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非要在白帝城托孤?若他回到成都,蜀汉就亡了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公元222年,刘备遭受人生之中最大的败仗,即夷陵惨败,但他却没有回到成都,而是驻扎在蜀国和东吴的交界处白帝城,直到一年之后病重托孤,乃至病逝。其中有一个疑问,为何刘备一定要在白帝城托孤?若他回到成都,蜀国就灭亡了。
其一,刘备驻扎在白帝城,挡住了虎视眈眈的东吴军队。
夷陵惨败后,刘备的军队兵败如山倒,直到败退到白帝城,才暂时止住了溃败。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我们看看其他次战斗的结果。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击败,他狼狈逃回邺城,后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曹操通过数年的征战,逐步蚕食袁绍的地盘,在袁绍死后拿下邺城。如果袁绍战败后,在边界驻扎,曹操便无法彻底消灭袁绍。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后逃回北方,留下曹仁驻守荆州。最后的结果是,荆州被孙刘联军夺取,他辛辛苦苦得来的荆州不翼而飞。
刘备亲眼目睹了前两次大仗,于是吸取教训,遵循“天子守国门”战略决策,驻扎在白帝城。刘备驻扎在白帝城,同时也是向陆逊宣示,这是我的底线,吴军请止步。如果陆逊没看懂,带着吴军大举进攻,刘备必将拼死抵抗,到时候吴军和蜀军两败俱伤,就会白白便宜了曹丕。陆逊也不是傻子,他一眼便看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于是带领吴军返回东吴了,为抵御魏军做准备。
其二,刘备为避免内乱,没有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
刘备发动东征,讨伐孙权,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如荆州派,但也有另一部分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如益州本土派等。如果东征胜利,降服孙权,甚至彻底吞并江东,蜀国的那些反对派们便不会再有什么怨言,而是积极来分享胜利果实。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刘备东征失败,损失惨重,益州大部分家庭都有战死的青壮年,几乎家家戴孝。此时,蜀国的政权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哗变。刘备如果回到成都,将会直接面对那些对他不满的人,毫无回旋的余地,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刘备干脆停在白帝城,不回成都了。这样做,刘备做给那些对他不满的人看,亲自守边界,表达自己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那些人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了。
刘备把成都和小阿斗交给丞相诸葛亮,非常放心,他坚信诸葛亮不会叛乱,他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能够治理好国家。
因此,如果刘备在夷陵惨败后,狼狈逃回成都,或许蜀国就灭亡了,有两种灭亡的可能性。
第一种是陆逊带领大军夺取白帝城,进入益州腹地,灭掉蜀国。
如果刘备逃回成都,那么白帝城的防守必然薄弱,如果陆逊看到有机会灭了蜀国,壮大东吴的实力,他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大军入川。到时候,刘备很可能丢失大片领土,再次陷入颠沛流离的境遇。
第二种是蜀汉内乱,四分五裂。
刘备是外来户,刚统治益州没几年,根基不稳。刘备深知这一点,于是没有回成都,而是在白帝城驻扎,一直到托孤。
许多人认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害怕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对其图谋不轨。他们还有证据,那就是刘备临终前,把兵权交给另外一个托孤大臣李严,而不是诸葛亮,就是为了防备诸葛亮的。还有人无中生有道:“刘备在托孤时,故意试探诸葛亮,并在永安宫周围埋伏许多刀斧手,如果诸葛亮说错一句话,便会跳出来解决了诸葛亮。”
其实,这都是阴谋论,刘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对诸葛亮一百个放心。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后,他没有回成都,即使托孤也没回成都,而是在白帝城托孤,只是为了蜀国的稳定考虑,没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