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破解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找不到夏朝!
让中国人说历史,往上推最早的朝代,大家都会说夏朝,还有一些甚至会拿“华”朝说事,说华夏华夏,既然有夏朝自然也会有华朝。
可是华朝至今在考古学界仍然是一个伪命题,就连我们十分坚信存在的夏朝,在世界范围里也没有得到许多认可。
老外们对中国的历史只认从商朝开始,原因是甲骨文可以佐证商朝的存在,而夏朝还没有对应的文字体系。但是这就可以否定夏朝的存在吗?
显然不是,这不,清华大学破译了一些战国时期的竹简,意外的揭开了甲骨文背后的一些秘密,也成功破解了夏朝到底存不存在这一百年谜团……
01历史上的夏朝
其实夏朝相关的文字记载一直都没有少过,就在我们学的历史课本里就明确交代了这个朝代的缘起和衰败。
这个王朝承接的是尧舜禹这样的禅让制,因为禹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禅让制正式变成了世袭制,传统的公天下也成为了私天下,就这样,王朝出现了。
夏朝出现后,一切的制度也都变成了为这个家天下服务,与此而来的,还有青铜器的兴起,但是那个时候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的青铜器流传下来的也不多,至于其他的文字记载更是没有保存下来,这个王朝也就只出现在后世的一些记载里。
比如之前大家所熟悉的《史记》《国语》,在这些书籍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夏朝的王朝兴衰更迭,还能看到夏朝的一些制度、经济、文化,按理说有了这样的记载也很能够说明这个王朝的存在了。
可是国外却并不认可,他们想要板上钉钉的证明,比如这个朝代的具体遗址何在、器物如何,还有是否产生了完整的文字体系。
因为按照这些人的说法,记载在后世文章里的东西是可以杜撰的,就像有些神话传说,经过了后世文人的加工,这些神话体系越来越完善,人物故事也越来越多,但这就可以说明这些人物和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么,肯定不行,所以一定要有相关的佐证。
按理说这也是说得过去的,只是这些外国人对中国的朝代考究的如此之多,对其他文明却并不那么严格,有些文明只要有遗址了他们就会认可,而有些有相关物件了也可以,独独对于我们的夏朝,这些证据非得缺一不可,不得不说这些标准实在有些双标。
02夏朝如何确认存在
抛开双标的事情不谈,那我们如何证明夏朝真的存在过呢?其实并不算难,因为夏朝的遗址差不多可以确定了,就是著名的二里头遗址,这个遗址里出土了大量的夏朝时期的文物,还有夏朝的一些皇宫的基底、路面概况。
但还是前面说的那种关键性问题,有了遗址并不代表这个一定就是夏朝的,只能说在那个时期这里有过一个文明,至于是夏朝还是其他什么部落或者文明还不好说,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绝对的文字来进行佐证了。
可是夏朝距离我们如今实在是隔得太久了,商朝之所以能够被确认,是因为有大量的甲骨文存在,这些保留在龟壳上的文字没有被岁月的风沙腐蚀掉,我们可以逐个破译,渐渐还原出那个商代的真实景象,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夏朝的直接佐证,这也就难以堵住国外那些怀疑之声。
可这也并非意味着毫无办法,因为这不是紧随其后的商朝还是存在的么,而且商朝的文字有保留,如果能从这些甲骨文里发现一些夏朝的记载,其实也能充分证明,毕竟商朝可是距离夏朝最近的王朝,他的记载就算不能充分说明夏朝的具体情况,但只要能锁定夏朝的一些基本信息,能和如今找到的遗址对应上,这个问题也就能够解决了。而这个机会显然也没有让我们等待太久……
03清华大学的意外发现
这次转机发生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那次拍卖会拍卖了一份竹简,这个竹简引起了一位清华教授的关注,因为这份竹简是一份来自战国时期的文物,上面记载的东西是研究先秦文明的重要资料。
所以这位清华教授不惜重金,联合朋友把这两千多枚竹简送到了清华大学,学者们很快围绕竹简内容开展了研究,在这里正好发现了夏朝的一些记载。比如夏朝的覆灭是因为它的暴政,而最重要的是,这里提到了一句“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而西邑这个词语在商朝的甲骨文里是多次出现的,当时人们都以为这是另外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城市的名字,直到这份竹简出现,人们才知道这个说的就是夏朝。
这样一来,夏朝就是在甲骨文里板上钉钉的记载过的,而根据西邑的一些记载,我们会发现这和二里头遗址里的一些内容也能对应的上,所以现在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遗址也基本是十拿九稳了。
只是要具体确认,还需要学者们继续研究,来找到更为充分的证明,比如夏朝都城的确切记载,又或者二里头遗址里能出土什么能直接证明这就是夏或“西邑”的文字物件。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从夏朝考古出土的物件中已经有一片卜骨上,显示的有“夏”的字样,但是古文字到底和现在存在差异,具体是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究。
毕竟我们的考古工作一向是严谨的,不给西方钻空子指摘的机会,也给历史找到一份更具可信里的铁证,但显然,这还需要再走一段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