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受之变:一场26天的叛乱闹剧,改变了南宋的历史走向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朝徽、钦二帝及在开封的宗室、朝臣3000余人被金兵掳走,北宋正式灭亡。唯一幸免于难的皇室子弟——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南宋。

宋高宗赵构即位初期,除了要应对金人的侵扰,国内也是危机四伏,各地民变、兵变时有发生,使得本就国势疲弱的新兴王朝更加雪上加霜。但为了顺应举国上下的抗金呼声,宋高宗还是起用主战派李纲为相,一边抵御外侵,一边平定国内叛乱,稳定局势。

期间,虽然颠沛流离,到处逃奔,但总算有惊无险,慢慢在江南安定下来。照此态势,如果君臣同心、举国同力,共御外敌,偏居江南的南宋也许会逐步收复北方失地。

“靖康之变”形象图

但此后高宗却改变了抗金态度,罢免了主战派李纲,重用汪伯彦、黄潜善、王渊等主降派,对金国采取乞降求和政策。即便后来迫于金国不断入侵压力而不得不抗击金军,甚至一度取得战略优势,也是以战求和,不思进取,这种主和基调一直持续到高宗禅位,甚至影响到其后的历代君主,直至南宋灭亡。

面对外侵,宋高宗的抗金态度之所以发生变化,背后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如,宋朝历来实行重文抑武政策、军事势力较弱;金国军事强大,且以骑兵为主,作战能力优于宋军,等等。对此,后世史家学者也多有分析,不再重复。

今天我们重点从一场叛乱,分析一下宋高宗为什么实行对外妥协议和政策。

这场叛乱,历史上称作“明受之变”,也叫“苗刘之变”——这场由两个普通将领发动的叛乱兵变,从叛乱过程看,更像是一出蹩脚闹剧:发起者声望低、能力差、组织粗慥、诉求混乱,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不到一个月就草草收场,事败身亡。

但就是这场看似不起眼的叛乱闹剧,却对宋高宗的对内、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南宋王朝的历史走向。

下面我们就从这场叛乱的起因、过程入手,分析一下这场事变对宋高宗及南宋的历史影响。

宋高宗赵构剧照

一、“明受之变”的背景和起因:泄怨愤、除权宦、分财产

南宋初年,宋高宗为躲避金军追击,频频南逃,期间对一直跟随身边的枢密院使、都统知王渊及宦官康履、蓝珪等人及为宠信。1129年2月,金兵进攻时,王渊手握调兵大权,却不思抵御,鼓动高宗以巡视为名,一路出逃扬州、镇江,杭州等地,随行宦官康履等人一路作威作福,强占民宅,甚至射鸭、观潮为乐。

“帝在维扬,入内内侍省押班康履颇用事,妄作威福,诸将多疾之。及幸浙西,道吴江,左右宦者以射鸭为乐;比至杭州,江下观潮,中官供帐,赫然遮道。”(《续资治通鉴》)

出逃中,王渊主动要求断后,却用战船偷运自己的私人财物,致使大将刘光世的数万兵马无船过江而失陷敌营,引起朝臣怨愤。王渊虽然为所欲为,但由于他和宦官勾结一气,高宗只是免了他的枢密使之职,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又令其掌管枢密院,并给予处理事务不必呈报皇帝的特权。

宦官形象图

高宗对王渊和宦官的宠幸,引起了两个人的极大不满——跟从高宗负责保卫工作的扈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苗傅自恃功劳很大却提升太慢,对王渊勾结宦官受宠重用十分怨恨;刘正彦虽是王渊提拔,但有招降平定叛将丁进之功,也觉得朝廷对他封赏太少,加之王渊又收缴了他的兵马,心中更是不平。

面对王渊和宦官的恃宠得得势,二人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嚣张!”“傅等切齿曰:‘汝辈使天下颠沛至此,犹敢尔耶!’”(《续资治通鉴》)

二人虽然只是中级将领,但掌握护卫兵权,而手握重兵的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大将都在前线御敌,这给二人叛乱提供了机会。

于是就联络同僚王世修、王钧甫、张逵等人说:“如果杀了王渊和康履等宦官,为国除害,朝廷定不会怪罪,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并鼓动士兵说:“除掉王渊和那些宦官,分了他们的财产,我们都能致富。”“向张逵建议诱说诸军,掠取王渊及诸内臣家,人人可以致富。”(《续资治通鉴》)

苗傅剧照

于是苗、刘等人决定以“清君侧”为名,发兵诛杀宠臣王渊及康履等宦官。但调兵权由王渊负责,他们就向王渊谎报郊外有盗贼,请求允许出兵平贼。

看得出,苗、刘发动叛乱的初衷很矛盾:一是忠义性:不满权臣、宦官受宠专权,不满朝廷对金军入侵一味妥协避逃;二是私利性:清除权臣奸佞,发泄自己不被重用的怨恨,并瓜分其财产。而朝廷大将带兵在外、权臣宠宦专权不得人心、北方士兵人心思归、为利所诱等因素,则为叛乱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行良机。

二、“明受之变”的过程:筹谋差、诉求乱、时间短

1129年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祭祀后上朝。苗傅和刘正彦提前在城北桥下埋伏士兵,等王渊退朝,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直接将其诛杀,并随后包围了宦官康履的住处,康履逃脱,士兵大肆捕杀宦官100多人。

高宗早已得知叛乱消息,登上城楼责问苗、刘叛乱原因。苗傅先是山呼跪拜,然后厉声斥责高宗宠信宦官,赏罚不公,用人不当,自己劳苦功高却得不到提拔,要求高宗诛除康履、蓝珪、曾择等宦官。并放言宦官不除,绝不退兵。

高宗无奈,从城楼将康履用绳索放下,叛军当即将其斩杀。

宋高宗像

斩杀了王渊、康履后,兵变的目的基本达到。但苗、刘并不退兵,反而大声喊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徽、钦)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履既死,帝谕傅等归寨。傅等因前,出不逊语,大略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续资治通鉴》)并要求隆祐太后一同听政,高宗同意后,又进一步逼迫高宗逊位,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并已士兵可能失控生变相威胁。为避免生乱,高宗主动答应禅位给太子赵旉,并当即下发罪己诏书,当晚迁移睿圣宫,苗、刘二人把持了朝政。

第二天,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天下。根据苗、刘的要求,很快将黄潜善、汪伯彦贬降外地,将蓝珪、曾择等宦官流放岭南,曾择刚动身,苗傅就下令将其诛杀。苗傅还大封亲信,并将高宗幽禁监督,将年号改为“明受”(故称明受之变)。

宰相朱胜非知道苗、刘二人能力不足,见识短浅,便巧妙周旋于叛军和太后之间,一边迷惑苗傅,一边择机派人传令前来平叛。张浚、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在外地抗金的重臣武将接到大赦令后,知道朝廷发生了兵变,于是谋划起兵勤王。

被封为安国夫人的韩世忠妻子梁红玉

苗傅得知消息后,想扣押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和儿子作人质。朱胜非和太后密议后,建议苗傅派梁氏前去劝说、安抚韩世忠。苗傅不知是计,爽快地答应了。梁氏母子日夜兼程,一天就到达平江。

为了稳住苗、刘叛军,张浚等人一边故意写信说苗、刘忠于朝廷,一边派人和朱胜非联系,劝说苗、刘请高宗复位。勤王联军发兵后,苗、刘自知大势已去,只好接受提议,于4月20日提议,率百官奏请赵构复位。

高宗复位后,故意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让他们离开朝廷。苗、刘二人怕朝廷追究其罪责,向高宗索要免死铁券,高宗知道二人学识浅陋,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苗、刘没有多想,就带着2000兵马逃之夭夭。

当天,韩世忠等勤王军队进城,先将城内叛军头目斩杀,然后乘胜追击苗、刘叛军,将苗、刘等头目全部擒获斩杀。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

“明受之变”的发动和平定都很顺利,看起来更像一场闹剧,这主要是因为叛乱的发起者苗、刘等人,声望低,组织能力差,筹备仓促,缺乏具体规划。从他们发动叛乱的初衷看,基本达到了除宦、泄愤的目的。

但随着目标的顺利达成,野心逐渐膨胀,诉求不断变化,而他们的身份、地位、威望,特别是能力水平又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额外诉求。把持朝政期间,政令不通,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缺乏有效应对策略,处处被朝廷牵着鼻子走,所以叛乱之初就注定了它的短命。

金兵屡屡南侵

三、“明受之变”的历史影响:匡时弊、弱军事、促议和

“明守之变”虽然像一场兵变闹剧,而且持续时间很短,但却对宋高宗以及其后的南宋朝廷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南宋的历史走向。其中既有正面因素,也有负面影响。

从正面看——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降派势力。叛乱者指斥朝廷重用投降派,部分将领遇敌不战,使高宗意识到了朝廷对外侵实行妥协政策不得人心。其后,高宗迫于金军的无休止入侵和社会上的抗金呼声,重用张浚、韩世忠、岳飞等抗金将臣,全力抗击外侵,取得几次大胜,既震慑了金军,又赢得了民心,稳固了政权。后期虽然还是以议和为主,但通过以战求和,为议和增加了筹码。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抑制了宦官专权势头的复苏。宋朝对宦官势力的抑制历来比较成功。但从北宋末年起,至南宋初年,宦官势力开始复苏,叛乱者的除宦诉求和行动,给朝廷敲响了警钟。叛乱平息后,朝廷专门下诏,禁止宦官勾结军官以及贿赂借贷、役使禁兵、干预朝政。

“丁巳,禁内侍交通主兵官及馈遗假贷、借役禁兵、干预朝政。”(《宋史》)并裁减宦官人数,明确宦官员额不得超过200人,这些措施,对抑制宦官专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南宋政权的吏治改革。针对叛乱者指出的部分官员骄横枉法、用人、赏罚不当等方面的政弊,统治者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全面实施仁宗时期的法律制度;赏赐标准提高,条例约束放宽;“举行仁宗法度,应嘉祐条制与今不同者,自官制役法外,赏格从重,条约从宽。”(《宋史》)

下诏允许朝廷内外官民直言进谏,郎官以上官员上书陈述朝政缺失;诏令职事官分别推举所知人才;合并相关机构,精间机构人员,减少财政支出;下令抚恤为国捐躯者家庭,并且录用他们的后代,等等。

南宋与金对峙地图

从负面影响看——

进一步强化了朝廷重文抑武治国策略。两个普通将领就能发动叛乱,逼迫皇帝逊位,使北宋以来皇帝不信任武将、推行重文抑武、以文治国的传统再次在南宋得到延续和加强。经此事变,皇帝更加忌惮、不信任武将。这也是其后,在抗金形势明显好转之机,朝廷屡屡撤兵,并收缴大将兵权的原因之一。而长期的重文抑武,势必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力量,导致南宋150年间,始终未能完成北伐大业、统一中原。

进一步强化了朝廷的对金妥协求和政策。这次叛乱虽然使朝廷意识到了妥协求和不得人心,其后加强了对金军的抗击,但叛军对高宗皇位的正统性质疑,无疑击中了高宗最敏感的神经。金国也看准了高宗的软胁,多次扬言放回钦宗、另立新帝,以此要挟高宗。出于种种考虑,宋高宗在位期间,对金政策主要采取“以战求和、以和为主”策略,不惜杀害抗金忠臣、向金称臣纳贡,维护自己的皇位。

(参考史料:《续资治通鉴》《宋史》)

评论问答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

打开本文图片集他是数学天才,是象棋高手,喜欢索尔仁尼琴和兰德的作品。在全球互联网界,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因为业内人总期盼听这位“先知”式人物又对什么新项目感兴趣,也因为他成功的创业、投资经历,以及他点石成金的本领。PayPal上市,人生的第一桶金位于帕洛阿尔托最..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人的实力并不如你。”于是,这名运动员轻松地跑了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10人小组比赛,教练把平时其他人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又轻松地跑了第一名。再后来,这名运动员又参..

不公平也有利1996年,我才16岁,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但是我在上大学之前连计算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来自于湖北仙桃,湖北传统的数理化学科比较厉害,但是计算机这种高新技术教育在当时几乎为零。由于高中受的教育相对落后,我记得上大学时曾经历过两次特别大的打击。第一次打击缘于我从来没有..

师范大二那年,茉莉十八岁,很娇小的一个来自农村的羞怯又美丽的女孩。一个秋日清晨,她在教学楼下散步,听到三楼教室窗口有人吹口哨。抬头,看见一张忽地缩回去的青春阳光帅气的脸。茉莉的心狂乱地跳起来,她用蜗牛触角般敏感的少女的心感觉到,她与他之间肯定会有一段故事。小琴房里,琴声叮叮咚咚。..

200万年前,人类进入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辛亥革命爆发后,金岳霖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还仿照唐诗(黄鹤楼》写了首打油诗: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1921年4月21日,来自德国的露娜小姐在洛阳见到吴佩孚后,一见倾情,无奈吴却并不领情。回国之后,露娜小姐写信对吴大帅下了“最后通牒”:“吴大帅,我爱..

1、电影里的唐伯虎是用装病来回绝宁王朱宸濠的征召。历史上的唐伯虎,确实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聘,去江西做官。但唐伯虎在宁王幕下工作了半年,发现宁王总是在做不法的事,预料到宁王必反。有一次,宁王派人送礼物给唐伯虎。唐伯虎就故意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蹲在地上。同时还当着送礼人的面,动手玩弄自..

陈化成,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县人,生于公元1776年,去世于公元1842年。陈化成行伍出身,随后因为军功一路升到福建水师提督。鸦片战争爆发之时,为了加强江南一带防务,陈化成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中为保卫吴淞要塞,最后壮烈殉国。陈化成与侵略中国的英军力战,最后战死沙场,是值得后世人敬..

在男女主的故事里面,往往都会被安排上一个两个甚至几个配角,这些配角往往又喜欢着主角,在电视剧《大唐荣耀》中也不例外,女主沈珍珠是一代才女,在唐朝中期,运用自己的才智,对唐朝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剧中的沈珍珠温柔具有才智,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不仅如此,她的容貌也极其出众,是个..

本内容由苏绰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明受之变:一场26天的叛乱闹剧,改变了南宋的历史走向是一篇由苏绰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苏绰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745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