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慈安太后,比慈禧还要狠辣,她改写了大清的历史
内外章奏,两太后览讫,王大臣拟旨,翌日进呈。——《清史稿·列传·卷一》
这是《清史稿》中对慈安太后的垂帘听政的描写。
慈安和咸丰皇帝
大清朝后宫的女子,没有一个是傻白甜,各个都城府极深。在晚清历史中,有人认为慈安太后懦弱无能,受到慈禧的操控,最终被慈禧谋害。慈安太后之死,不明不白,同慈禧脱不了关系。
但是慈安太后从来不是一个善茬,她在世时,一直是慈禧太后临朝称制的最大阻碍。慈安太后出生在官宦世家,对于一个即将入宫的女儿,即使是懵懂无知,也要培育成一个女强人。如果钮钴禄家没有这点觉悟,那么慈安太后入宫,将会被欺负死。
慈安太后进入咸丰皇帝后宫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受到咸丰皇帝的宠爱。进宫四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后,是咸丰皇帝的原配皇后。而慈禧入宫时,只是凭着几分姿色,受到了咸丰皇帝的喜爱。
慈安太后
但是慈禧出身不好,因此一直是贵人,也就是后宫中的低级妃嫔。慈禧能够翻身,还是靠着母凭子贵,生下了爱新觉罗·载淳。咸丰皇帝去世后,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为西太后,慈安太后位居慈禧太后之上,两宫辅佐同治皇帝。
如果慈安太后没有一点手段,咸丰皇帝也不放心,把整个帝国托付给她。从三件事情可以得知慈安太后的谋略,第一件事情诛杀安德海。安德海是慈禧身边的大太监,因为受到慈禧器重,权势煊赫,多行不轨之事。
咸丰皇帝托付慈安
清朝规定太监不能出京城,安德海作为慈禧的心腹,请求去往江南购置龙袍,慈禧同意了。安德海此行的目的,就是假借购置龙袍收受贿赂。在路途中,安德海软硬兼施,收取了大量的金银。
到达山东境内时,山东巡抚丁宝桢眼里不容沙子,将安德海一行人逮捕。丁宝桢将消息上报给慈安太后后,慈安太后下令,诛杀大太监安德海,在记载中:
“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
慈安太后在没有通知慈禧的情况下,当即将慈禧的心腹安德海诛杀,安德海头颅被送回京城,放到了后宫内,警示宫中的太监们。慈安太后见到一个太监,如此为祸朝政,当机立断杀死了安德海。
安德海被杀
第二件事情“祺祥政变”,咸丰临终前,托孤给八位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同治皇帝。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祺祥政变”,将八位顾命大臣诛杀,将清王朝的权力,收归两宫太后手中,在记载中:
“九月,奉文宗丧还京师,即下诏罪载垣、端华、肃顺,皆至死,并罢黜诸大臣预赞襄政务者。”
慈禧太后当时真有那么大的能量吗?如果没有慈安太后的同意,慈禧一兵一卒都调动不了,更不要说联合恭亲王奕䜣。与其说“祺祥政变”是慈禧主导,还不如说是慈安太后首肯后,慈禧太后实际操作而已。
八大顾命大臣被杀
正是因为慈安太后的同意,慈禧和奕䜣才可以诛杀顾命八大臣,不然就是谋逆。慈安太后作为咸丰皇帝的原配皇后,她可以说代表了咸丰,她的意见就是代表了所谓正统。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完全无法同慈安抗衡。
有人会对这时两宫太后的权势对比,有所怀疑,认为慈禧已经同慈安并驾齐驱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在整个同治朝期间,慈安太后的命令,慈禧只能无条件遵从。原因就是因为慈安是嫡妻,而慈禧这是个妾室,尊卑有序,让慈禧只能服从慈安。
而同治中兴,就是在慈安太后的带领下,才最终实现的。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打心底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比如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囚禁了光绪皇帝,杀害了戊戌六君子。
在戊戌变法之前,清王朝还有一个洋务运动,也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那么当时慈禧太后为何没反对呢?不是慈禧不想反对,而是她没有资格反对。慈安太后看到了晚清落后挨打的情形,支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最终促成了洋务运动。
慈安太后身居高位,熟知后宫的明争暗斗,将会损害帝国的利益。她积极团结慈禧太后,希望同慈禧一同辅佐同治皇帝,让帝国重新走向强大。慈安太后曾对慈禧动情的说:
“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
这番话就是体现了慈安太后,这时的心境,她一心为了国家考虑,并不想与慈禧为敌。慈安太后信任慈禧,想要同她一起携手,开创清朝又一个盛世。可是慈禧并不这样想,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离奇病逝,死因成谜。
慈禧太后大权在握
慈安太后去世,影响了清朝的历史走向。慈禧正式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她把国家的珍宝,全部集中到颐和园中,供自己把玩。慈禧花费几十万两白银,给自己过大寿,甚至挪用了北洋海军的军费。
慈安太后用国库内的五六千万两白银,帮助同治皇帝,实现了同治中兴。而慈禧太后把清朝的国库,当成自己的私人库房,随意支取,满足一己私欲。慈安太后一死,再也没人制衡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最终将清朝带向了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