获罪,死的不明不白,也让雍正有杀人灭口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