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大师晚年为何写《柳如是别传》,干嘛专为一青楼女子立传?


王国维为何颐和园自沉,与陈寅恪何以会写《柳如是别传》,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史学界两大谜团。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尤其是陈寅恪的这段晚年公案,更牵动人心,也更让人猜疑。现代中国的头号史学家,垂老之年,竟然焚膏继晷专为一无关中国历史大痛痒的妓女立传,怎么说都是一件反常之事。要知道,陈寅恪这人,是余英时所说的“学术史中心人物”,从他“出道”到生命终结,一直都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学者,主角光环基本伴随着民国始终(1949)。

正如当时的学界大佬傅斯年推诚至予的月旦评,“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氏是可以推倒一世的学林豪杰。他的同时代的学者同行,对他寄望最殷,几乎都毫不怀疑,以这个人的才华和学识,完全可以超越钱大昕、赵翼等人的境地,“成效当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再创辉煌,写出经天纬地足以流芳百世的著作来。

结果,一代大师,贡献出来的压卷之作,竟然是一部妓女之传,基本是让当时所有人错愕的。

《柳如是别传》,1953年属草、1963年竣稿,为陈寅恪封刀之作

何以会如此诡异,中国学者在这件事情上耗费了巨大的心力,也写出了连篇累牍的研究文字,试图去破解这两个历史迷思。但至今,也始终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遂成为永远的“悬案”。

我们现在所能揣测的是,为柳如是作传,不仅世人不能理解,可能也是超出陈寅恪本人正常的的写作计划的。

早年,陈寅恪的治学用心,按他给《学衡杂志》投书时的记述,是要用西方科学之方法,开展中文和藏文的比较研习,并对佛教经典的误读作出勘正。为此他到处留学,也遍学诸多外语,就是为此作储备。

留学国外诸大学,不要学位,专意读书之时

回国以后,因为资料的缺乏,他逐渐放弃这一学术方向,加上家国危亡的刺激、文化沦灭的隐忧,遂有了写一部中国通史的抱负。可以说,《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作,都是这一理想的操练。书名称之为“稿”,固然是谦虚,可也确实只是他小打小闹的准备。后人视为精金美玉,其实陈本人并不特别重视。

陈寅恪意图写通史的想法,也为当时人所关注,大家翘首以盼,比如钱穆先生在大学讲述中国史,就自谦只是为陈作“前驱”而已。结果呢,晚年目盲体衰状况,最后的时光,他花费所有心力,投入全部热情,膏火自煎十余年,贡献给学界的,却是一部80万字有关明代名妓柳如是的传记,彼时的人们是大跌眼镜啧有烦言的。比如施蛰存、钱钟书、顾颉刚诸先生公开表示不理解,还是钱穆先生,在海外辗转得读此书,在给学生的私信中,表示极大的失望,以为浪掷才华。

所谓“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那问题来了,一代大师坐困愁盲,岌岌可危,按道理本该为民族传续文化香火,“学术托命”,为什么要自废武功,拿生命去盛赞一个名妓?难道真的是如项鸿祚所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如果事情真的如此清楚和简单,也就不成其为历史之谜;陈寅恪何以是陈寅恪,也就变得非常可疑了。

所以,从基本逻辑出发,后来余潜山的推定,大体上当最接近真相,即这一定是一部寄托遣怀之作、忧世伤生之书、别有怀抱之著,字里行间遍布“哑语”和“密码”。只是余先生论当代史,个人情绪过重,私货捎带过多,有些不免过度阐释罢了。

钱穆及其夫人、得意弟子

我斗胆先揣测其中两三点成因,更多感想,留待日后有机会时再就教于朋友们。

一,“不降志,不辱身”,孤怀遗恨的自我剖白知识分子说话、表达意见,可能不是那么直白的。《庄子》里,就说人言说的方式,有所谓“三言”,即“寓言”、“重言”,还有“卮言”。

陈寅恪一家

这一点,我们也看到大量历史成例:当过去的封建时代,有不容人正经说话之时,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士人,就能通过特殊而娴熟的话语,如九渠十八涧般,重峦叠嶂婉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与孤愤。《柳如是别传》这是这种笔法的再现。所谓“复重言者,贵以微诚,披露肝胆”,充满了“三言”式的隐语。

表面上,《柳如是别传》只是写名妓柳如是的风华,实际是讲述了在明亡烬余理想倾覆的幽光中,一批不屈士女的抗争史。“亡家亡国亡天下”,“不降志,不辱身”的红妆柳如是等人,不惜毁家纾难,宁折不弯,为光复文化之故园、政统之中国、道统之华夏,奋不顾身,赍志而没,无怨无悔。在陈先生看来,柳如是实际是这种理想的符号人物,是故不惜出死忘命,恳恳重言。从一点看,柳如是就是陈寅恪。

宋遗民郑思肖著名的《心史》

“夫子殆将病也”。陈寅恪晚年,以故国之思,“留兮中州”,避地岭南,天真的以为置身事外,价值中立,可以全身免祸,结果小看了非理性疯狂,为所吞噬。在家国与文化双重性的残阙毁禁的目击心伤中,于内披寻钱柳之篇什、伸张学者之尊严,对外借机表述自身气节与价值守望,就成为他的思考必然,和敞开心灵的唯一途径。陈先生说过,写此书,也是借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此点而言,《柳如是别传》又是他不得已借言的“心史”之作。

我们今天看《柳如是别传》,细心一点,看里面对柳氏的讴歌,对钱氏的理解,对志士潜德的表彰,对野蛮群生的谴责,对郑成功海外建朝的祝福,并不难发觉,里面无一不是在暗寓这些悲怀遗恨,以此“痛哭古人,留赠来者”。作为一代史家,他是在“世变”中煎熬写“世变”,越到后来,越沉痛地将身世感与历史感揉成一团的。

一代盲人史家以口授的形式,完成《柳如是别传》.旁为助手黄萱女士

在陈先生的诗集中,他曾有诗曰“欲将心事寄闲言”。陈寅恪所以写柳如是,我以为这是他最重心的着落点。

二,“著书唯剩颂红妆”,为受侮辱的女性作关怀代言我们还可以知道的是,早在1954年,陈先生就开始动笔写柳如是了。而那时,国家百废俱兴,他自己备受礼遇,实无“愤”可泄。

潘恭寿 所画柳如是照

是以,是《柳如是别传》,当然不仅只是晚年陈先生发泄愤懑情怀之作。潜山余先生解读时,固然精彩迭出,但是非得一味地往政治上靠拢,既不客观,也不符合事实。我以为,从时间点和陈先生一贯为人推断,他起初写柳如是,可能真只是遣兴而已,是真的有“颂红妆”、表彰历史上一些杰出女性的意图。

为女人尤其是一个妓女写长传,是中国史家从来没有想过,甚至是鄙夷的。陈先生有此意,并非无聊,而是他平权理念的表达。书中,他自述说,柳如是“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很明白要为她洗冤辨诬。这是一个杰出史家的责任感和道义感的催发。

明末清初之际,一代文化大师钱谦益

我们知道,陈先生一生,立身端谨,对女性始终有着一以贯之的贵乎常人的尊重。不仅如此,这一点,我们看《吴宓日记》的记录,还有陈先生及其学生的一些回忆文章,即可明白,男女平等主义,也是陈先生自始至终守持的一个理念。《柳如是别传》可称是这种非一般的史家关怀的“代言”。

因为道理也很明显,如果单单只是寄托气节,表白孤恨,陈寅恪完全可以选择史上其他更为惊心动魄的仁人志士做文章,比如瞿式耜、史可法、刘宗周、夏允彝等等,这些“孤臣孽子”故事似乎更能引发共鸣。因为论志向之坚定、行事之多劫、境遇之惨烈,这些人都远比柳如是更加具有可述性。因此,从此推断,“不降志,不辱身”的情怀陈述,绝对只是其中一方面,是重心但非全部。

今人影视剧演绎中的钱柳形象

更何况,柳如是的身份,本身也是复杂。她既是风流名妓,也是爱国豪杰,更是节妇烈女。只是在此中,传主因了女性的身份,更显传奇,更显突兀,也更可以寄托意义了。陈寅恪长期留学西洋,平权主义思想甚重,柳如是作为男权世界中的女子,其才、其思、其志、其苦、其悲,陈先生身为男人身,当是自惭而感佩的。

我想,但凡读过《柳如是别传》一书者,都不难看出,书中确实浸淫着陈先生本人太多的深切同情和感知,乃至敬意。而差不多与写作此书的同时,陈寅恪也写出《论再生缘》,歌颂另一位清代女才子陈端生。所以,他自己说,“著书唯剩颂红妆”,不为无因。

三,“一笑妆成伴白头”,对妻子爱意与感激之情的含蓄表达其实,我个人揣测,陈先生写作此书,除了传达男女平权的理想之外,还有一个缘由,就是借机传达对自己妻子唐筼女士的感激之情。

唐筼,1898—1969,广西灌阳人,唐景崧孙女,曾执教于北京女高师,为许广平老师

唐筼出身名门,满腹才情,一生为了夫君流浪四海,朝不保夕,求一饱腹都难,患难与共无怨无悔,其才情、气概、境遇等都和柳如是有着若干相似之处。陈先生写柳如是,既然是有浓厚的“身世之感”,那么传达对自己夫人亲爱、感激、敬佩的心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心的读者,翻阅《柳如是别传》,想并不难暗查此点。甚至说,书中有太多的“闲笔”,不从此想,都令人费解。比如,《有美诗》写钱谦益与柳如是的蜜月同居生活,什么“凝明嗔亦好,溶漾坐堪怜”等句,完全是可和他《戊辰中秋渤海舟中望月有怀》等诗参读的;比如,他写柳如是各种才情超卓、甚至动静咸宜、无不美好之形象,以及钱谦益各种“夸妻”渲染,处处可见唐筼身影,与陈氏个人情绪。

陈寅恪目盲后,留下的很多“手迹”,实为唐筼代笔

特别重要的一点,随着近年来材料的不断发现,我们所知道的是,陈氏晚年,对于当初未听妻子苦劝,没有离开是非之地,是异常悔恨,自感糊涂的。这是他晚年极其纠缠的一个心结。他1958年抄示龙榆生的那些旧诗,什么“西江艺苑今谁胜,不是男儿是妇人”都蕴含着这种深意。而《柳如是别传》中,陈氏反复强调河东君的英明决断,钱牧斋的懦弱糊涂,难道还不够昭然若揭么!

从这一层看,写柳如是之才情卓越、之人情通达、之眼光深远、之英明决断,又是在侧写他妻子唐筼女士。陈寅恪晚年,在写作《柳如是别传》其间,也曾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诗歌,以示感激夫人唐筼之辛苦,并用“可封侯”三字来形容她的“壮举”。后来,身不由已,虎落平阳,他还曾多次深情的嘱托女儿们说,“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妈妈。”所谓“颂红妆”,必有“颂妻”的深情包含其中。

陈氏家族

我读《柳如是别传》,常无端感动而不能自已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想也正在于此。

往事已矣,逝者如斯,如今探究《柳如是别传》到底为何而写,似乎早已不再特别重要了。

陈寅恪后人.左为其两个女儿

只是,我们也需要有默契的是,我们现在阅读《柳如是别传》,还有谈论此书的成书因缘,不只是无聊闲谈而已。它最大的文化意味,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为陈寅恪式的一脉文化香火守灵和致悼,更是对不堪的往事作出检讨和省思。

陈先生写作《柳如是别传》时,曾感慨,“今生所剩真无几,后世相知或有缘”。他认为,他为柳如是写传,赞誉这样一位女子,后世是能理解他的苦衷的。因为没法直接说话,他的苦衷有很多的谜语,我们缺乏钥匙解开,遂成历史疑团。但是有一点,我们还是确信可以“相知”的:即他要告诉后世,他所经历的,他所写下的,绝非只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这个时代的悲殤。

广东中山大学校园中的陈寅恪坐像

历史永远是最健忘的病人,往复循环,不舍昼夜。记住过去的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我想,这应是史家陈寅恪的最大心愿,也是他写作《柳如是别传》最苦心孤诣所在。也唯能如此,他的冤魂才有路可走,我们为后者方有家可归。

评论问答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

武昌中南路、徐东、青山沿港路、江岸利济北路、汉阳钟家村等绿豆饼店前,同样的排队现象令人惊讶。这是近年来继“掉渣烧饼”、“公婆饼”排队风之后,江城再次刮起小吃排队风。不过,经调查发现,这排队的背后,竟有不少猫腻。顾客多系跟风购买通过走访多家绿豆饼店。发现店面都不大,约20平方米。在中..

每一个中国电子商务创业者所经历的艰辛过程和无法预料的惨烈结果。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会发生在玛萨玛索身上,这个专注于男装领域的B2C企业曾是中国垂直电商的榜样,创业4年同比年增长率曾高达300%,共接受来自红杉资本、北极光的两轮融资,额度总计达数千万美元。北极光在第二轮融资中甚至说,除了玛..

今年25岁的王佳璐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她先后在服装店、超市打了几份工,但一直都不理想,王佳璐便想出去闯闯。一天,远在深圳市福田区一家珠宝首饰厂的同学吴琳打电话来说:“佳璐,我们单位正在招人,你马上来吧!”末了,她告诉王佳璐,她家有深圳市地图,要王佳璐去拿来..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

被称作“智囊”的战国秦孝公庶子樗里疾,也是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期,樗里疾多次提出精彩的提议。可是樗里疾的身份分明是皇室之人,虽然只是一个庶出,但是对王位就没有丝毫的威胁吗?为什么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都如此重用樗里疾呢?樗里疾是他的姓名,但是他的名只有单单一个疾..

陈寅恪,字鹤寿,生于公鸭云1890年,去世于公元1969年,世代书香世家出身。陈寅恪的祖父为陈宝箴,晚清维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进士,曾任职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称。母亲俞明诗是山阴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才女,能诗而擅鼓琴,有《神雪馆诗集》。其妻唐..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读了这首《相鼠》,我首先想到的是秦国的李斯大人。《史记》中记载: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

1997年8月,一个高中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又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川妹子,含泪离开四川广安农村,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没有人能预知他的未来,包括他自己。一晃几年过去了,这个叫吴波文弱的小女子,却出人意料地在南京赢得数百万财富,让许多人不可理解的是,她起家时身上仅有60元钱。1997年8月,吴波在..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活跃着一支“网易创业天团”,但在网易内部,似乎除了游戏以外,以前的多次创业都难称成功。2015年,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推出网易考拉,并迅速成为业内举足轻重的角色。双十一前夕,有媒体公布网易考拉海购的10月成绩单,在全国最成熟的杭州下沙保税区日出单量超过天猫国际,占据当地..

本内容由相威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陈寅恪大师晚年为何写《柳如是别传》,干嘛专为一青楼女子立传?是一篇由相威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相威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782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