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荷兰侵岳收服台湾的人名英雄是哪个?朱文科的关于《血色野菊》
达到荷兰侵岳收服台湾的人名英雄是哪个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于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11岁时就已是聪明过人,写过一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其师为之赞不绝口。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为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其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又建设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编辑本段]效忠君国抗击满清1644年,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哈哈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在闽浙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收复台湾,驱逐荷虏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军队交出了所有武器和物资,残存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余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了台湾岛。此次战役,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使郑成功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6月(农历五月)病逝,享年38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小学课文《《郑成功》》《郑成功》是苏教版小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讲述郑成功如何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只是略写。2~6自然段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7、8自然段介绍郑成功建设台湾。[编辑本段]对海外华人的保护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郑成功纪念馆《发现台湾》上册;天下杂志编辑;天下杂志,第8页至第45页;《郑成功的台湾时代》;陈锦昌;远足出版社;ISBN957-29670-2-9《郑芝龙大传》;陈文德;远流出版社;ISBN957-32-3482-3郑成功·收复台湾郭影秋《李定国纪年》顾诚《南明史》[编辑本段]多次欲攻取菲律宾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但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不久病危,1662年6月23日病逝。后来,其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朱文科的关于《血色野菊》
2011年8月,湖南作家朱文科的长篇历史小说《血色野菊》,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历史小说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题写书名。小说长达60万字,是国内首部反映民族英雄李定国悲壮一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军事家,与郑成功一起被誉为明清之际的“绝代双骄”。黄宗羲曾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顾炎武写诗高度评价李定国的卓越战功。章太炎也告诫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勿忘郑成功。”历史学家顾诚称李定国是“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尽管李定国对国家和民族的功绩不在郑成功之下,但他的名气远不如后者。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既与当今民族大一统论调关系密切,也与长期以来人们对李定国的忽视有关。到目前为止,关于李定国的专著,只有郭影秋的《李定国纪年》,却没有一部关于他的长篇小说、长篇传记和影视作品。作者出于对李定国的敬仰之情,收集大量有关史料,耗时数年,写成这部《血色野菊》。全书以大西农民军在湖南、湖北和四川活动为背景,围绕李定国寻找古墓秘笈、王玺报仇雪恨两条主线,反映了大西军由弱到强、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失败走向联明抗清的全过程,揭露了明末社会腐败黑暗,塑造了李定国、王玺、靳统武、张胜、高文贵、白文选、罗汝才、白文菊等一批英雄形象。他们感人的形象,高尚的情操,美的心灵,宛如鲜血漫染的野菊花,傲霜斗雪,贞洁秀丽、挺拔。小说的语言简洁、鲜活,将历史风云、剑光侠影、军事谋略、浪漫爱情融于一炉,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个性鲜明,是一幅令人荡气回肠、心灵震撼的绮丽画卷。书中大多数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史料记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期待这部书能搬上荧屏,让国人真正记住这位民族英雄、杰出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