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2002年7月4日 (农历5月廿4),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7月4日,黄河首次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2002年7月4日上午9时整,随着1声令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顺次徐徐升起,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黄河首次进行的范围宏大的调水调沙实验正式开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范围的1次人工原型实验。
这次实验,是通太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构成有益于河床冲洗的水势,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时间应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每一年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床,导致下游河段平均每一年以10厘米的速率淤积抬升,黄河下游构成地上悬河。减少泥沙淤积,1直是历代治黄专家孳孳以求的目标。多年的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洪水在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加上其它相干因素,能够对下游河床起到冲洗作用,从而减少黄河淤积乃至到达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抑止河床抬升。
黄河调水调沙是1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预测水库蓄水、河道来水、未来天气预报等水情,还要斟酌从小浪底坝下至入海口近千千米河床冲洗、淤积、工程脱险等工情,对在调水调沙进程中,两岸引水、蒸发、漫滩和冲洗淤积等等因素,均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各方的积极配合。为此,关于此次调水调沙实验的流量与含沙量控制指标,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研究,肯定为花园口断面为2600立方米每秒、艾山断面23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过每立方米20公斤。据介绍,依照这1指标,经过10天的实验,从下游铁谢至入海口的利津河段可以冲洗泥沙约0.244亿吨。
为做好黄河调水调沙实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全脸部署和安排,通过科学调度,在不影响两岸用水的情况下,使小浪底水库蓄水达43亿立方米,为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次实验范围包括自小浪底水库至山东入海口的900多千米河段,在900多千米的河道上设立固定淤积测验断面161个。山东、河南两省为此关闭了所有引黄闸门,避免水量损失;组织了数千名堤防职工,做好料物、抢险等准备工作,以应付突发险情。山东还撤除了河道上40多座浮桥,以保证水流畅通和丈量数据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