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谥号"武",究竟是讽刺,还是夸奖?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而谥号就很好的代表了这个传统。一个人能否拥有谥号,拥有的谥号好坏,都可以影响到对此人的判断。皇帝的谥号就是最佳代表,一个皇帝的谥号,基本可以概括帝王的为政之举、为君之德如何,含有评价之意。那汉武帝被谥为孝武,有何意义?
武字作为谥号的含义孝字不需要多加解释,因为汉朝多位皇帝的谥号都带有孝:刘盈:谥孝惠皇帝, 刘恒:谥孝文皇帝 ,刘启:谥孝景皇帝 ,刘彻:谥孝武皇帝 刘弗陵:谥孝昭皇帝 。可见谥号中带孝字是传统。
而武字作为谥号的含义,在《逸周书谥法解》中这样解释的:
刚强理直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可以看出有褒义,有贬义,褒义的代表是刚强理直曰武,威彊敌德曰武,讲的是帝王刚强不屈,多为对待外敌时、以及君王在保卫边疆时,威武不屈,对国土的捍卫。贬义的代表是克定祸乱,夸志多穷,原本,前一句克定祸乱是指能够凭着战争平定战乱,但是加上夸志多穷,就很有些穷兵黩武的意思。而这些都可以在汉武帝的一生中得到对应。
武字的褒义,与汉武帝的对应刚强理直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指的是对过国土的捍卫,以及严明刑法。而汉武帝乃至于整个汉朝的边关问题,都和匈奴有关。从汉朝建立开始,匈奴问题,就一直是汉朝的首要边关大事,但是前期一直是挨打状态,汉朝送东西、送公主去和亲,甚至还被占去了土地。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才开始变被动为主动。
从最开始的马邑之谋,他打算出击匈奴。《汉书》记载:夏六月,将三十万众屯马邑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说汉武帝在马邑埋伏了三十万兵马,打算诱单于上钩,但是最后被发现了,以失败告终,但是最起码打出了反击匈奴的第一次尝试。
后来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力的对匈奴的反击,更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卫青七战七胜,《史记》记载: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卫青直接在出击匈奴的第一次战争中,直捣龙城,打碎了匈奴人的精神家园,并在后续的战争中,一共杀敌五万人!对匈奴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霍去病四战四胜,班固的《汉书》将其战功总结为: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霍去病每次的胜利,都是擒贼先擒王的最佳体现,他曾抓到过单于、王子、单于之父、都尉等,《史记》记载: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战功卓著。卫青和霍去病的胜利,也是汉武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成功,表现了他在维护边疆上的成功!
武字的贬义,与汉武帝的对应可对匈奴用兵的接连胜利,极大的加速了汉武帝继续扩张战争的决心。汉武帝,穷兵黩武,将胜利继续扩张,但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关东地区曾出现两百万的流民。光是漠北之战一年的消耗是100亿,而汉朝经济最好的时候,一年的财政收入是30到40亿,征战使得财政严重的入不敷出。老百姓,流离迁徙,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也让大汉王朝的体力透支!
我们从史书中来看看发动战争时,大汉的社会正在发生着什么。《汉书》记载:二年,三月,大雨雪。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在古代,冬日暴雪、夏日暴雨,对农作物的冲击是很严重的,天灾降临,粮食收成不好,本来就不够吃,但是战争最需要的也是粮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如何打仗?可是百姓们自己都不够吃了,如何缴纳税负供应打仗?如此情况,在先前已经接连取得胜仗,边关趋于安宁,安稳内政,才是最重要的,可汉武帝并没有停止他西征匈奴的步伐。
甚至亲自御驾出征,《汉书》记载:元封元年冬十月,朕将巡边垂,亲帅师焉。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可是在此之前仍有天灾,汉武帝此举明显是没有把百姓放在眼里,不是穷兵黩武是什么?
但是这还只是一部分,在《汉书》记载:四年,夏,大旱,民多曷死。匈奴寇边,遣拔胡将军郭昌屯朔方。秋,蝗。遣浚稽将军赵破奴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不还。
又是在发生大灾的情况下,发动了战争,而且还是徒劳无功,连匈奴的影子都没碰上,白白的劳民伤财。这还有因可循,是因为匈奴骚扰了边境,但是他为了汗血宝马,发兵大宛,就很让人意外又不能理解。
《史记》记载:太初元年,秋八月,行幸安定。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蝗从东方飞至敦煌;四年春,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可见为了汗血宝马,汉武帝所发动的战争,并非一次,但是在发动战争第一次战争的时候大汉王朝正在发生什么?司马迁不愧是个真正的史学家,他说蝗从东方飞至敦煌,没有明言对汉武帝此举的批评,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说出了在蝗虫郭靖之时,汉武帝仍然不思民生疾苦,为了汗血宝马而劳民伤财,如此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
就是这样的执念,使得原本大胜的汉朝,终于遇到了大败,《汉书》记载:
四年春正月,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杅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皆引还。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皆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引兵还的意思没并非是在夸奖他们把军队带回来,而是在说他们无功而返,最后李广利甚至被匈奴大败。
汉武帝劳民伤财下发动战争,最后虽然使得匈奴西迁,但是史书中记载的天灾、蝗灾、吃人、流民,都与连年的征战脱不开关系,都是百姓的灾难,汉朝的全部人口不过两千万,却曾出现两百万的流民,每二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在流浪,这是怎样的触目惊心?
武字一号,虽然意味着中国现今版图在他治下的第二次确定,意味着大汉的版图是汉武帝的纪念碑。但是司马迁的评论才最是精准: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雄才大略,但是却把他爷爷、爸爸节俭为民的思想给忘了个干净!武更多的是对他的批评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