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六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能够得善终?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君主,虽然说他夹在康乾盛世中间略微有些尴尬,但他却是比较公认的有为之君。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有了他的兢兢业业,后来的乾隆才能延续上盛世。
用一位清史专家杨珍的评价来说是:他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
而雍正皇帝的功绩自然也不是一人所为,他同样是跟一群能臣配合完成的,雍正底下有六大宠臣。分别是年羹尧、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以及李卫,这六个人各有所长,但在他们六个人之中只有一个李卫得到善终。那么为何张廷玉等人都没被放过,他却安稳活得好好的呢?其他人又是因着何事没落得善终?
年羹尧在康熙一朝便很得赏识和提拔,还娶了纳兰性德的女儿,算是比较有权的青年才干。而他跟雍正有着姻亲关系,雍正的侧妃年氏,也就是未来的敦肃皇贵妃是年羹尧的亲妹妹。他在九子夺嫡中自然成了四爷党,登基之后很受重用。
他在外征战战功赫赫,他的妹妹又是皇帝的宠妃,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太受重用了便容易得意忘形,本就功高震主,又嘚瑟自然会引起皇帝的杀心。果然在他做出许多超越本分的事后,雍正再也无法忍受,年羹尧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
张廷玉在乾隆登基之初还是颇受重用的,可年逾古稀的他固执、好激动,这才渐生嫌隙。在配享太庙以及辞官两事上,惹乾隆不快,不光被罢去配享太庙还被削去伯爵。张廷玉抑郁身亡,不过乾隆还是尊父亲遗愿,将他配享太庙。
鄂尔泰比较倒霉,他去世的时候还啥事也没有,结果去世十一年后因为他的侄子。被撤出了贤良祠,这算是无妄之灾,纯粹被侄子牵连。
田文镜是因为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水灾一事,他当时隐匿不报,导致百姓颠沛流离。只不过雍正看在他从前有功的份上,还是予以包容,没多久病逝。在乾隆登基后,这件事又被翻了出来,甚至有官员上奏说百姓请求将其撤出贤良祠。田文镜的名声由此变差,乾隆考虑良久,还是觉着不能推翻父亲将他挪出贤良祠。
李卫是这六个人之中唯一得善终的,他不光深得雍正赏识,还很得乾隆赏识。主要原因在于一个忠字,除去忠,不要管任何事。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能体察民间疾苦,很受百姓爱戴。
且李卫这人出身不高,即使他得皇帝赏识,也不会跟年羹尧一样嚣张跋扈。他为雍正等人办事很得力,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这便是他能得以善终的原因,李卫晚年病重,乾隆还曾派御医到府诊治。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享年51岁。不过就算是李卫,在去世数年后,也遭到了乾隆皇帝的一点嫌弃。原因在于他太得人心了,百姓便为他以及妻妾在西湖花神庙立了神像,号“湖山神位”。
恰好乾隆南巡的时候看见了,遂下令说将其烧毁,原因是: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这都是百姓们所修,也不干李卫的事,乾隆倒是将李卫贬了一顿。若是当时李卫还活着,恐怕少不了被骂,也就没法得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