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钱崇澍逝世


在55年前的今天,1965年12月28日(农历1965年12月6日),科学家钱崇澍去世。

钱崇澍

钱崇澍字雨农。210年代及抗战时期在东南大学附中、青木关中大附中任教。

1883年11月11日诞生在浙江省海宁县。1904(清光绪310年)年考中秀才。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钱崇澍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学习,毕业后被保送进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后考入清华留美豫备学堂。1910年钱崇澍与竺可桢等1些富有理想的青年赴美留学。前后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自然科学院、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刻苦学习近代植物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1916年学成回国,受聘在江苏甲种农业学校教书。除教植物学和树木分类学外,还展开植物学的研究。1919年受聘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授,他的教学才能在国内已初享名誉,旋被东南京大学学和北京农业大学聘任为教授,教植物分类及植物生理课。1923年钱崇澍到清华留美学校教生物学,1925年该校改成清华大学,学制4年。1920年设立生物系,钱崇澍是第1任生物系主任。他前后讲授科学概论、植物学等课程。1921年钱崇澍做完植物区系工作,辞去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受聘为厦门大学教授。20年代后至1939年,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任4川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成立后,钱崇澍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1953年之前为植物分类研究所)。该所在南京、庐山、昆明和武功设立工作站,展开对各该地区的植物调查和研究。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这些附属单位后来相继独立,成立相应的研究所或植物园。1955年,钱崇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还前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2、3届人民代表和第2、3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1963年10月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中国植物学会30周年记念会,并隆重庆祝钱崇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50周年。会上,他继续当选为植物学会理事长。当时他已是80高龄的老人。正当他满怀信心为祖国科学事业贡献有生之年时,无情的胃癌夺去了他的生命。1965年12月28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3岁。

钱崇澍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地植物学和植物区系学的开创人之1,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在许多方面具有首创性。1916年发表的《宾州毛茛的两个亚洲近似种》及1917年发表的《钡、锶、铈对水绵属植物的特殊作用》,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最早文献。1927年发表的《安徽黄山植物之初步视察》,是我国地植物学和区系学方面最早的著作之1。他对兰科、荨麻科、豆科、毛茛科等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对许多植物科属的分类、森林植物和1些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作了深入的视察研究;在植被类型和区划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钱崇澍很重视野外考察,曾深入浙江和苏南进行植物区系研究,收集植物标本10000多号。他还对安徽、4川等地的植物进行了收集调查,这为后来编写地区植物志、全国的植物志及植物地理学创造了条件,为我国东南、西南植物区系和植被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钱崇澎还是学术界1位出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2年创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建立起实验室、标本室和图书馆等。1933年,在他和1些科学家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植物学会,并1直担负植物学会的领导职务。1949年后,他组织领导了《中国植物志》的撰写工作,除任主编外,又担负了荨麻科的部份编写工作。另外,他还领导了编辑地区植物志和各种通俗手册的工作,展开了植被和植物区划和植物专科专属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国兰科植物的研究》、《中国交界木种类研究》、《中国槭树科植物的地理散布》、《终年兰兰科之新属》,《黄河流域植被的散布》、《中国自然区划》、《中国森林植物志》、《森林之种类与散布》、《植棉疏密之实验》、《植物之天演》、《浙江兰种之3新种》、《中国植物之新种》、《中国植被区划草案》等,另外,还翻译了1些植物生理等方面的论文。

1965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钱崇澍先生因患重病治疗无效,于1965年12月28日下午7时1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评论问答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

故事之一:简朴生活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

爱因斯坦和牛顿是物理学家中最耀眼的两位,通过下面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下他们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岁毕业于着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

1911年是侯德榜刚入清华学堂的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因为入学成绩特优,他只需要在清华学一年就可以去美国留学)。入学之前,他在符离集(出烧鸡的地方)铁路上工作了三年,1910年考上的清华,1911年去的。没办法,他家穷,侯家世代务农,他爷爷出于为未来的期望,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富清华..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看到这句话,我们总有一种莫名的心动。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或许这样一种场景离你非常遥远:道路边、田埂间、大桥下,常有人因吃不饱饭昏厥晕倒,甚至死于饥饿;草皮树根均可入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把饭蒸两次,饭量就会增加一半;冬夜睡觉时因没饭吃手..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着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凡是学习好的都可以去报考;特别是听说那里不..

在中国中青年科学家中,提起李灿可谓大名鼎鼎:作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紫外拉曼光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他率领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催化领域前沿课题,并当选为国际催化理事会副主席,成为第一个在该国际组织中担任如此高职务的..

本文作者紫东风归档在1965年12月28日频道

1965年12月28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科学家钱崇澍逝世是发生在农历1965年12月6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科学家钱崇澍逝世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69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