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10年,基于遐想的政治运动,真的能带来春天吗?
穆巴拉克
2010年,中东世界发生了一次号称“阿拉伯之春”的民主运动事件。期间,有一连串阿拉伯世界的“老牌元首”接连下台,其中就包括刚去世的埃及“强人”穆巴拉克。中东各国果真从往日君主制度或强人政治里脱离了出来。然而,这场运动真为人们带来了“春天”吗?
一、阿拉伯之春:一场基于民主遐想的政治运动“阿拉伯之春”是活跃在穆斯林世界的一次社会运动,其所波及的范围从北非到中东,从地中海到红海,涉及相当多拥有伊斯兰教信仰的国家。2010年,突尼斯一位名叫布瓦吉吉的青年在广场上自焚,以示对当庭政府的抗议和极度不满。这件事如同导火线一般,点燃了包括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国的“民主化”浪潮。
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受民主思想的影响,转而把诸如对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过慢、权力分配不均匀等的不满发泄到了政治领导人或当前的政体身上。埃及总统塞西表示:“这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盲目崇拜,导致了阿拉伯世界至少100万人口的死亡,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1万亿美元,人口失业率同时也居高不下。”
“阿拉伯之春”导致政府首脑接连下台
在“阿拉伯之春”事件发生之前,突尼斯地区的经济总量虽说长期停滞不前,但还不至于每况愈下。从此次事件发酵开始,直到反政府势力获得成功,突尼斯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断崖式的下滑,GDP从2010年起便长期“按兵不动”。
人们不禁困惑:为什么追求美好生活、妄图摆脱贫困窘境的梦想在西亚、北非地带会变得如此的失常?西方世界一直以来倡导的自由、民主,为什么到最后却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如此多的麻烦?
二、阿拉伯之春:活在寒冬的人怎知春暖?学术界长期将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浪潮当作西方势力“和平演变”思想的向后延续。因为事发时间距离苏联解体不过短短20载,且事变发生区域在地缘上又十分敏感。根据法新社2012年对北非国家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该运动并未给人们带来他们所想要的经济进步,但认为“阿拉伯之春”运动是公民维护自己权利的一种正常示威的人竟多过70%。
热情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人们
突尼斯长期以来受到本·阿里家族的“家族统治”,失业率常年超过20%。突尼斯本身就被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两强夹击在中央,如此便需要高额的国防开支。在进行过几番经济改革之后,突尼斯国内经济没能打破僵局。
在突尼斯,大学毕业的青年中有高达1/3的人根本找不到工作。经营小本生意的小工商业主,要同时受到警察的勒索和外商的排挤。在“阿拉伯之春”事件爆发之后,突尼斯国内的游行示威活动便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况。
前突尼斯总统本·阿里
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激发了临近国家人民的斗志。突尼斯革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周边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抗议活动也不断地酝酿和发酵。本·阿里在军队不受控制之后便迅速乘飞机流亡沙特,因他治国不善而起的争端也随着他的东去飘向了埃及。
2011年1月,埃及民众因不满政府而爆发了游行示威和集会,以抗议穆巴拉克政府继续执政。所涉及的人士不单单有码头工人、小摊贩这些下层人士,连一些军方人员和政要也都奔走相告、各抒己见,埃及政府在顷刻间摇摇欲坠。抗议的结果是亚历山大和开罗出现了数月的混乱,在这段时间里,埃及的政府工作混乱不堪,以至于失效;商业市场混乱失序,有许多大宗交易被迫中断。
阿拉伯之春在埃及
最终,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以下台的代价换来了国内的平静和各方力量的平衡。同年10月,副总统苏莱曼最终宣布埃及结束军管状态。但自此之后,埃及的政治由军方主导的局面并未得到解决,政治老人和军方的权力争夺从未间断,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紧接着埃及革命而发生的是利比亚反对派上演的反政府游行。2011年2月,利比亚国家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掀起了一场反对卡扎菲家族的政治暴动。这场战争从年初发酵,直到年中西方势力承认反对派为“官方政权”,用时不到半年。
卡扎菲被西方媒体揪出了他欲意建立家族统治的图谋,以及他本人及党羽贪污国家财产的证据。10月底,卡扎菲及其继承人死于当地反对派的枪杀。同期,北约宣布结束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政权正式转入了反对派的手中。
穆巴拉克和卡扎菲的合影
三、阿拉伯之春,还是阿拉伯之冬?在历史上曾经一度强盛的阿拉伯民族都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其实无论是阿拉伯民族也好,还是其他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也罢,在工业化革命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他们均没有成功地跃入这辆高速发展的列车,以至于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明显落后了许多。
与二战后世界各地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同,前两次阿拉伯地区的民族抗争运动的目的大多是获得独立,但这一次阿拉伯之春运动的最大呼声则是获得自由。阿拉伯之春运动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大范围的地区,并且在众阿拉伯国家取得了不同寻常的声势?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的。
二战之后的前两次阿拉伯地区民族运动,第一次是以埃及的纳赛尔革命为代表、以推翻西方扶持的委任政府为目的的民族独立运动。其后果是为埃及带来了真正的独立,苏伊士运河长期以来被英、法侵占的管辖权和抽税权也顺利让渡到埃及本国人手中。
南北交扼: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苏伊士运河
第二次民族运动是以七八十年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为代表、以获得适应伊斯兰教教义的统治国家方略为目的的。此次运动期间,伊朗、沙特和埃及等国家均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同以色列的对抗中,阿拉伯世界分成了激进和渐进两种派别,以应对西方的“新殖民主义”。
第三次阿拉伯人运动风潮,则是本文所谈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与前两次运动的“精英主义”和“宗教主义”不同,这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运动性质都很像是西方化了的。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关系学者认为,阿拉伯之春为穆斯林们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正是这一场在“民主号令下脱胎而出的暴力行为”,为穆斯林世界带来了以后严禁不止的不温和主义。
沙特国王大厦
文史君说前些日子,穆巴拉克前总统去世的消息传到了中国。我们在人人缅怀这位在阿拉伯世界民主浪潮中“失权”的政治强人时,也应当加以反思。片面追求某种特定的实现民主的路径,可能会为公民们带来什么后果,这样的后果一定是有所成就吗?在“阿拉伯之春”之后,伊斯兰世界并没有享受到想象中的自由,反而招致了混乱,这也说明简单的西式民主并不一定适用于世界各处的所有人。希望在新的十年中,阿拉伯人能够迎来属于他们的“真正春天”吧。
参考文献张寒:《话语的生产:西方学界关于“阿拉伯之春”研究的多重面向》,《学海》2016年第6期。
杨值珍:《阿拉伯之春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江汉论坛》2012年第9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