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惨败,拿破仑老本赔光,怪敌人太强or自己太蠢?
三味新知 第 160 期
本期导读:
联军派二将 齐心七反法
拿皇变呆意 大雨失良机
近卫军殿后 滑铁卢惨败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01 金蝉脱壳又称帝 传奇再续
接着讲《拿破仑大帝》。
书接上回,在退位之后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厄尔巴岛,但他对于法国国内形势仍然密切关注。复辟的路易十八做了很多事情不得民心,导致时局动荡;另一方面,波旁家族承诺给拿破仑的年金一分不付,奥皇弗朗茨又拒绝露易丝皇后和罗马王到岛上来看拿破仑,这一切都把拿破仑推向了铤而走险的对立面。
于是在岛上待了十个月之后,在1815年的2月,拿破仑抓住宝贵的契机——看守他的英国军官因为私事短暂离开厄尔巴,就在这个期间拿破仑集结自己的部队登上军舰,又向法国本土进发了。
但当时拿破仑能够掌握的武装力量还是非常小,相当有限的。总共是“607个老近卫军掷弹兵,加上118名波兰枪骑兵(没有马),一个不足300人的科西嘉营,50名宪兵,约80个平民(包括他的仆人)。这支军队一共有1142人和两门轻型加农炮。”
照理说这么小的一支队伍能翻起什么风浪来?但是当他们在法国本土登陆之后,面临的情况是,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面对部队叫“不战而降、主动投靠”。
比如说书里写了一个名场面,“在拉弗雷镇以南几百码的地方,拿破仑在两座山林夹着的狭窄地带碰上第五战略步兵团的一个营。拿破仑站在这个营面前,完全处于他们的射程之内。接着他往后一扔标志性的灰大衣,指着自己的胸口问士兵们是否想对他们的皇帝开枪。士兵们扔掉滑膛枪,围住了他。”所以只能说复辟的波旁王朝实在是太不得民心,而拿破仑的魅力又太大,这共同造成了18天内不费一滴血,他就穿越了200英里的法国国土。
02 反法同盟人心齐 死磕到底
“拿破仑向来尊敬周年纪念日,他想在4月20日进入巴黎,因为那天是罗马王的4岁生日。果然当晚9点他进入杜伊勒里宫,再次成为事实上的法兰西皇帝。”
而当拿破仑展开这样一段非凡旅程的时候,他的那些老对手——欧洲的主要国家正在维也纳开会,正在分赃。说白了拿破仑吐出了那么多的利益和土地,大家得分一分。但是当拿破仑跑出厄尔巴岛的消息传到维也纳会议,大家这个分赃不均的吵架瞬间都停止了,一致对外,有了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干掉拿破仑!马上大家就组建起了第七次反法同盟。
其实拿破仑重新掌权之初,曾经希望跟欧洲各国修好。咱别打了,为了人民的福祉,和平发展。但是最后才发现这些对手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自己下台。拿破仑一看这形势,那就打吧!
但这时候他仍然是以寡敌众,他非常清楚唯一的机会就是兵贵神速,在俄国奥地利把大军动员起来之前,他必须要打出一场歼灭战,然后迫使反法同盟跟他议和。所以他选择向北出兵要拿下布鲁塞尔,在这个方向上,反法同盟当时有两支部队——一支就是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国-荷兰-比利时-德意志联军,当时他手里的兵员大概是93,000人左右;那还有一支部队是普鲁士的军队,总指挥是布吕歇尔将军,总规模大概是12万人左右。拿破仑当时自己可以调动的兵力大约在不到13万,所以他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避免这两支反法同盟的部队会师,他要从两军结合部中间切进去,把他们俩分开,这也是过去二十年间拿破仑屡次采用的经典战术。
威灵顿公爵和布吕歇尔将军
03 法军迟缓追穷寇 埋下祸根
于是在1815年的6月,拿破仑就率领大军向北出到了今天比利时的沙勒罗瓦这位置。两边第一次交上火是6月16日,当时法军分成三路。左路的奈伊是在四壁村和威灵顿率领的联军交手,而中路的拿破仑和右路的格鲁希在东边的利尼是遭遇了布吕歇尔的普军。结果奈伊这边和威灵顿打的是有来有回,双方很焦灼;而在利尼,拿破仑和格鲁希是击败了布吕歇尔的普军。普军被打得非常狼狈,布吕歇尔胯下的战马都被击毙了,但是普军并没有被歼灭,而是在布吕歇尔的带领之下往北跑了。
那从这儿开始,主导整个战局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出现了,就是“时间”。一切都变成了和时间的赛跑。
面对逃跑的布吕歇尔,拿破仑派出格鲁希去追击,但是正如作者所写,“要是他在16日或者17日一大早派格鲁希追击,普军也许走不脱。但事实是直到17日的中午时分,他才派出格鲁希去追击。这样导致格鲁希比普军晚走15个小时,他也不知道对方的行军方向。”
格鲁希
当然在作者看来,“拿破仑派出格鲁希时已经违背了自己的军事箴言。‘战斗前日不可分兵,因夜间局势或生变。’”但如果我们今天用上帝视角来回看这场战役的话,你会发现分兵去追击布吕歇尔还不是不可挽回的错误,真正的问题就出现在我们刚才讲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上。
在拿破仑派出格鲁希去追击的同时,威灵顿带着联军逐渐的往北退,退到了一个小镇,这是他提前选好的战场,这片战场的名字就叫滑铁卢。滑铁卢这个地方在布鲁塞尔以南大约20公里,这个战场威灵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一年以前他就曾经考察过滑铁卢了,可以说是成竹在胸。而拿破仑选择在这儿跟他展开决战,其实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拿破仑自己曾经说,“公认的战争准则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如敌人所愿行事。所以应当避开敌人曾经调查或者侦察的战场。”
04 大雨倾盆误战机 久攻不下
17日晚间双方都在滑铁卢扎营,准备次日的大战。与此同时,法军的格鲁希带领着大概36,000人正在无头苍蝇一样寻找着那只逃遁无形的布吕歇尔的普军。“凌晨2点拿破仑被叫醒,他收到了4小时前格鲁希写下的信。格鲁希称他在瓦弗尔附近遇上了普军,认为那是主力部队——但实际上他碰上的只是布吕歇尔的后卫。拿破仑直到10小时后才回信,他没有立刻命令格鲁希返回战场,准备进攻威灵顿,这是个巨大的错误。“这样格鲁希的部队继续漫无目的的飘着,而法军完全不知道的是摆脱了他们追踪的普军布吕歇尔已经给威灵顿捎去了口信,承诺第二天下午普军一定会出现在滑铁卢战场。
回到滑铁卢,拿破仑原定是第二天也就是18日早晨就开始总攻。但是17日夜间这个雨就没有停过,导致战场变得泥泞不堪。所以第二天早上拿破仑帐下的炮兵总指挥要求更改计划,推迟开始进攻的时间,拿破仑犹豫了,他推迟了几个小时,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关于这件事儿,还有一段非常有戏剧性的描绘给大家念一下,“假如1815年6月17日的夜里没有下雨,欧洲的前途就改变了。多下或者少下几滴雨,拿破仑的决策就完全不同。一片违背季节的乌云穿过天空,便导致一个世界的崩溃。”这段描绘是来自于雨果著名的作品《悲惨世界》。在我有限的阅读量当中,《悲惨世界》关于滑铁卢战役写得是极为生动,非常详尽的。雨果是用了非常大的篇幅,大概五六万字都在写这个滑铁卢战役,今天我也会引用一部分。
法军是一直等到了大概中午11:30才开始进攻。首先是火炮齐鸣,用炮弹去轰击联军的阵地。联军的阵地位于一条山脊上叫圣让山,所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联军右翼还有一个农庄叫乌古蒙,当时联军占据了这个农庄,它和主阵地形成了90度的夹角,可以对往圣让山的山坡上进攻的法军形成交叉射击。而在圣让山这个山坡的中间位置,还有一个农庄叫拉海圣,也被联军占据,变成了战场中间的一个堡垒。
图中带有红色线条的地区便是乌古蒙堡垒
看完这个地形之后,你就非常明白威灵顿仔细甄别之后为什么选在这儿开战,因为这儿对他的防御战太有优势了。
拿破仑的计划是先猛攻乌古蒙,当然这是一个佯攻,是为了吸引联军把自己中路的部队往右路调,去支援乌古蒙,这样联军中路好暴露空虚。这个计划听起来非常完美,但是在执行的时候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乌古蒙久攻不下,战况惨烈远超想象。在《悲惨世界》里头也专门写了一段,说这乌古蒙的院里有一个水井,但是滑铁卢战役之后人们就不再从里头取水了,因为水井里堆满了尸骨。
05 骑兵冲锋遇深沟 援军何在
好,那这时候咱们用上帝视角来看看滑铁卢之外的两支部队在干嘛?布吕歇尔实际上已经摆脱了法军的追击,正在快速前往滑铁卢战场;而格鲁希这时候仍然在盲目的搜寻中。他听到了滑铁卢隆隆的炮声,甚至他的副将告诉他:我们必须要回到滑铁卢去支援拿破仑。但格鲁希非常犹豫,他认为应该仍然遵守命令去寻找普军。实际上这时候拿破仑写给他的信已经在路上了,信的内容就是你赶紧回到滑铁卢来。就这样在和时间的赛跑中,法军进一步落后了。
在滑铁卢,下午1:30的时候,法军发起了主要的步兵攻势,但是打得很胶着,没有什么效果。而在四点的时候,奈伊对威灵顿的中右翼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骑兵冲击,投入了一万人。但邪门的是战后奈伊和拿破仑都不承认是自己下的指令。这冲锋特别悲壮,是因为圣让山的前面有一条深沟,而法军的骑兵都是冲到沟前才发现有这样的地形,所以很多法军是连人带马就摔在这个深沟里,甚至按照雨果的说法,有的骑兵旅1/3都摔死在这条沟里。
面对法军的骑兵冲锋,威灵顿的步兵是组成了13个大方阵,这是名场面。在这个系列早期说到“金字塔之战”的时候,我们提到过这样的方阵要用步兵和炮兵的协同来破它,但这一次法军的骑兵居然就没有任何步炮协同。作者指出,“才能突出、经验丰富的法军三兵种战场指挥官曾在那么多战斗中协调行动,但这一回他们一次又一次未能协同作战,此乃滑铁卢会战之谜。”于是这次冲锋变成了法军送人头,威灵顿的13个方阵一个都没有被击破。
实际上打到这会儿双方都是风雨飘摇,甚至联军还要更惨一点。《悲惨世界》写的是“五点,威灵顿掏出怀表,凄然的低声说,‘布吕歇尔再不来就完了!’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远远看见在费里舍蒙那边的高地上有一队刺刀在闪烁。”法军和联军这个时候都无比渴望援军的加入,拿破仑也曾经认为是格鲁希回来了,但最终他发现来的是普鲁士人。
06 近卫军拼死殿后 命运悲壮
这下整个战场形势就逆转了,拿破仑面临的就是腹背受敌。但即便如此,法军在下午6:00的时候还曾经有过一次机会,当时奈伊拿下了战场中间的拉海圣农庄,并且用骑兵炮在威灵顿防线的中路轰开了缺口,他向拿破仑请求援军,但是拿破仑拒绝了,拿破仑当时反应是:援军?我哪有部队?我给你变出来吗?
“但事实上当时近卫军还有14个营未参战。半小时后拿破仑改了主意,但威灵顿已经填上了中路的缺口。”就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被拿破仑给错过了。到了晚上7点的时候,他命令近卫军发起冲击,这是他保留的最后的王牌部队。但这个冲锋有点像在绝境当中自杀式的行动,很快就被威灵顿中路密集的枪炮给打退了。这时候战场上有人喊“近卫军撤退了!”这句话从1799年执政卫队成立之后,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所以这句话一出,整个法军的防线全部崩溃。人们四散奔逃撤退,没有任何秩序。甚至连拿破仑本人的马车都被堵住了,他不得不下车换了一匹马逃命,所以拿破仑的马车最后是落在联军手里,直到今天还在英国的伦敦展览。
就在这样混乱的局面底下,老近卫军还是有一部分挺身而出,主动殿后,掩护大家的撤退。他们的命运也特别悲壮,最后是被联军围困。在《悲惨世界》当中有一段描写还挺有意思的,“在暮色中他们听得见敌人装炮弹的声音,点燃的信管宛若夜间猛虎的眼睛在他们脑袋周围形成了一个圈子。英国炮队的点火棒一起凑近大炮,这时英国的一位将军激动地向英雄们高喊:‘勇敢的法国人,投降吧!‘康布罗纳回应:‘去你妈的!’这可能是法国人说过的最美的一句话,可法国读者特爱面子,听不得人向他们重复这句话,禁止将这妙语写进历史。”当然了有学者认为这句话的真实性存疑,这儿只是提供一点额外的阅读材料。
07 滑铁卢为何战败 争论不休
滑铁卢战役,很多人觉得拿破仑万万不应该输掉,因为之后很多军事专家、历史学者用兵棋推演的方式重演滑铁卢,大多数时候法军都赢了了。那为什么会打成这样的结果?其实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就像关于威灵顿的评价也仍然是两极分化的。
雨果就说:“威灵顿是一个二流的将军,赢了一场一流的战役。”而这本《拿破仑大帝》的作者安德鲁·罗伯茨则认为“威灵顿是拿破仑前所未见的战术大师“,当然了他是个英国人,所以这种立场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发挥实在太差了。正如作者所写,“真正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拿破仑和他的高级指挥官究竟主动犯了多少错误。会战前一天他呆滞不动,他调派格鲁希时犯下战略错误,他未能协调进攻,拉海圣陷落后他不肯利用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看着这些表现,我们甚至会想起二十年前他征战意大利时,那些呆板的奥地利将领。”
总之输掉滑铁卢之后,拿破仑没有任何资本可以再翻盘了。下期我们进入到这个系列的最终章,讲讲拿破仑的人生落幕,他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被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